将心比心,医患当相互理解
医患关系话题已经探讨了很多年。理想的医患关系到底是何种状态?这个问题恐怕谁都难以说清。既然没有固定模式,不妨就互换角色,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通俗点说,就是“将心比心”。你期待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
有人问,医患之间真的能完全平等吗?某些方面或许真的很难。就拿信息掌握不对等这一点来说,不管是核磁共振、CT的影像资料,还是充满数字和符号的血液生化检查单,如果离开了医生的解释与说明,作为一名患者,能看得懂的有几人?即使患者恰好是医学从业人员,如果不是自己主攻的领域,谁敢说真的能准确无误地了解病情?因此,所谓“看病得找人”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但是患者如果不“找人”,难道医生就不给好好看吗?答案很明显是否定。
其实,衡量医生看病有无尽心并非是“找没找人”,而在于接诊医生是否有一颗医者仁心。一名真正优秀的医生,不仅仅是医术卓越,更应怀有对患者同情与爱护之意。我们也应看到,在如今的医疗从业人员中具有这样优良品德的医生仍占据绝大多数——就像遵纪守法的患者仍是患者群体的主体一样。
很多医务工作者常常自嘲“到医院呆上一天,就知道如今的医务人员有多难。”——影像检查科室里的医生从早到晚坐在电脑前狂点鼠标,想完整地吃一顿饭常常都是奢侈;神经外科医生一天几台手术,主刀医生一站好几个小时,紧张时刻厕所都不能上。同样的,患者们来院就诊也时常备感艰辛——有的拖家带口、满面愁容在诊疗室、手术室外苦苦守候,只为一个确切的消息;有的在挂号、候诊的漫漫长队中一步一挪,只为在永远拥挤的人群中能让医生看“一眼”……
这种“患者疲于找医生、医生疲于看病人”的矛盾该怎么办?加强沟通,遗憾的是我们的医生太忙,因为患者真的很多,而我国现阶段优质医疗资源往往又相对不足,临床医生时常分身乏术,真的是太忙、太辛苦。所以为缓解矛盾,我们应提倡加强群众健康教育,同时,尽快建立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从表面看来,一名医生只是治疗一位患者,但事实上,一位患者的健康关系到的却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幸福。愿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愿更多的医生妙手仁心!(孔琪娜), 百拇医药
有人问,医患之间真的能完全平等吗?某些方面或许真的很难。就拿信息掌握不对等这一点来说,不管是核磁共振、CT的影像资料,还是充满数字和符号的血液生化检查单,如果离开了医生的解释与说明,作为一名患者,能看得懂的有几人?即使患者恰好是医学从业人员,如果不是自己主攻的领域,谁敢说真的能准确无误地了解病情?因此,所谓“看病得找人”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但是患者如果不“找人”,难道医生就不给好好看吗?答案很明显是否定。
其实,衡量医生看病有无尽心并非是“找没找人”,而在于接诊医生是否有一颗医者仁心。一名真正优秀的医生,不仅仅是医术卓越,更应怀有对患者同情与爱护之意。我们也应看到,在如今的医疗从业人员中具有这样优良品德的医生仍占据绝大多数——就像遵纪守法的患者仍是患者群体的主体一样。
很多医务工作者常常自嘲“到医院呆上一天,就知道如今的医务人员有多难。”——影像检查科室里的医生从早到晚坐在电脑前狂点鼠标,想完整地吃一顿饭常常都是奢侈;神经外科医生一天几台手术,主刀医生一站好几个小时,紧张时刻厕所都不能上。同样的,患者们来院就诊也时常备感艰辛——有的拖家带口、满面愁容在诊疗室、手术室外苦苦守候,只为一个确切的消息;有的在挂号、候诊的漫漫长队中一步一挪,只为在永远拥挤的人群中能让医生看“一眼”……
这种“患者疲于找医生、医生疲于看病人”的矛盾该怎么办?加强沟通,遗憾的是我们的医生太忙,因为患者真的很多,而我国现阶段优质医疗资源往往又相对不足,临床医生时常分身乏术,真的是太忙、太辛苦。所以为缓解矛盾,我们应提倡加强群众健康教育,同时,尽快建立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从表面看来,一名医生只是治疗一位患者,但事实上,一位患者的健康关系到的却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幸福。愿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愿更多的医生妙手仁心!(孔琪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