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237
金银花之争真相重于利益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21日 健康时报
     湖南省纪委官员陆群日前微博举报国家食药监总局,称国家药典委变南方金银花为山银花“搞垮了南方金银花产业”。国家药典委随即对为何要区别金银花和山银花、为何药典要将金银花、山银花分列以及国家药典委对中药材评审确定的程序等情况做出了说明。

    中医药博大精深,金银花还是山银花,别说民众傻傻分不清,业界争议也一直颇盛。眼下的这场“金山银花之争”,更是健康议题。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而在此之前,两者长年混用。改版后的药典明确了金银花使用范围,这也意味着,山银花若在药品中替代金银花出现,自然就会被认定为假药。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3月底,广东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涉嫌使用山银花枝叶,提取维C银翘片干浸膏,而购买这种干浸膏的广西盈康药业有限公司,又将此原料制成维C银翘片,但药品说明中的成分却是金银花。此事被药监部门认定“违规情节十分严重”。由此可见,金银花与山银花,只因药典判笔一挥,曾经孪生兄弟,转眼不共戴天。

    陆群的实名举报,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掘进。但此事也衍生出两重反思:一者,金银花与山银花究竟该不该泾渭分明,药监部门还须耐心而诚意做好回应。因为这些年,包括湖南省政府在内,以红头文件形式,向国家食药监总局请求将山银花改名或与金银花通用的正式公文,便涉及湖南、重庆、贵州、四川、广西等5个省市自治区。甚至湖南卫视在2013年9月曾报道,山东平邑县一家金银花苗木公司3年花费100多万元,聘请重庆一家民营传媒公司作为网络推手,散布南方金银花喝了上火的谣言。瓜田李下,“南北分明”的金银花清白与否,岂能清者自清?

    二者,中国自古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事实上,药物的品种与产地、炮制、剂型、配伍等因素,确实可能影响中药药理作用。这也是中药历史上早有“道地药材”一说的原因,如四川的贝母、内蒙古的甘草、云南的三七、山西的黄芪、西藏的红花、吉林的人参等。那么,金银花“南北有别”,理论上也不难理解,需要科学解释的是:金银花算不算存在明显产地依存性的中药材?究竟有多少专业分析与临床实证能支撑山银花必须出局的命运?

    这些年,国内发生的多起药源性事件,往往也与药用辅料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加之目前,2015版《中国药典》修订工作正进入收官阶段,于此背景下,“金银花之争”未必是件坏事。它或为中医药的重塑公信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唯有科学论证与公平标准,才更彰显中医药的公信力。, http://www.100md.com(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