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焦虑“和平共处”
2014年8月19日
2014年8月19日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压力导致了抑郁、忧郁、悲观、失望、身心疲惫不堪等问题。而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是当前人们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看待压力,如何了解自身的焦虑情绪和悲观思维,值得每个人探讨和学习。
焦虑也有积极作用
现在很多人都谈心理压力,其实压力这个概念是从物理学衍生而来的,比如潜水时水会给人压力,扛东西时也会感受到肩上有压力。而心理压力比物理压力更复杂,它是无形的,会让人不幸福,甚至抑郁。心理压力更多跟人的性格和主观感受有关,与人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理解、应对方式有关。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压力的反应不一样,心理学就此衍生出压力易感性和焦虑易感性两个概念。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一般把人分为两种。第一种人比较乐观、外向,心理韧性比较强,对任何事都举重若轻,不管遇上多大的事都能睡得着,可以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抗压力特别强。第二种人抗压能力相对较差,睡眠不太好,有一点小事就会“自我卷入”,也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名义看得特别重,被称为高焦虑型的人。打个比方,假如明天是三八妇女节,单位要评选“三八红旗手”,高焦虑型的人晚上就可能睡不着了。
很多人觉得,焦虑是耻辱的、不健康的,甚至是一种疾病。所以,有人用一辈子来同自己的焦虑作斗争。但从心理学角度看,焦虑和乐观都是心理应对策略,而不是缺陷。乐观也是一种应对策略。比如明天要考试了,有人特别相信自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