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235
管输液不能一刀切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28日 健康时报
     输液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发达国家的医生对患者应用很慎重。而在我国的大小医院,输液室却经常人满为患,常见几个月大的小婴儿在妈妈怀里静滴。为了管理这种输液滥用,安徽省卫计委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声明53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不需在门、急诊输液。

    作为国内第一份门急诊输液管理限制性文件,安徽卫计委的这份通知有其积极和合理性的一面,它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各科常见的、多发的滥用输液的“重灾区”病种,是一份具体、有效的可降低输液使用率的文件。然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笔者不得不说: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一刀切”的管理,也将埋下很多隐患。

    “千变万化”,用这个词形容临床情况一点都不为过。临床上,患者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病情的进展也不一样,因而每个患者都需要个体化的治疗。这时就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疾病的轻重程度、个人体质状况,有没有合并症,有无特殊情况等因素用药给药,而不是遵照一个输不输液的死标准。比如《通知》中规定不应输液的急性支气管炎,青壮年患者通过口服药物和适当休息确实可以很快治愈,但对于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人和抵抗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口服药物未必就能控制感染。如果硬性执行不输液,那支气管炎就有可能发展成肺炎,对于三高患者,危害还会更大。

    再比如“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通知》规定不需输液,但临床上却非这么简单。笔者的一名90多岁高龄的亲属,吃了隔餐菜引起腹泻,因当地卫生所没有输液条件,只吃了点药处理。老人就诊时精神状况尚可,没有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但随后病情急剧变化,再送上级医院已回天乏术。如果能早点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病情,老人或许就不会被腹泻夺命了。

    由此可见,安徽卫计委的输液通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生搬硬套地执行,难免会损害患者的利益,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其实,在治理抗菌素滥用方面,国家卫计委已有颇为成功的案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临床上抗菌素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但国家卫计委并没有出台“一刀切”的硬性规定,而是相继推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等,让医生了解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支持抗生素限用,效果很好。如果安徽卫计委也做出类似指导,执行效果或许会更合理。

    限制抗生素滥用不仅是一个行政问题,更是一个专业问题,需要卫生管理部门重点考虑临床需求,不断与临床沟通、不断探讨与完善,减少束手缚脚,从而真正实现以患者利益为主导,这样对患者好,对医生也好。

    作者为广东佛山中医院中医师, 百拇医药(禤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