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荣: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与路径
孙光荣简介: 孙光荣,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健康指导首席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政协湖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没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就没有真正的中医药队伍;没有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就没有巩固的中医药服务阵地;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以法律形式制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从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人才培养、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立法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全面发展,共计6章66条。由此,中国中医药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效法自然,燮理中和,济世活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对中医药文化引领中医药学术进步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深刻的认知,故将发展中医药文化融为其重要内涵。这就给中医药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探讨中医药文化发展方向、选择中医药文化发展路径、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界社会力量、全体中医药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共同面对、必须共同承担、必须共同完成的关系到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
中医学的未来发展,需要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唯有如此,才能在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赢得健康发展与全面复兴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医药学的创新发展。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积淀、融合、蕴含、体现着中华传统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中医药切入,可以最直接、最简捷、最通畅地进入中华文明之门。
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包括三才、变易、中和、意象等等,在中国的社会学、政治学、天文学、地理学乃至兵学、农学、医药学、建筑学、星相学、堪舆学之中,都是一以贯之的,这是中华文化的灵魂。然而,在现今中国,“西化”是不争的现实。如果不彻底改变现今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育、科研、临床中仿效西医的状况,中国人将来也许只好看着自己民族瑰宝丢失,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将成为传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每一个中医人应该深刻认识和勇敢实践的“中国梦”。而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因而,中医药是支撑中华民族复兴的“脊椎”,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的根底,要坚实,要挺直,不能脱位。
, 百拇医药
因此,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
如何落实“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确保中医药文化发展面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完善政策机制。为避免“多龙治水”,建议在国务院领导下,成立“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确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跨部委决策常态化机制。
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世界医药学的创新
中西医学都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科学,但确实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中西医学是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背景下产生的。从哲学和科学理论基础到临床诊疗思维模式,中西医学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风格。造成当今中医药发展困境的理论根源,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只是盲目地“以西套中”。
未来医学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中西医学各自为我们展示了发展趋势。在三才、变易、中和、意象等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融合、影响下,贯穿中医学理论始终的,不是“病”这一生命现象,而是“人”这一生命主体。中医学的着眼点始终都在动态的生命机能,而不只是病毒、细菌的作用和蛋白质的变化。未来医学必将是中医学、西医学各自的高度发展,甚或渐渐走向汇聚与融合,但绝不可能以一种医学覆盖或取代另一种医学。
, http://www.100md.com
因此,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世界医药学的创新,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药科研设计、中医药各种标准与规范的研究与制订等方面,应以中医药文化引领和推动。其方向既不应当将中医人质变成为文化人,又不应当“拦腰一刀”,切断中医药文化、中医思维方式的传承,而是要使之成为真正的中医人,以中医思维参与世界医药学的创新。不应当将中医学科质变为文化学科,更不应当将中医学科西化为套用、模仿、置入西医学的思维、模式、规范、标准,异化为形似神不似的“中医学”,而是要使之成为凸显中医药文化传统和中医理法方药本质的真正中医学。
如何确保中医药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医药学的创新?有真正的中医药人才,才有真正的中医药事业,才能使中医药投向世界医药学的创新,所以关键在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的政策机制。
建议按照中医学科特点和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重新建立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重新设置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鼓励编著具有中医药特色和院校特色的教材,组织编著各级继续教育教程,构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级中青年名中医、省市级名中医、基层名中医五级中医学术梯队。
, 百拇医药
此外,还要明确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传承的四大重点:①加强医德修养,端正医疗作风;②训练四诊合参,突出思辨特点;③继承独特的组方用药思路方法;④提高中医药文化素养。
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人类健康需求的增长
中医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以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对人给予从生到死的持续性关怀和照顾,是集生物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医学于一身的医学模式。中医学是关于人类生命健康的科学。
因此,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人类健康需求的增长。在中医药文化科普,特别是养生科普中,要注重输送正能量,坚决防止、清理、整顿将中医药文化与养生西化、玄化、虚化和庸俗化的负能量。
如何促使中医药文化发展面向人类健康需求的增长?关键在完善中医药文化宣导的激励和监管机制。建议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的主导下,各省市设立相应组织,一方面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品牌、资源、平台、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的监管与督导。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路径
中医药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直面人类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现实需要,才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前景辉煌的中医药文化。今天,在医药学面对更严峻挑战时,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医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深思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实践,走特色发展之路、科学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走特色发展之路
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就是要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系列化、传播的大众化、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和研发的产业化。
一是正本清源。理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各个阶段的影响,进而追溯中医药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形成的本源。
, 百拇医药
同时,对中医药典籍、出土医书、民间传承的医术医方进行系统整理研究,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本源研究的系列化。
二是开源畅流。编撰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系列教材和中医药文化普及读本,开发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传播的资源,拓宽中医药教育与传播的渠道,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大众化。
三是搭建平台。维护和增辉“中医中药中国行”、“岐黄论坛”等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平台的品牌,有计划地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学术交流,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的国际化。
四是形成中医药文化产品。建立完善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加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作用,编辑系列图书和电视节目,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和中医药文化之旅、健康之旅等,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的产业化。
, 百拇医药
构建合理的大发展格局,走科学发展之路
近几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包括“文化”在内的“六位一体”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实践证明,加快中医药文化发展,就需要将中医药文化置于国家文化发展的规划之中,置于中医药事业总格局之中,一手抓中医药文化事业,一手抓中医药文化产业,既满足公众医疗卫生和健康需要,又促进文化经济发展。
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走创新发展之路
习近平主席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医药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失根本,就等于割断了中医的精神命脉。
中医药创新,一方面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另一方面要立足现代社会,实现传统范式向现代范式转换,这将带来中医药发展上的超越。在这一超越中,中医药文化必将发挥引领、稳定、促进的重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加大支持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宏大的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人才队伍。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建议国家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设示范性的项目。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中医药文化产业。三是整合资源,成立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构或者以项目为载体的联合机构。
文化是政治,文化是形象,文化是环境,文化是生活,文化是经济。发展中医药文化不单纯是中医药行业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多方面的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战略的大事。共同以中医药文化引领中医药学术进步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发展中医药文化,需要整理多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才可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