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茵陈 > 正文
编号:13074298
亦食亦药话茵陈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9日 中国医药报
     东北村医经常讲:“五月茵陈,六月蒿,九月十月当柴烧”,也就是说,同一种植物,在北方五月为茵陈,六月为青蒿,到九月、十月就变成普通干草了;而且,茵陈与青蒿的功用也各有不同。

    “这种神奇的植物,竟然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演变成不同的角色,以至于坊间流传着‘华佗三试青蒿草’的故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隋少兵饶有兴趣地介绍着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味药材茵陈。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干燥的地上部分,生于原野、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以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神农本草经》载,茵陈味苦,平,主治风寒湿热邪气,热结黄疸。《药性论》中说:味苦,辛,有小毒,治眼目通身黄,小便赤。临床用名有茵陈、茵陈蒿。

    隋少兵指出,因茵陈性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可清热、利湿、退黄,一直被中医临床视为医治黄疸的要药。如,治阳黄有“茵陈蒿汤”,治阴黄则有“茵陈四逆汤”。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所致阴黄病症,亦可选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之功效。

    隋少兵介绍说,除了药用以外,茵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农村,过去由于生活物资匮乏,老百姓常把茵陈砸软,编成辫,吊挂在梁上,用火点燃,命名为“火燫”,也叫“火绳”,用来点烟、生火、驱蚊。不仅如此,茵陈亦被老乡当成食物用。北方达斡尔族的祖先为纪念柳蒿草(即茵陈的嫩芽)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中最困难的时光,还特别设立了“库木勒”节。每年5月份,都要举办“库木勒”节活动,用铁锅加入江水、江鱼及柳蒿草同炖,大家载歌载舞。大碗喝酒而不醉,据说就是因为茵陈蒿具有解酒毒的作用,其功效真假虽尚有待深入探讨,但茵陈可食用却不容置疑。

    “现在,我们北方还流传有凉拌茵陈、茵陈蒿炒肉丝、茵陈窝头等许多食用方法,特别是凉拌茵陈很受欢迎。”隋少兵介绍了凉拌茵陈的做法:取茵陈蒿嫩茎叶250克,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分,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可利湿退黄,祛风明目,适合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病症者佐用。

    此外,茵陈窝头亦是北方一绝,深受当地老乡喜爱。方法是取鲜茵陈100克,玉米面适量,将茵陈洗净,捣烂取汁,加清水调和玉米面,做成窝头,上屉蒸熟后食用,或做成馒头亦可。此食物对缓解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一定好处。隋少兵还介绍了一种茵陈蜂蜜茶,即取茵陈10克,蜂蜜适量,将茵陈用冷开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冷开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饮服。此法对遏制急性黄疸性肝炎亦有辅助作用。

    熟悉北方民俗的人都知道,每逢五月节,我国北方家家户户都习惯往门旁插挂蒲草、艾蒿,据说有避秽之效,以“防五毒,避疫气”,预防传染病。对此,隋少兵介绍说,青蒿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苦辛寒,归肝胆经,抗疟,退虚热,清热解暑。用来医治暑湿的“蒿芩清胆汤”,可解恶心、胸闷、发热之证。最著名的养生方剂“青蒿鳌甲汤”,可养阴透热,治热伏阴分、津液卫伤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方剂中鳌甲引青蒿直入阴分,借青蒿的芳香之气,使热毒排出体外,继而病愈。

    朴素无华的茵陈遍布我国大江南北,尤其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嫩江两岸和丘陵水旁,因其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出产的茵陈实为地道药材,为当地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衣晓峰 巩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