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珠江论坛”首设“青年论坛”——青年专家为中医发展“把脉开方”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五届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学术研讨会上,首设青年论坛。论坛旨在鼓励优秀的青年学者关注中医药发展方向。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青年是中医队伍重要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对于提高整个中医队伍的素质,振兴中医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中医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中青年骨干医师代表,就自己在临床、科研中遇到的困惑、心得进行了交流。并为中医发展“把脉开方”,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科研:中西医互相借鉴、提高
“很多时候我们做科研,只是把结果放在那里,而并没有向临床转化。”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蔡毅熊医师认为,科研和临床密不可分,互相促进。“临床和科研中涉及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是相通的。”很多医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方法进行验证,反过来应用科研成果来推动医学的发展。
, 百拇医药
“国家现在资金投向应该优先支持已经有效果,或者对临床决策有影响力的研究。对于基层研究的科研投入,则更多应该倾向青年医师人群。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蔡毅熊说。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王磊,从事临床工作已10年。在他看来,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都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农村的发病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中医‘治未病’的特色显示了很大的优势,可对疾病及时发现,及时干预,这与心血管一级预防的先进思路不谋而合。”王磊建议将来可以选择一些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通过5年、10年的中医药干预,与西药相比,看看能不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希望我们能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冠心病一级预防,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之路。”
“我们应该把现代医学理论和传统结合,逐渐制定一些病症的量化标准和规范,比如辨证论治的一些分型标准、用药标准等,便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指导。”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吴远华认为,现在针灸和中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很难通过循证医学来证明。“中药和针灸是个体化治疗,每个病人用的方法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我们可以创新一些中医的疗效评价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 百拇医药
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的王培利对此表示赞同,“希望能加大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投入,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大量严谨、科学的动物实验、临床实验为临床提供依据。”
临床:中医特色不能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会永是参会的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2001年考入辽宁中医药大学后,他经常利用寒暑假跟师学习。跟随后来成为第一届国医大师的李玉奇教授抄方的日子,让他获益良多。“在和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也会想这到底是哪种证型,套用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试着诊病。”张会永说,“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辨证论治利于我们入门,但绝对不能作为法则生搬硬套。就像武林高手学习拳法,开始时都有一些基础套路,打着打着就能融会贯通,做到见招拆招。”
王培利认为,发展中医应做好一攻一守。即一方面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推广自己;一方面坚守老专家经验的继承,坚守更长远的观察和研究。
“现在中医肿瘤基本上是跟着西医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的许云说。西医现在的基因和生物检测水平、治疗水平都非常高,并且逐步进入靶向治疗。“中医倡导的辨证论治是治疗疾病上的一个优势。但如果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将辨证进行进一步的微观分析,将西医的一些成果为中医所用,比如将西医的基因理论引入到治疗中,或者将中医临床辨证和西医的血液、组织等微观检测结合,会对我们有更大的帮助。同时,如果我们能把治疗脚步提前,发挥中医优势,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都会很有帮助。”, 百拇医药(胡彬)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中青年骨干医师代表,就自己在临床、科研中遇到的困惑、心得进行了交流。并为中医发展“把脉开方”,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科研:中西医互相借鉴、提高
“很多时候我们做科研,只是把结果放在那里,而并没有向临床转化。”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蔡毅熊医师认为,科研和临床密不可分,互相促进。“临床和科研中涉及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是相通的。”很多医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方法进行验证,反过来应用科研成果来推动医学的发展。
, 百拇医药
“国家现在资金投向应该优先支持已经有效果,或者对临床决策有影响力的研究。对于基层研究的科研投入,则更多应该倾向青年医师人群。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蔡毅熊说。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王磊,从事临床工作已10年。在他看来,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都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农村的发病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中医‘治未病’的特色显示了很大的优势,可对疾病及时发现,及时干预,这与心血管一级预防的先进思路不谋而合。”王磊建议将来可以选择一些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通过5年、10年的中医药干预,与西药相比,看看能不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希望我们能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冠心病一级预防,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之路。”
“我们应该把现代医学理论和传统结合,逐渐制定一些病症的量化标准和规范,比如辨证论治的一些分型标准、用药标准等,便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指导。”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吴远华认为,现在针灸和中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很难通过循证医学来证明。“中药和针灸是个体化治疗,每个病人用的方法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我们可以创新一些中医的疗效评价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 百拇医药
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的王培利对此表示赞同,“希望能加大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投入,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大量严谨、科学的动物实验、临床实验为临床提供依据。”
临床:中医特色不能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会永是参会的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2001年考入辽宁中医药大学后,他经常利用寒暑假跟师学习。跟随后来成为第一届国医大师的李玉奇教授抄方的日子,让他获益良多。“在和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也会想这到底是哪种证型,套用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试着诊病。”张会永说,“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辨证论治利于我们入门,但绝对不能作为法则生搬硬套。就像武林高手学习拳法,开始时都有一些基础套路,打着打着就能融会贯通,做到见招拆招。”
王培利认为,发展中医应做好一攻一守。即一方面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推广自己;一方面坚守老专家经验的继承,坚守更长远的观察和研究。
“现在中医肿瘤基本上是跟着西医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的许云说。西医现在的基因和生物检测水平、治疗水平都非常高,并且逐步进入靶向治疗。“中医倡导的辨证论治是治疗疾病上的一个优势。但如果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将辨证进行进一步的微观分析,将西医的一些成果为中医所用,比如将西医的基因理论引入到治疗中,或者将中医临床辨证和西医的血液、组织等微观检测结合,会对我们有更大的帮助。同时,如果我们能把治疗脚步提前,发挥中医优势,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都会很有帮助。”, 百拇医药(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