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帮你走出糖尿病误区
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其诊断应根据血糖检测结果来评定;血糖也并非越低越好严重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加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血糖高?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就没有糖尿病?确诊糖尿病后,是不是就不能吃含糖含胆固醇食品?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吗……广东药学院校长、广东省名中医郭姣教授指出,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就如何科学、规范地综合防治糖尿病,郭姣指出了3个重要原则: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同样重要,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自我管理与专业治疗同样重要。
糖尿病4误区
误区1: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血糖高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防治。”郭姣解释说,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形成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多项代谢紊乱。它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 百拇医药
“糖尿病患者还常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据郭姣介绍,她带领的团队在2009年对316例高脂血症患者调查发现,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占84.2%。2012年中国糖尿病学会的有关研究也表明:目前患者多几种代谢病并存,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血脂异常中一种或两种的占72%。而一项对全国10家医院近10年、针对346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统计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51.5%,高血压41.8%,肾脏并发症39.7%,视网膜并发症31.5%,冠心病25.1%,脑血管病17.3%。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患者甚至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但遗憾的是,中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时达标的患者仅有5.6%,临床只有针对上述代谢病单一病种的防治指南。
误区2:没“三多一少”就没糖尿病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其实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明显。”郭姣指出,糖尿病的诊断要根据血糖检测结果来定,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断: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水平≥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加上口服糖耐量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 百拇医药
“基于糖尿病为隐匿性、渐进性、全身性、多系统、终身性疾病,我们认为并主张,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同样重要。”郭姣解释说,早期预防的目标,一是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或易患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等,达到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二是已病防变,对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她建议,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均需要及早筛查:
1.年龄≥40岁;2.具有糖调节受损史;3.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HDL-C≤0.91mmol/L、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 百拇医药
误区3: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郭姣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加剧原有的视网膜病变。新近又有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会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造成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或是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等。“总之,血糖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在降糖同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郭姣强调。血糖范围如何控制才合理?她建议一般以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 百拇医药
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血糖高?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就没有糖尿病?确诊糖尿病后,是不是就不能吃含糖含胆固醇食品?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吗……广东药学院校长、广东省名中医郭姣教授指出,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就如何科学、规范地综合防治糖尿病,郭姣指出了3个重要原则: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同样重要,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自我管理与专业治疗同样重要。
糖尿病4误区
误区1: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血糖高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防治。”郭姣解释说,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形成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多项代谢紊乱。它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 百拇医药
“糖尿病患者还常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据郭姣介绍,她带领的团队在2009年对316例高脂血症患者调查发现,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占84.2%。2012年中国糖尿病学会的有关研究也表明:目前患者多几种代谢病并存,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血脂异常中一种或两种的占72%。而一项对全国10家医院近10年、针对346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统计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51.5%,高血压41.8%,肾脏并发症39.7%,视网膜并发症31.5%,冠心病25.1%,脑血管病17.3%。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患者甚至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但遗憾的是,中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时达标的患者仅有5.6%,临床只有针对上述代谢病单一病种的防治指南。
误区2:没“三多一少”就没糖尿病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其实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明显。”郭姣指出,糖尿病的诊断要根据血糖检测结果来定,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断: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水平≥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加上口服糖耐量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 百拇医药
“基于糖尿病为隐匿性、渐进性、全身性、多系统、终身性疾病,我们认为并主张,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同样重要。”郭姣解释说,早期预防的目标,一是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或易患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等,达到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二是已病防变,对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她建议,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均需要及早筛查:
1.年龄≥40岁;2.具有糖调节受损史;3.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HDL-C≤0.91mmol/L、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 百拇医药
误区3: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郭姣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加剧原有的视网膜病变。新近又有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会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造成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或是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等。“总之,血糖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在降糖同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郭姣强调。血糖范围如何控制才合理?她建议一般以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