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9398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00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6年5月25日,我国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个,其中包含9个传统医药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联合申报的针灸项目列为其中之一。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教习活动,针灸项目评选出了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为王雪苔和贺普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0年11月16日,由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项目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张缙4位为传承人代表。

    程莘农(1921~),中医、针灸专家,江苏省淮安市人。师从民国温病大家陆幕韩,19岁时独立悬壶应诊。1947年11月获得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1954年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医学本科进修班学习,毕业后留该校任教。1957年被调到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工作,1975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研究室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等职,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20世纪90年代被指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 百拇医药
    程莘农指出针灸疗疾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贯彻理、法、方、穴、术的统一性,并提出了“辨证宜精、治疗宜专”的独到见解,总结出了一种易学、易教、病人痛苦小的进针法,取名为“三才进针法”,取意天、人、地三才,即是浅、中、深,进针时分皮肤、浅部和深部三个层次操作。程莘农主编和撰写的针灸专业著作,已经成为国内外针灸教学的主要范本,其中主要有《中国针灸学概要》《中国针灸学》《针灸精义》等。《中国针灸学》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内,再版了许多次,被译为英、法、西等多种语言,一直是中国国内国际针灸教学的教材,也是欧美各国的中医学子们认识和学习针灸的入门向导。

    继承人代表:程洪锋、杨金生、王宏才、程凯、王莹莹等。

    贺普仁(1926~),字师牛,号空水先生,河北省涞水县人。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20世纪90年代被指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现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科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副主任等职。
, 百拇医药
    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其中用火针治疗疑难病为其针法的一大特色,他依照古籍中的记载自制针具,挖掘了几近失传的火针疗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终于使火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和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在治疗乳腺癌、帕金森氏综合征、运动神经元损伤等疑难病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功效。

    继承人代表:周德安、曲延华、王麟鹏、王桂玲、陈海英等。

    王雪苔(1925~2008),出生于辽宁省义县。1944年至1948年,先后在锦州医学院与国立沈阳医学院攻读西医学并于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直属华北卫生学校任教。1951年,协助朱琏建立中央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任学术秘书兼教研组组长。1955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历任针灸、中医文献、医史等研究室负责人、针灸研究所所长、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王雪苔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6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名中国中医科学院)创建了中医文献资料研究室,并对古代文献、现代中医药信息和民间秘方验方等做出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1978~1979年参与筹建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前身)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1985年将针灸专业委员会升格为中国针灸学会,并任副会长,主持常务工作;1980~1981年主持创办了《中国针灸》杂志;1979~1984年与鲁之俊共同发起创建了北京针灸学院。1982~1987年筹备并主持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创建工作,并先后被选为秘书长和主席,为世界针联的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工作。王雪苔从事中医研究涉及针灸学、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等学科。曾主持腧穴名称国际标准化工作,指导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化工作,并曾担任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顾问。在中医文献学与医史学领域,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收集与整理研究,曾主持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后期编纂工作,亲自鉴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7000余种中医线装书,并曾率先研制了适于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的中医药主题词表,该词表是《汉语主题词表》的组成部分,《汉语主题词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百拇医药
    继承人代表:黄龙祥、吴富东、王振坤、刘炜宏、梁繁荣等。

    郭诚杰(1920~),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针灸硕士生导师,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1949年在陕西省秦岭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师资班,后留校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陕西针灸学会副会长、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等职。曾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科委优秀工作者”。

    郭诚杰在临床上辨证准确,针灸技术娴熟,擅长运用针刺或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周围性面瘫等疾病,开创了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他主持的“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及机理探讨”获1978年陕西省科委一等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获1987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获1988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制的“乳腺增生治疗仪”获国家专利,并获1992年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医疗保健卫生用品科技成果奖,主持研发的“乳乐口服液”在临床上应用20余年,疗效甚佳。
, 百拇医药
    继承人代表:郭英民、殷克敬、张卫华、赵百孝、王瑞辉等。

    张缙(1930~),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现为中国针灸学会顾问、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创会终身名誉主任、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

    张缙较早提出了提高循经感传阳性率的激发方法,还提出循经感传具有普遍性、潜在性(隐性)、可激性、可控性等,对认识经络、指导针刺手法的临床,发展经络理论均有很高的价值。张缙总结了投针、推针、弹针、按针等4种速刺进针法,对24式单式手法予以定性、定序,对通经接气手法、针刺补泻手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毫针基本刺法和毫针针刺手法两部分的主要制订者。

    继承人代表:张庆滨,王顺,吴滨江,张忆翎,张忆虹等。
, http://www.100md.com
    

    杨金生:针灸流派传承有五个关键

    隆重纪念中医针灸申遗成功4周年 编者按:2014年11月16日,在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周年之际,中国针灸学会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在南京成立。中医针灸的发展再次成为海内外针刺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中医针灸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邀请相关专家共同探讨。

    人物背景:

    杨金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保护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 http://www.100md.com
    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中医针灸申遗成功4年来,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积极开展中医针灸传承保护工作。目前针灸专家王雪苔、贺普仁、程莘农、郭诚杰和张缙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2009年我国政府授予程莘农和贺普仁2名杰出的遗产持有人“国医大师”称号。2014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人郭诚杰教授被授予第二批“国医大师”称号。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既是对我们长期以来致力传统针灸保护方面所做出种种努力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例如在开展中医针灸传承保护时,就必须从理论认识、实践经验、思辨特点、认知方式、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正确把握中医针灸流派传承的关键——医源、医理、医术、医德和医脉。

    医源是学术渊源、流派的根
, 百拇医药
    流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流派必须有学术渊源,至少有100年以上的历史,才勉强算是“祖传”,并保持特色性、传承性和地域性。中医针灸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延绵数千年传承至今,不仅是一种保健和治病的实践技术,而且是人类有关生命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已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标志之一,是优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面对现代医学的冲击,中医针灸如何在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实现科学表达、客观评价和规范操作,以保持其特殊性和多样化,是我们面临的任务。

    医理是传承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点

    医理是中医针灸传承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医理传承就是在跟师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中医针灸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总结归纳、领会感悟针灸名医的学术思想,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学术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病一证、一法一方的个人诊疗观点、看法、想法、经验、体会、心得等等,而是贯穿于理论——实践——又理论——再实践的“理法方药(穴术)”系统性的内在联系,并被大家公认的结论,才能够称得上是学术思想。
, http://www.100md.com
    医术是诊治经验、特色技法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传承医术是指继承老中医行之有效的临床疾病诊治经验、用药特色,不同流派的医疗经验及特色手法等。中医针灸作为实用医疗技术,如针灸的特殊针刺手法、特定穴位认知,以及特殊针灸器具使用等,这些在书本上很难学到,只能由掌握者口传心授,手把手地去教,才能科学地传承并不断创新。正所谓“名师带高徒”,不是什么人都能收徒,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徒弟。

    医德强调“以德载术,以术弘德”

    当前一个重要现象,就是轻道重术,或者说有术无道。没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和敬业精神,专业技术就不可能达到精湛的水平,名老中医都是德艺双馨的国医大师和“大医精诚”的典范,加强医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出来的徒弟才能够掌握中医针灸的精髓,成为真正的中医。

    医脉是指继承传播,后备人才
, 百拇医药
    继承者将来成为老中医学术思想和针灸技法的传人,通过传承,徒弟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针灸有独到认识和理解,能够形成自身的学术思想体系,不但能够继承老中医思想,成为继承者,还可以创立新学说,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成为新一代宗师。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医术,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价值在与现代西方医学的交融中,又不断被重新发现和认识,充分显示了文化的多元传承是人类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基石与智慧源泉。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医的保护和传承,并不断创新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实现中医药的人类共享。(本报记者周蔓仪整理)

    链接

    中医针灸十大学术流派

    目前我国中医针灸有十大学术流派:澄江针灸学派、郑氏(郑魁山)针法针灸学术流派、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桂派中医大师黄瑾明壮医针灸、蒙医五疗温针流派、经脉-脏腑相关湖湘针灸推拿学术流派、靳三针疗法流派、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四川李氏仲愚杵针学流派。
, http://www.100md.com
    

    刘保延:擦亮针灸这块中医“金字招牌”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肯定,更是对中医针灸工作者的鞭策。目前,中医针灸已经走向了国际,已经成为了“世界针灸”,现在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有相关立法,针灸教育发展迅速。用“针”来带动中医走向国际,针灸已成为中医的一块“金字招牌”。据统计,针灸已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研究。怎样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使中医针灸以最佳状态应对国际化发展的形势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中医针灸是鲜活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它最好的保护就是在实践中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发挥中医针灸的作用,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 http://www.100md.com
    创新发展针灸的理论体系

    目前,针灸理论体系核心内容源于《黄帝内经》,到了近代受到“大方脉”理论的束缚,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大大减弱,而大量试验研究的结果,又很少回归并补充到针灸理论体系中。随着“世界针灸”的发展,一些源于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结果也没能被纳入针灸理论体系,致使国际上已经有了“西方针灸”等理论萌芽,所以源于古典、基于临床、吸纳现代、包容开放地完善针灸理论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医针灸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要把针灸的新发现融入到理论中。

    改变以疗法分科的服务模式

    针灸可以治疗的病症是多方面的,目前以疗法分科而形成的服务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大多数适宜病种接受针灸诊治。同时,随着医学目的调整,在健康保障、治未病中发挥针灸无副作用、耐受性不明显、可以较长时间使用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创新机制改变服务模式,也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此,中国针灸应做出表率和示范。同时,针灸包括的疗法有很多种,各自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而目前的实践中往往以“针”为主,其他方法应用很少,针灸疗法的综合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 百拇医药
    开展大样本临床验证性研究

    目前针灸临床研究以经验总结为主,很难获得主流医学认同,也阻碍了针灸疗效提高。因此,应当在财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对已成熟的诊疗方案或疗效明确的针灸疗法开展验证性研究。要建立合适的研究假说与合适有效的对照,选择能体现针灸疗效、国际公认的评价指标,在符合伦理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选用解释性随机对照设计,采取中央随机,严格控制质量和数据管理,减少偏倚和病例脱落。同时要提高研究透明化,研究报告要符合国际上公认的发表规范。这样的研究可以提高针灸的公认度,为产生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支撑。如我国专家开展的得气对面瘫的影响以及针刺镇痛机制等研究。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其核心是在保持针灸个体诊疗的同时,利用临床实际的诊疗数据进行研究。我国有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这为我国产生大量针灸临床证据发挥主导作用奠定了根本基础,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加强针灸技师的培养

, http://www.100md.com     目前的中医药发展,侧重于培养中医医师,而对中医技师的培养没有相应的支持。然而中医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大范围开展针灸技师的教育和培养,以适应临床的需要。中医针灸在古代的发明创造只是一个开端,需要每个人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物背景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评价方法重点研究室主任,兼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全国针灸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学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本报记者周蔓仪整理)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