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205
购物狂欢下的幸福迷途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7日 健康时报
     “双11”的硝烟还未散尽,一些电商、实体店面又开始了“双12”、“年终大促”的争夺战。在商言商,本无可厚非,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商家也越花样频出。然而,有的消费者往往禁不住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降价诱惑”,一味的“点鼠标”、一味的“买买买”。不知不觉间,量入为出、节俭持家的消费观变了味,似乎被小小购物车拉走了我们的幸福心。

    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今年的“双11”,阿里又卖出了571个亿,背后首先还是居民收入的递增,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才有丰衣足食的购买力。但,赚得多了,就一定要使劲花?甚至过度消费、超前消费?随手翻翻网上的段子,很多人不缺毛衣,只因打折便下一单;一台电视本来正好,看到“买一送一”的幌子,干脆卫生间也装上吧。消费、购物,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到了心为物役的阶段,恐怕不该被提倡。

    琳琅满目的诱惑下,人,容易失去判断的理性。这点,笔者深有体会。前不久,笔者造访阿联酋的“迪拜MALL”,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商场,比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加起来还要庞大,几乎装下了各国的商品元素。这种消费至上的氛围下,不少人推车、拎包疯狂奔跑、刷卡,笔者亦遭“免税”的压迫感,咬牙买了两只箱包。待回到酒店,冷静下来,想想大概没有必要买。况且,事后发现国内的价格,居然还便宜了500元……迷失自我,如吸毒般成瘾,此种购物、特别是网购的习惯,显然背离了消费的初衷,也有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可能有人说,要的就是这种花钱的感受。其实,这仍然是不成熟的消费观。网络视频栏目《晓松奇谈》里边讲,成熟社会对衣物、车辆等,已经没有那么崇拜,舒适、简约的绿色生活,反而会增加幸福感。剧烈转型中的中国,需要尽快走出这股“商品拜物教”;作为消费者的个体,也需要告别“消费控”,从“商品的仆人”变成“自己的主人”。

    健康的消费观,第一步,还是要“量入以为出”,个别青少年为了某电子产品,竟不惜卖肾、卖淫去换钱,实乃悲歌一曲。第二步,口袋宽裕之时,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消费力”。小平同志曾讲过,“西红柿炒鸡蛋就不错了”;再有钱,能同时开两辆车吗?第三步,还请试一试放下钱袋子,走向大自然,低碳的生活,简约而不简单。这三步走下来,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马克思称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人重利,咱老百姓可不能轻身体、轻健康。当您装满超市的购物车,走到结账通道前,不妨静下来,再翻翻是不是都要买;当您打开支付宝,准备按键前,不妨等一等,与家人商量一下。何乐而不为?, 百拇医药(周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