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92598
急性心肌梗死要合理预防 积极救治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1日 中国医药报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

    在近日举行的“心梗救治日”宣传活动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介绍,以往心肌梗死的发生,按照病变进展来说一般都在五六十岁或六七十岁发病,还是一个老年病。但是现在心梗的年轻化问题很突出,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心梗高危行列,甚至有些人已经与急性心梗有过“正面交锋”。

    尽管如此,它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改变发病年龄比例,所以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大部分还是老年偏多。在这段进程中,我们还有时间认识心梗,并积极预防。

    那么。心梗突发有没有预兆呢?哪些身体反应提示是心梗发作?

    霍勇说,首先,心梗发作时会有强烈的痛感。这种疼痛是一种濒死感,一种心脏压迫的、紧缩的感觉。这是心梗非常重要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第二个特点是疼痛持续。心梗发作前的疼痛不是一瞬间就会消失的,它会一直持续很长时间。一般可能会疼半小时以上,最短也起码15分钟。当疼的时间持续时一定要警惕是否心梗发作;如果持续疼痛一定要打120求助,因为如果属于心梗发作的疼痛,时间过长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就可能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心梗发作时还有其他症状表现。如大部分病人大汗,或者根本就没法活动,身体极度虚脱;有一些人还可能伴有呕吐或意识丧失,一看都能感觉出来是一个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就是心肌梗死。另外,这个疼痛也可以有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如一些老年人表现为牙疼、嗓子疼、胃疼。这样不典型表现有时候也不能忽略。

    总而言之,急性心梗的发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一个疾病累积和发生的过程。那么,防患于未然,当我们还能享受健康生活的时候,积极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项著名的世界性研究(INTER哈瑞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 百拇医药
    增加运动、减重、多吃蔬菜、水果和减少心理压力都可以改善身体状况,降低心梗发生几率。吸烟是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法国一项历时15年的队列研究发现,男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下降、女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上升的最大的原因是女性吸烟率明显上升。这也佐证了吸烟对心脏的巨大损害。所以远离烟草,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远离心梗。

    当心梗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救治体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霍勇指出,过去30年,我们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方面,尽管从医学上、专业上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救治效果也非常好,但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来说,救治的效果还是极不理想。宏观数字告诉我们,中国去年一年有70万例心肌梗死发生,但一年大概3万急性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仅5000例患者接受溶栓手术,加在一起也就是5%,另外95%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

    分析原因,霍勇说,从公众方面来说,首先很多患者就诊明显延迟,就诊时间平均大概5个小时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大概1~2小时内即可得到救治;急救体制和流程还不够健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间只有10%到30%的范围内是通过急救车送到医院的,大部分是其他的途径进入医院的;就医院而言,因技术所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使在有效时间内到达医院,也只有30%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早期治疗。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急救体系、医院都有待提高意识,共同发展、完善我国心梗急救的体系,形成政府、公众、急救体系和专业救治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提高我国心梗救治率。,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陆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