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0930
流感来得早 集体发热多 儿童易感染 预防最重要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国妇女报
     有统计显示,每年冬春流感的发病率往往高于其他季节3~5倍,60~70%的流感发病者集中于小年龄组儿童与学生。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日提醒,入冬以来,北京市流感病例就一下子增加了3.8倍多,目前已经进入流感流行期,以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导,学校和托幼机构集中发热疫情显著增多。专家提醒,儿童是流感首要易感染群体,应尽量减少去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密闭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每天坚持漱口两次,尽量配戴口罩;加强运动,饮食均衡,保证睡眠。

    ■ 闻唱

    有统计显示,每年冬春流感的发病率往往高于其他季节3~5倍,60~70%的流感发病者集中于小年龄组儿童与学生。的确,高烧、流涕、咯痰、肌肉酸痛,近半个月内,出现这些症状的孩子很多,北京市各医院儿科也都很拥挤。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每周从门诊获取的20例有该症状儿童的标本进行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发现:高烧、流涕、咯痰等流感样症状的孩子,主要感染甲3型流感病毒;症状比较重、住院的孩子,主要是呼吸道合并病毒感染。

    今年流感来的早、患者多,学校和托幼机构集中发热疫情增多

    流感感染人数多,超去年同期水平。针对近期流感病人增多的现象,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日提醒:目前北方地区已进入流感流行季节,且近期北京市流感病毒活动度显著增强。自11月份以来,全市144家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数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统计数字表明,11月1日至11月30日,北京报告的流行性感冒发病数比前一月上升381.48%,也就是说,入冬以来,流感病例一下子增加了3.8倍多。

    流感较上个流行季有所提前。根据北京市流感监测数据及预警分析结果来看,近期流感病毒活动度显著增高,且以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导,目前已经进入流感流行期,流行起始周较上个流行季有所提前。随着气温的下降,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出现流感所导致的集中发热疫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不排除出现由流感所导致的重症、危重和死亡病例的可能,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流感高危人群中。

    据统计,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该院前一周门急诊量接近万人次,同比增长26.6%。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日门诊量最高亦达到7890人次。

    流感集中发热疫情突出。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副主任赵林清介绍,目前在临床中,幼儿园、小学集体发病较多见。连日来,北京市疾控中心共接到62起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集中发热疫情的报告,均由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学校和托幼机构集中发热疫情显著增多,其中,幼儿园5起,小学32起,中学24起,大学1起;以11月份报告起数增多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升高。

    流感主要症状为高热、乏力,伴有肌肉酸痛。专家介绍,流感病毒分甲型和乙型两种类型,根据病毒表面的蛋白种类和结合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又分为甲1和甲3两种亚型,甲3就是通常所说的H3N2。甲3型流感病毒不是新的病毒,而是季节性的,今年因为天气等各方面的原因,比较适合甲3型流感病毒繁殖。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有些还伴有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

    孩子发热先观察,精神状态差要及时送医。现在虽然甲3型流感病毒高发,但孩子出现了发热,也不需要马上送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主治医师王亚军说,甲3型流感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的症状类似,区别不是特别大。主要表现为高热,有些伴随有严重的乏力,另外还有一些会有肌肉酸痛。如果孩子体温达到38.5℃以上,应该先吃退烧药,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好,吃喝拉撒不受影响,烧退之后和正常状态差不太多,可能就是普通的感冒,可以在家观察一到两天。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特别差,基本上不吃不喝,总是昏睡,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冬春感冒高发季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为了预防流感,卫生防控机构的专家为大家提出几点防治建议:

    1.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密闭场所。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

    3.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必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

    4.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停课或离开工作岗位,避免接触他人,同时应及时就医,并配戴口罩。

    5.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随温度变化,注意增减衣物,以免着凉。

    6.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流感高危人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7.公共场所做好定期消毒与清洁工作,保证必要的通风换气。

    8.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发热学生应及时离校或离园。

    9.每天坚持漱口两次。日本京都大学保健中心所长川村孝教授通过研究发现,每天坚持漱口两次,每次至少15秒,可以预防感冒,与不漱口者相比,患感冒的几率减少了40%。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组委员毕良佳教授建议平时还可以多用茶水漱口,茶叶含氟量很高,可以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有效防蛀,并且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对致龋的变形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关链接

    流感常见八大误区

    据美国MSN网站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罗伯特·史莫林指出,虽然人们对流感并不陌生,但在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上,却存在不少错误。

    误区一:身体健康状况好,就无需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一般推荐有慢性病的人接种,但健康人同样能从接种中获益。目前建议6个月~19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以及49岁以上的人每年接种一次。此外,体质敏感,易受病毒感染者也应接种。

    误区二:打疫苗就足以防流感。

    除了被动接种流感疫苗外,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一些主动措施来预防流感,比如避免接触流感患者,经常洗手洗脸等;如在接种前已接触到流感病毒,就要考虑服用抗病毒药物,但请遵医嘱,不可自行服药。

    误区三:无明显症状等于没病,也不会传染他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几乎没有流感症状,所以不会传播流感病毒。实际上,人群中有20%~30%的流感病毒携带者并无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风险。

    误区四:无需每年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因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能确保自己最大程度上免受流感波及。

    误区五:冷天外出不穿外套,湿着头发或坐在风口会得流感。

    得流感的唯一途径就是感染流感病毒,而流感季节恰逢寒冷天气,因此人们常会把流感与寒冷天气和被冷风吹联系起来,其实两者关系不大。

    误区六:发烧时少吃喝。

    如果你感染流感(或感冒)并发烧,身体会需要更多体液,此时哪怕没有胃口,也必须保证足够的饮食量。

    误区七:喝鸡汤能加快康复速度。

    温热的鸡汤喝下去可以缓解喉痛,并补充大量体液,但鸡汤本身并无对抗流感的特殊功效。

    误区八:因流感发烧两天以上就要打抗生素。

    抗生素对付细菌在行,但对病毒并没什么效果。如果发烧是因某种细菌感染所致的并发症,抗生素才会有效。因此,若流感症状迟迟不愈或恶化,应就医查清病因,再对症下药。

    (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