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研发平台可有效推动药物创新
伴随着国际药物研发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国内药物研发技术能力的逐步提高,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新药研发的重要力量。近日,在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颁奖典礼上,与会专家强调,如何在日益完善的政策环境下,打造全新开放的研发平台,进而为临床服务成为当前新药创制之路上的重大思考。
认清机遇挑战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表示:近5年来,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平均增速为20.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2008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时,医药工业主营收入过百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仅有2家;到今年6月,收入达100亿元的已有11家,其中跨过400亿元大关的企业有2家。2008~2013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投资65亿元,获得的直接效益800亿元,间接效益达到3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桑国卫提醒,到2020年,约有价值2590亿美元的药品将面临专利“悬崖”,而研发经费持续上涨,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将是全球新药研发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 http://www.100md.com
药明康德首席运营官杨青博士告诉记者,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药物研发的投入为1193亿美元,而当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审批通过的新药只有27个。根据塔夫茨(Tufts)药物开发研究中心今年11月18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研发一种新药并推向市场的成本总额约为25.6亿美元,远远超过原来我们所认为的10亿美元。
“西方药企在新药研发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能给我们以借鉴,使我们不必再走很多弯路,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这是优势。”杨青表示,当前我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于药物创新,国家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入规模和体量都非常大,在不断进步。但是,未来还有许多新的不确定性的因素,需要不断地去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积极参与我国药物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并提出建议,最终实现多赢”。
桑国卫强调,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有可能真正实现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变。
, 百拇医药
构建开放平台
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博士谈道,以往的新药研发都是“垂直整合”的模式,围墙一围,所有的研发工作都自己在里面做,“不闻窗外事”。现在最大的变化则是从以前孤立、封闭式的研发体系,变成一种开放式、网络状的研发体系,大量运用外在的能力和技术。
“全新的研发理念和研发模式,已经在悄悄改变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的格局。”李革认为:“我国正迎来医药市场发展的最佳机遇。在政策、人才、投资均为历史最佳的状况下,通过开放式的平台对技术、能力和资源进行灵活配置,让个人和企业、科学家和创业者、传统企业和新兴生物公司,都能获得覆盖医药研发全过程的服务,将会从整体上有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变革创新之路。”李革将整个新药研发过程比喻为一场“接力跑”,每一位创业者、创新者都是不同站点的接力选手,而研发服务平台就是最具活力的跑道,从研究到开发到市场,每位选手都在其中跑好自己最擅长的一棒,有力有效地跑完全程。
, http://www.100md.com 杨青则讲述了两个药明康德的客户案例:“一个是美国宾夕法尼亚一家创业团队,只有两个全职员工、一个半职员工,他们在18个月之内通过我们的服务平台获得了创新药物非常重要的结果,以1.4亿美元被美国另外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收购。而另一个是美国一个小型公司,借助我们完成了一个抗丙肝化合物的合成,该药后来获得美国FDA突破性药物资格,批准上市6个月内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
杨青感慨地说: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新药研发已经不再是大制药公司的专利,也印证了开放式的技术和能力平台对于药物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对于以原料药与仿制药为主的中国制药行业来说,如何在创新研发层面完成突破已成为最重要的课题。
紧密结合临床
李革表示,我国的患者理应享有和西方患者同样高水平的药物治疗手段,开放式的研发平台最终目的是让我国广大老百姓能真正“用得上也用得起世界最先进、最有效的新药”,为临床服务。
, 百拇医药
杨青也认为,开放式的研发平台将科学家、医生和患者连接,使新的想法能更快地在实验室或者工厂变成有效数据,大大加快研发的进程,更好地为我国的医生和患者服务。以罕见病为例,“我国有1600万患者,但是这部分人群往往为社会所忽视,我们开展了很多关于罕见病治疗的突破性药物研究合作,有小分子药物,也有生物药物;有研发,也有生产,目的就是提高其诊治水平”。
“目前我国有很多新药研发机构与企业都在介入临床环节,帮助建设重大新药开发平台,从不同的层面开展工作,期望有更好的药物服务于临床,获得更好的疾病治疗结果。”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教授表示,我们以往更多的是把国外的药物引入国内,与医院的合作着重于开展Ⅳ期临床研究。而现在,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内药企的研发实力逐步增强,也在开展Ⅰ期、Ⅱ期临床研究,原创性不断加强,与临床的结合更加紧密,这对患者、对医院、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乔杰特别强调,临床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的科研成果。临床工作者和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医院和病患、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医学人才和药学人才,应更加紧密地结合,让更多先进的理念、技术更快地融入到医学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多学科协作和转化,从诊断、治疗、预防各个方面,特别是临床应用方面,共同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白 毅)
认清机遇挑战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表示:近5年来,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平均增速为20.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2008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时,医药工业主营收入过百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仅有2家;到今年6月,收入达100亿元的已有11家,其中跨过400亿元大关的企业有2家。2008~2013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投资65亿元,获得的直接效益800亿元,间接效益达到3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桑国卫提醒,到2020年,约有价值2590亿美元的药品将面临专利“悬崖”,而研发经费持续上涨,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将是全球新药研发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 http://www.100md.com
药明康德首席运营官杨青博士告诉记者,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药物研发的投入为1193亿美元,而当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审批通过的新药只有27个。根据塔夫茨(Tufts)药物开发研究中心今年11月18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研发一种新药并推向市场的成本总额约为25.6亿美元,远远超过原来我们所认为的10亿美元。
“西方药企在新药研发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能给我们以借鉴,使我们不必再走很多弯路,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这是优势。”杨青表示,当前我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于药物创新,国家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入规模和体量都非常大,在不断进步。但是,未来还有许多新的不确定性的因素,需要不断地去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积极参与我国药物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并提出建议,最终实现多赢”。
桑国卫强调,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有可能真正实现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变。
, 百拇医药
构建开放平台
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博士谈道,以往的新药研发都是“垂直整合”的模式,围墙一围,所有的研发工作都自己在里面做,“不闻窗外事”。现在最大的变化则是从以前孤立、封闭式的研发体系,变成一种开放式、网络状的研发体系,大量运用外在的能力和技术。
“全新的研发理念和研发模式,已经在悄悄改变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的格局。”李革认为:“我国正迎来医药市场发展的最佳机遇。在政策、人才、投资均为历史最佳的状况下,通过开放式的平台对技术、能力和资源进行灵活配置,让个人和企业、科学家和创业者、传统企业和新兴生物公司,都能获得覆盖医药研发全过程的服务,将会从整体上有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变革创新之路。”李革将整个新药研发过程比喻为一场“接力跑”,每一位创业者、创新者都是不同站点的接力选手,而研发服务平台就是最具活力的跑道,从研究到开发到市场,每位选手都在其中跑好自己最擅长的一棒,有力有效地跑完全程。
, http://www.100md.com 杨青则讲述了两个药明康德的客户案例:“一个是美国宾夕法尼亚一家创业团队,只有两个全职员工、一个半职员工,他们在18个月之内通过我们的服务平台获得了创新药物非常重要的结果,以1.4亿美元被美国另外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收购。而另一个是美国一个小型公司,借助我们完成了一个抗丙肝化合物的合成,该药后来获得美国FDA突破性药物资格,批准上市6个月内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
杨青感慨地说: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新药研发已经不再是大制药公司的专利,也印证了开放式的技术和能力平台对于药物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对于以原料药与仿制药为主的中国制药行业来说,如何在创新研发层面完成突破已成为最重要的课题。
紧密结合临床
李革表示,我国的患者理应享有和西方患者同样高水平的药物治疗手段,开放式的研发平台最终目的是让我国广大老百姓能真正“用得上也用得起世界最先进、最有效的新药”,为临床服务。
, 百拇医药
杨青也认为,开放式的研发平台将科学家、医生和患者连接,使新的想法能更快地在实验室或者工厂变成有效数据,大大加快研发的进程,更好地为我国的医生和患者服务。以罕见病为例,“我国有1600万患者,但是这部分人群往往为社会所忽视,我们开展了很多关于罕见病治疗的突破性药物研究合作,有小分子药物,也有生物药物;有研发,也有生产,目的就是提高其诊治水平”。
“目前我国有很多新药研发机构与企业都在介入临床环节,帮助建设重大新药开发平台,从不同的层面开展工作,期望有更好的药物服务于临床,获得更好的疾病治疗结果。”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教授表示,我们以往更多的是把国外的药物引入国内,与医院的合作着重于开展Ⅳ期临床研究。而现在,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内药企的研发实力逐步增强,也在开展Ⅰ期、Ⅱ期临床研究,原创性不断加强,与临床的结合更加紧密,这对患者、对医院、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乔杰特别强调,临床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的科研成果。临床工作者和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医院和病患、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医学人才和药学人才,应更加紧密地结合,让更多先进的理念、技术更快地融入到医学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多学科协作和转化,从诊断、治疗、预防各个方面,特别是临床应用方面,共同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白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