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植让困难村开出致富花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天津静海县大丰堆镇的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今年秋天的收获更加激动人心。11月15日,在两个村的中药种植试验基地,天津中医药大学驻村工作组的老师带领试种药材的村民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勇搏学子”们,将今年春天种下的丹参采挖了出来。望着堆积成一座红色小山的1500多公斤丹参,大家笑开了花——这些丹参全都已经有了销路。明年,两个村子还将沿着中药农业这条致富路走下去。
中医药专家入村帮扶
2013年8月,天津市开展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联系群众结对帮扶500个困难村工作,天津中医药大学选派闫兴钢、胡涛、马顺元三名同志组成第一批驻村工作组,深入静海县大丰堆镇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帮扶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地为村民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的致富路。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大田作物为主,经济附加值很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种植高经济价值作物显得尤为迫切。有村民提出“要不种中药材吧”,这一想法和工作组发挥中医药大学专业特色的思路不谋而合。
, 百拇医药
驻村工作组的想法得到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庆和、校长张伯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充分利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特色资源,在帮扶村探索开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初步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选派药用植物专家和中药种植专家给予技术支持,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全方位帮扶。
张伯礼校长对结对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药材种好了是药,种不好就是草。首先要让专家对当地土质、气候环境做好充分考察调研;其次要选好适合当地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第三要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种植;最后鉴定中药的品质和质量,为中药材的推广种植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和实践依据。”
2013年9月~12月,驻村工作组先后3次邀请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家和药用植物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水土资源,了解当地的土壤类型、水文资源、自然气候等条件,对土地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品种做深入考察研究。工作组还4次带领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村干部参观考察静海县西双塘丹参种植基地,现场交流中药材种植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定了两村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的信心。
, http://www.100md.com
最后,经过工作组与学校、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利用两个村的土地资源试种丹参。
困难村开出致富花
2014年3月,驻村工作组在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承包11亩农田,建立中药种植试验基地,进行丹参试种。期间,还有部分村民也拿出土地,加入试种行列。2014年3月底,11万余株丹参种苗到货,专家们来到田间地头,教授村民如何进行定植播种,从起垄、刨坑、点水、栽种、培土、覆膜等各个工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播种过程中,很多工序都需要长时间蹲在地里进行劳动,工作强度特别大,可是村民却不管多长时间都专心致志地劳动。驻村干部胡涛深有体会地说:“我们驻村干部从来没有干过农活,深深体会到务农的辛苦,也更加体会到村民渴望致富的迫切心情。”
4月中旬,丹参开始陆续出苗,新长的幼苗十分娇嫩,为了防止其在膜内被日晒烫死,必须及时进行破膜。由于播种的时间不同,出苗时间也有先后,因此驻村工作组坚持每天到地里巡视,用手指或者钩子在发芽种苗的上方开一个小洞,使得种苗能够继续成长,做到“时出时破”。
, http://www.100md.com
5月下旬,雨水逐渐增多,丹参渐渐长大,而且开出了紫色的花朵,放眼望去一片片的紫色,带有一缕清香,让人欣喜万分。但是这样的美景只是暂时的,专家提醒,丹参开花后,需要及时摘除花苔,使养分集中,以利根部生长。就这样,驻村工作组又天天到地里摘花苔,做到“时长时摘”,保证丹参根部的生长发育。
6~8月,正直夏季,田间杂草也茂盛起来,除草工作刻不容缓。驻村干部每人戴一顶草帽,自备藿香正气水,与村民顶着烈日,呆在地里人工拔草,一干就是一整天,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这样的除草劳动需要每个月两次,每次一周。经过近3个月的不断劳动,田间已经基本看不到杂草的踪影了。
共建美丽新农村
11月中旬是丹参试验田收获的日子,一年试种丹参的辛苦和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在种植专家的指导和村民的示范下,师生与村民一同挖掘丹参、收集成堆、整理装袋。在收获过程中,驻村工作组不时与村干部、村民进行交流,研究种植过程中保障出苗、提高产量、科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总结了丹参种植的经验——“深耕地、高起垄、早移植、密播种、保水分、常除草、勤摘花、慎防涝、细挖取”。
, 百拇医药
令人高兴的是,专家实验证明,试种的丹参品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各项药用指标均符合甚至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这也说明当地土地适宜丹参生长。此次试种收获的丹参,经过晾晒加工后,统一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购,保证丹参的销路。
一年来,工作组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丹参试种工作中,驻村工作组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肯定,也使村民们掌握了丹参生长的过程和习性,积累了田间管理经验,考察了种植产量,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很多村民表示来年要扩大种植规模。
学校结合帮扶村的村情民意,在丹参种植实验的基础上,为两个帮扶村制定了村级经济发展规划,为驻村工作组今后结对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
规划提出,2015年扩大种植面积达到100亩,由学校附属医院、中药企业等有关单位负责销售,预计比种植玉米,每亩增加收益1500~2000元。对丹参种植过程中的农业技术、生产机械化等方面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种植规范,为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打下基础。此后,将继续扩大种植中药材的品种和种植规模,利用天士力等药厂在静海投资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机遇,将本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中药材种植整体规划,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促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型,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徐亚静 王 楠)
中医药专家入村帮扶
2013年8月,天津市开展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联系群众结对帮扶500个困难村工作,天津中医药大学选派闫兴钢、胡涛、马顺元三名同志组成第一批驻村工作组,深入静海县大丰堆镇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帮扶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地为村民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的致富路。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大田作物为主,经济附加值很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种植高经济价值作物显得尤为迫切。有村民提出“要不种中药材吧”,这一想法和工作组发挥中医药大学专业特色的思路不谋而合。
, 百拇医药
驻村工作组的想法得到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庆和、校长张伯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充分利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特色资源,在帮扶村探索开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初步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选派药用植物专家和中药种植专家给予技术支持,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全方位帮扶。
张伯礼校长对结对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药材种好了是药,种不好就是草。首先要让专家对当地土质、气候环境做好充分考察调研;其次要选好适合当地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第三要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种植;最后鉴定中药的品质和质量,为中药材的推广种植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和实践依据。”
2013年9月~12月,驻村工作组先后3次邀请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家和药用植物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水土资源,了解当地的土壤类型、水文资源、自然气候等条件,对土地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品种做深入考察研究。工作组还4次带领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村干部参观考察静海县西双塘丹参种植基地,现场交流中药材种植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定了两村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的信心。
, http://www.100md.com
最后,经过工作组与学校、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利用两个村的土地资源试种丹参。
困难村开出致富花
2014年3月,驻村工作组在高小王村和胡庄子村承包11亩农田,建立中药种植试验基地,进行丹参试种。期间,还有部分村民也拿出土地,加入试种行列。2014年3月底,11万余株丹参种苗到货,专家们来到田间地头,教授村民如何进行定植播种,从起垄、刨坑、点水、栽种、培土、覆膜等各个工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播种过程中,很多工序都需要长时间蹲在地里进行劳动,工作强度特别大,可是村民却不管多长时间都专心致志地劳动。驻村干部胡涛深有体会地说:“我们驻村干部从来没有干过农活,深深体会到务农的辛苦,也更加体会到村民渴望致富的迫切心情。”
4月中旬,丹参开始陆续出苗,新长的幼苗十分娇嫩,为了防止其在膜内被日晒烫死,必须及时进行破膜。由于播种的时间不同,出苗时间也有先后,因此驻村工作组坚持每天到地里巡视,用手指或者钩子在发芽种苗的上方开一个小洞,使得种苗能够继续成长,做到“时出时破”。
, http://www.100md.com
5月下旬,雨水逐渐增多,丹参渐渐长大,而且开出了紫色的花朵,放眼望去一片片的紫色,带有一缕清香,让人欣喜万分。但是这样的美景只是暂时的,专家提醒,丹参开花后,需要及时摘除花苔,使养分集中,以利根部生长。就这样,驻村工作组又天天到地里摘花苔,做到“时长时摘”,保证丹参根部的生长发育。
6~8月,正直夏季,田间杂草也茂盛起来,除草工作刻不容缓。驻村干部每人戴一顶草帽,自备藿香正气水,与村民顶着烈日,呆在地里人工拔草,一干就是一整天,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这样的除草劳动需要每个月两次,每次一周。经过近3个月的不断劳动,田间已经基本看不到杂草的踪影了。
共建美丽新农村
11月中旬是丹参试验田收获的日子,一年试种丹参的辛苦和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在种植专家的指导和村民的示范下,师生与村民一同挖掘丹参、收集成堆、整理装袋。在收获过程中,驻村工作组不时与村干部、村民进行交流,研究种植过程中保障出苗、提高产量、科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总结了丹参种植的经验——“深耕地、高起垄、早移植、密播种、保水分、常除草、勤摘花、慎防涝、细挖取”。
, 百拇医药
令人高兴的是,专家实验证明,试种的丹参品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各项药用指标均符合甚至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这也说明当地土地适宜丹参生长。此次试种收获的丹参,经过晾晒加工后,统一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购,保证丹参的销路。
一年来,工作组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丹参试种工作中,驻村工作组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肯定,也使村民们掌握了丹参生长的过程和习性,积累了田间管理经验,考察了种植产量,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很多村民表示来年要扩大种植规模。
学校结合帮扶村的村情民意,在丹参种植实验的基础上,为两个帮扶村制定了村级经济发展规划,为驻村工作组今后结对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
规划提出,2015年扩大种植面积达到100亩,由学校附属医院、中药企业等有关单位负责销售,预计比种植玉米,每亩增加收益1500~2000元。对丹参种植过程中的农业技术、生产机械化等方面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种植规范,为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打下基础。此后,将继续扩大种植中药材的品种和种植规模,利用天士力等药厂在静海投资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机遇,将本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中药材种植整体规划,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促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型,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徐亚静 王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