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真假优劣“码”上知晓
在近日举行的广东省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上,宽度真知码的展区异常火爆。“扫扫二维码,送您惊喜礼品”吸引了不少人拿起手机扫描,但扫完后,手机里却弹出一个病毒的提示。这是广州宽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跟现场观众的一个互动游戏,提醒大家完全开放的普通二维码非常不安全,随便扫码有可能中毒。而真知码作为闭源的二维码则十分安全,且包含的信息量巨大。
某药材流通公司的负责人老张一直在寻觅,有没有一种技术能够给中药材打上标签,无论从生产、运输,还是到药房采购、患者煎煮前,各个环节都能用手机很方便地查询药材的全部信息。老张看了现场演示,详细了解后,将目光投向了真知码。
中药材流通方式传统落后
无论是在安徽亳州药材交易市场,还是河北安国药材交易市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采购药材,再转运至其他地方销售。这样的场面延续了已经数百年,药农种植、采收、运到药材集散地售卖,药商收购后发至各地。这种传统的药材流通方式逐渐显现出落后和缺陷。
一位常年经营药材的老药工介绍说,目前药材市场的药材品质相差很大,都号称是道地药材,但有真有假、有优有劣。对于如何判断药材品质,大部分还是靠人靠经验来鉴定。然而对药材能够仅通过眼观鼻嗅等方法鉴定的人才却越来越少。因此,整个药材市场鱼龙混杂。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调研发现,长期以来,中药材种植以农户为主体,中药材流通以专业市场为主渠道,个体商户及中小企业是专业市场的经营主体。我国中药材流通基本处于“小、散、差”的状态,远远落后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而且中药材初加工与包装技术落后,不便储存与信息管理,物流标准体系不完善,行业管理不到位,流通效率低,尤其是中药材制假售假严重,染色掺假甚至以假充真。
药材品质直接决定药品安全。温再兴认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中药材制假售假行为,但收效甚微,根本的原因在于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没有改变。
流通追溯体系正在建设
针对中药材流通领域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中药材流通组织化、现代化水平较低现状,商务部从2012年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电子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33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