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人的一生要迈过8道心坎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提出了经典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心理冲突。心理专家帮你解读怎样变得更好。
婴儿期(0~1.5岁)
心理解读:婴儿是无助的,当哭泣或饥饿时,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回应,很难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感,在今后的人生中难以看到希望。因此,父母最好对婴儿“有求必应经常拥抱或抚摸孩子。当然,适度的不信任感能让人对外界危险有准备,对不愉快的事情有预期,避免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
, http://www.100md.com
儿童期(1.5~3岁)
心理解读:此时的儿童开始拥有个人意志,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儿童的自主意识又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听之任之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其自我控制能力。因此,父母要把握好“度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协助,同时用社会准则规范其行为,让其不断体验到成功。
学龄初期(3~5岁)
, 百拇医药
心理解读:幼儿常常试着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如果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为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创造力、进取心的人奠定基础;如果受到嘲笑或批评压制,他将变得羞愧、胆怯、退缩,逐渐失去自信心,长大后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圈子里,没有目标,缺乏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学龄期(6~12岁)
心理解读:此时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父母,而是同伴和教师。若孩子得到他们的喜爱与支持,掌握到所需的知识和社会技能,就能体验到成功感,若在学习和交往中屡遭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孩子可能会产生以成绩衡量一切价值的思维,可能变成“书呆子”。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交往,使其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还要协调老师与孩子的关系,避免不和谐师生关系影响孩子发展。
, 百拇医药
青春期(12~18岁)
心理解读:青少年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与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他们常会产生“我是谁”、“我真的是我吗”等疑问。如果能将自己在各方面将要承担的角色统一起来(即形成“自我同一性”),就会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忠诚的品质;否则会迷惘、痛苦,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没有人生方向。
成年早期(18~25岁)
, 百拇医药
心理解读:青年走向社会,需要在挚友、同事、夫妻等不同关系中建立亲密关系。亲密感让人们相互关怀,在困难时获得支持。如果能建立起良好的友情、爱情,乃至成家立业,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安全和满足。如果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进行情感交流,人就会陷入孤独寂寞中。建议青年们要多与人交往,学着照顾人,感受分享的快乐。遇到心仪的人就大胆表露感情,到什么岁数就做什么样的事,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成年期(25~65岁)
心理解读:成年期的主要生活课题是成家立业。敢于在事业上拼搏,让家人过得更好,这样的人可以获得成就感,愿意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懂得关心他人,变成强者;而不愿或无力承担这些责任的人,会变得颓废,感到人生没有意义。要破除困局,关键在于生儿育女。有孩子的人会力图把富足的生活条件传递给下一代,并且通过奋斗和创造让他们过得更好。同时还要不断突破自我,而不是停滞在事业的某个层面,不愿继续向前。
老年期(65岁以上)
心理解读:老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每况愈下,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承认现实。假如调整得当,回首往事觉得一生充实、有意义,会产生完善感,成为有智慧的长者,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如果适应能力差,对往事感到悔恨,就会产生悲观情绪,难免晚景凄凉。因此,人老了一定要想得开,更要知足。即使人生有遗憾,也要让晚年变得充实,至少没有虚度一生。, 百拇医药
婴儿期(0~1.5岁)
心理解读:婴儿是无助的,当哭泣或饥饿时,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回应,很难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感,在今后的人生中难以看到希望。因此,父母最好对婴儿“有求必应经常拥抱或抚摸孩子。当然,适度的不信任感能让人对外界危险有准备,对不愉快的事情有预期,避免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
, http://www.100md.com
儿童期(1.5~3岁)
心理解读:此时的儿童开始拥有个人意志,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儿童的自主意识又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听之任之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其自我控制能力。因此,父母要把握好“度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协助,同时用社会准则规范其行为,让其不断体验到成功。
学龄初期(3~5岁)
, 百拇医药
心理解读:幼儿常常试着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如果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为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创造力、进取心的人奠定基础;如果受到嘲笑或批评压制,他将变得羞愧、胆怯、退缩,逐渐失去自信心,长大后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圈子里,没有目标,缺乏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学龄期(6~12岁)
心理解读:此时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父母,而是同伴和教师。若孩子得到他们的喜爱与支持,掌握到所需的知识和社会技能,就能体验到成功感,若在学习和交往中屡遭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孩子可能会产生以成绩衡量一切价值的思维,可能变成“书呆子”。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交往,使其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还要协调老师与孩子的关系,避免不和谐师生关系影响孩子发展。
, 百拇医药
青春期(12~18岁)
心理解读:青少年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与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他们常会产生“我是谁”、“我真的是我吗”等疑问。如果能将自己在各方面将要承担的角色统一起来(即形成“自我同一性”),就会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忠诚的品质;否则会迷惘、痛苦,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没有人生方向。
成年早期(18~25岁)
, 百拇医药
心理解读:青年走向社会,需要在挚友、同事、夫妻等不同关系中建立亲密关系。亲密感让人们相互关怀,在困难时获得支持。如果能建立起良好的友情、爱情,乃至成家立业,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安全和满足。如果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进行情感交流,人就会陷入孤独寂寞中。建议青年们要多与人交往,学着照顾人,感受分享的快乐。遇到心仪的人就大胆表露感情,到什么岁数就做什么样的事,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成年期(25~65岁)
心理解读:成年期的主要生活课题是成家立业。敢于在事业上拼搏,让家人过得更好,这样的人可以获得成就感,愿意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懂得关心他人,变成强者;而不愿或无力承担这些责任的人,会变得颓废,感到人生没有意义。要破除困局,关键在于生儿育女。有孩子的人会力图把富足的生活条件传递给下一代,并且通过奋斗和创造让他们过得更好。同时还要不断突破自我,而不是停滞在事业的某个层面,不愿继续向前。
老年期(65岁以上)
心理解读:老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每况愈下,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承认现实。假如调整得当,回首往事觉得一生充实、有意义,会产生完善感,成为有智慧的长者,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如果适应能力差,对往事感到悔恨,就会产生悲观情绪,难免晚景凄凉。因此,人老了一定要想得开,更要知足。即使人生有遗憾,也要让晚年变得充实,至少没有虚度一生。,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