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185
阳光用权需阳光心态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健康时报
     您关注“打虎”,可曾关注过“老虎们”的演变过程?

    近日,中纪委公布2014年度反腐成绩单。据统计,去年立案调查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达40名,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年度“打虎”最高纪录。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腐败的产生决非朝夕之事。腐败分子从栋梁之才蜕变为国家蛀虫,与其理想信念、道德水平、价值观念的扭曲有莫大关系。但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考量,他们必定都经历了一个心理失衡的过程。

    心理失衡是人内心处于某种不和谐状态。对于公务员来讲,心理失衡可以产生攀比、补偿、侥幸等不健康心理,进而导致腐败行为。心理失衡还可能因未得到及时疏导而演变成焦虑、抑郁、强迫、职业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心理疾病。“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定程度上就和心理失衡有关,而近年来的公务员辞职潮,也可看作是部分公务员调整心理失衡的现实写照。

    为什么公务员职业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呢?究其根源,大体来自五个方面:

    一是期许与现实失衡。当经世济民理想被简单重复的工作内容取代,现实就没有想象的“高大上”,无论来自自己还是他人的期待,都与现实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付出与待遇失衡。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待遇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甚匹配已是不争事实,尽管为人民服务要讲付出和奉献,但是公务员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亦应得到合理回报。

    三是责任与能力失衡。经济社会发展对提升公共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务员责任越来越重,而提高能力素质的途径却极为有限。当能力与责任此消彼长、不相匹配,失衡便由此产生。

    四是约束与自由失衡。相比其他职业,执掌公权力的公务员面临着比普通职业更多的约束和更严格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自由和个性发展,进而极易产生压抑感和倦怠感。

    五是情感需求和社会交际失衡。在“面子交际”和人情社会的背景下,公务员的人际关系往往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和“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交织,情感苍白。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一样,是健康的基本要素。公务员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决定着公权力能否被正当行使,这也与我们每个人相关。我们常讲“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传统的理解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失控。如果监督是照亮权力运行环境的普照之光,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健康心理则是其内心生发出的稳定持久的光明之源。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提拔考虑心理因素,把健康干预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维护好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更是对国家和人民赋予他们的公权力的保护——只有把权力交给那些心理健康的人去行使,才会让权力镀上阳光色彩、沁出阳光味道,照亮前方发展道路。作者为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者, 百拇医药(渠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