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透视
编号:12519959
“博士”不该是身份标签(新闻心解)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30日 生命时报
     新闻事件:近日,一则“我儿子是博士”的新闻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笑料。30岁的陈女士与公婆同住。1月10日晚,她洗完宝宝的衣服,叫老公帮忙晾起来。老公站着没动,婆婆却大吼道:“我儿子是博士。”也许你会说,“博士怎么了?博士就不能洗碗、刷锅、晾衣服吗?”是的,博士只能代表学术高度,拿这一顶帽子来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未免有些可笑,而心理学中的“概念化自我”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心理解读:“概念化自我”是我们用来定义和描述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我是男的”,描述了我的性别属性;“我是领导”,描述了我的职位级别。有关自我的描述,有的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性别;有的只在一定时间和情境内才适用,比如退休后、回到家,我都不是“领导”。这位婆婆正是对儿子博士学历这一“概念化自我”过度认同,认为博士只能做些“高大上”的事,而柴米油盐等小事都与他无关。“概念化自我”本身没有问题,对其过度依附才有问题。

    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可能掉进了“概念化自我”的陷阱。比如“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我是笨蛋”,当你这么看自己时,就是忽略了那些身为好母亲的时刻,忽略了那些不笨的时光。要想破除对概念化自我的过度依附,需要通过“正念”的方法,关注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身体感受,认识到“失败的母亲”、“笨蛋”等只是某个情境下我们给自己贴的标签,在其他情境下并非如此。▲, 百拇医药(祝卓宏 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