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与中医
编号:12514836
从《老生》看中药采集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43期
     著名作家贾平凹今年出了新作《老生》,通过4个故事,写出了中国近百年间的变迁。其中,第四个故事是关于陕西南部一个叫“当归村”的村庄,改革开放之后村庄生态的变化过程。从贾平凹富有乡俗韵味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药材是怎么从采集过度到规模化种植的。“当归村”是秦岭里的一个村庄,世世代代对当地人都以挖当归为生,镇上光专门收购当归的店就有8家。

    后来,随着镇里搞经济,开发金矿,建砖瓦窑,山上机器轰鸣、爆破声不断,河道里淘沙,挖当归不再是村民们唯一的营生。同时,随着环境的被破坏,当归也越来越难挖。主人公戏生和荞荞“分头出去了一下午,没有挖到当归,挖回来了一捆金银花”。两人转了两三天,也没有挖够一篓当归,多亏偶然间找到一棵秦参,才改善了家里的经济。眼看着“当归村”即将有名无实,当地干部老余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新点子:以发展药材经济再振兴村子。

    老余对周围山坡上的药材品类普查,又对县上甚至市里的药材市场调研,决定不再上山坡上去挖药材,而在村里的耕地上种植当归。种植当归,需要先花一年时间育苗,老余青来县里的育苗专家,并说动戏生首先开始做育苗。苗育好后,到了栽苗时节,高价出售给村民。到了夏天,药地里还要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到了收挖期,以前在山上挖当归时是整条卖的,种植的当归则有了“深加工”,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分为混装归、常行归、通底归、箱归。全村人尝到了种植当归的甜头,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并最开始在村里集中收药,在镇上办了自己的药材店转搞批发。这样,最先开始种植药材的戏生成了镇上的首富、县里的名人。

    如今,在临床应用的中药材里有一半以上都是种植出来的。野生中药材在不断衰减,采挖效率低、获益少,很多以前采药为生的人已经放弃了这一职业,就连山村里的中医师,曾经被称为“草药郎中”的人群,亲手采药的也渐渐稀少了。这种现象是否值得出现在更多作家的笔端?(张晓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