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经络穴位 > 穴位大全图解 > 任脉穴 > 气海 Qihai (RN6)
编号:12527660
气海(穴位位置图与作用功效)
http://www.100md.com 中医养生堂
气海穴穴位的位置
人体气海穴按摩图解

     【标准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通俗定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气海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主治病症】1.虚劳赢瘦,中风脱证,下腹疼痛,肌体羸瘦,四肢力弱。

    2.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遗尿,阳痿,遗精,滑精。

    3.闭经,崩漏,带下,阴挺。

    4.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奔豚,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 百拇医药
    【别名】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

    【穴义】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刺灸法】直刺0.8~1.2寸;宜灸。

    【灸法】 1、气海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距气海穴约3cm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2、气海隔姜灸:取0.3~0.5cm厚的鲜姜一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覆盖在气海穴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灸10次。
, 百拇医药
    3、气海附子灸: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后在中间用针刺数个针孔,放在气海穴上,于附片上置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或稍有红晕为度。每次3~5壮,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现代也常用温灸器灸,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气海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灸程。也可每周施灸1~2次,长期应用。

    【按摩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 百拇医药
    【名解】(1)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2)脖胦。脖,脖子也。胦,中央也。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循腹正中线而行。

    (3)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

    (4)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肓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脂类物质。下肓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随水气的胀散而输向人体各部。

    (5)下言。下,下部也。言,肺之声也。下言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性水气。

    (6)膊胦。膊,大膀子也,肉之聚也,此指脾土。胦,中央也。膊胦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 百拇医药
    (7)季胦。季,季肋也。胦,中央也。季胦名意指任脉的强劲之气由此亦会输向气血较少季肋部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循任脉上传阴交穴。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临床应用】

    【按摩气海穴养生】

    气就是人体呼吸出入的气息,也就是元气与其它各种气,如宗气、卫气、营气等等。海就是海洋,意喻广大深远、无边无际。气海,简单理解就是气息的海洋。
, 百拇医药
    气在中医里有很重要的概念,身体中有好几处是纳气的地方,如膻中穴,别名就是上气海。我们讲的气海是指下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在线,脐中下1.5寸。两处气海一个在胸腔,一个在腹腔,循环相应,周流不息,就好像海水升腾为云,又降为雨露这样一个天地之气的循环过程。如果该循环出现问题,身体就会感到不舒服。

    气海与两肾相连,肾属水,水在身为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必须得阴阳相济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人们吃饭、呼吸、睡眠,一切动静,都是在调人体的水火阴阳。所以,古代养生家认为,必须让心火下降肾脏,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江海。这样,阴水得到阳火的照射,就能够化生云气,上达心肺,滋润身体,形成水升火降,通体安泰的局面。当身体处于一种和谐循环的状态时,邪气自然不得近身,人也就不会得病。

    古语说:“冬不炉,夏不扇。”强调冬天不要过分依赖炉火,那样会伤害人体闭藏的阳气;而夏天不要过度使用扇子,适当让身体出些汗,这也是不让体内阴气收敛太过的方法。一句话,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体阴阳相协,水火相济。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必须得保证它有足够的动力与水相制衡,所以艾灸气海穴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 百拇医药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就像一对好姐妹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是强调该穴的保健养生作用。实际上,现代实验室的实验也证实了,艾灸气海对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增加。可见,从微观和宏观来说,气海穴都是一个极其有作用的穴位。

    刺激该穴时,要求我们和呼吸结合起来,先排空大小便,换上宽松的衣服,放松腹部。然后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下压,同时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6秒钟之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地重复,可以很好地填精补肾,让人每天都有饱满的精力。

    性命之祖——气海穴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到邪,其中湿邪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病症就会因此产生。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较好保健效果。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全身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 百拇医药
    心身安康背后的默默奉献者——气海穴

    气海穴(肚脐直下约一寸半)。气者,气态物也;海者,大也。气海的原意是指任脉的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气为血之帅”,气能推动精血水谷运行滋养周身,这样,五脏六腑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各司其职。

    若小腹胀满,就意味着腹中的精谷无法送达全身,心脑无法得到滋养,所以,人就会感觉全身乏力、无精打采。

    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多按气海穴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按摩、针灸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事实上,气海穴就是下丹田的别称。丹田是道家修炼精气神的一种术语,道家对这个部位非常推崇,尤其是下丹田,他们认为这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确实,气海穴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因此,如果出现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等症状时,就可以多按摩气海穴。
, 百拇医药
    “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说气海具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对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质虚弱韵人来说,经常按摩气海穴就能起到良好的疗效。如果加上艾灸或拔罐,效果会更明显。

    其实,气海穴搭配着别的穴位治疗范围更大。比如说,它配上三阴交可以治疗遗精、夜尿,配上足三里可以治疗气短,配上合谷穴可以治疗胃下垂等。

    【阴黄】

    主穴 胆俞 脾俞 阴陵泉 中脘 足三里 至阳

    配穴 腹胀便秘、便溏者,配天枢、大肠俞;瘀血内阻者,配血海、膈俞;神疲畏寒者,配命门、气海。

    方义 胆俞通利胆腑,利湿除黄;脾俞与脾经合穴阴陵泉相配,化湿健脾;中脘为腑会,与足三里配合,健脾和胃化湿去浊;至阳是退黄的经验效穴。
, 百拇医药
    【痢疾】

    主穴 合谷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配穴 湿热痢者,配曲池、内庭;寒湿痢者,配中脘、气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内关、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阙、足三里;纳呆者,配中脘;呕恶重者,配内关;久痢脱肛者,配气海、百会。

    方义 病位在大肠腑,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同用能通调大肠腑气,调理肠络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后重自除,血调则脓血自愈,三阴交理脾、助运、除湿。

    【消渴】

    主穴 胃脘下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足三里
, http://www.100md.com
    配穴 上消者,配太渊、少府;中消者,配内庭、中脘;下消者,配照海、太冲;阴阳两虚者,配命门、气海、关元;烦渴、口燥者,配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配合谷、丰隆、中脘;便秘者,配天枢、大肠俞、支沟、照海;多尿、盗汗者,配复溜、关元;视物模糊者,配风池、攒竹、光明、太冲;上肢疼痛或麻木者,配肩髃、曲池、合谷、八邪;下肢疼痛或麻木者,配风市、阳陵泉、解溪、八风;皮肤瘙痒者,配风市、血海、三阴交。

    方义 胃脘下俞又名胰俞,为奇穴,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肺俞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脾俞调节脾胃功能;肾经原穴太溪与肾之俞穴肾俞相配,滋补肾阴,清热润燥;三阴交滋补肝脾肾三脏;足三里清胃泻火,和中养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