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经络穴位 > 穴位大全图解 > 足太阳膀胱经穴 > 心俞 Xinshu (BL15)
编号:12527711
心俞(穴位位置图与作用功效)
http://www.100md.com 中医养生堂
心俞穴穴位的位置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

    

心俞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主治病症】1. 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

    3. 其它:寒热,气喘,腹胀,腹痛,肠鸣,呃逆,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巨阙穴、内关穴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穴、神门穴 治失眠、健忘。

    【别名】背俞穴。
, http://www.100md.com
    【穴义】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刺灸法】

    刺法:
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沿季胁到达前胸。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四、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重叠分布。该穴深部为第五肋间隙。肋间隙内的血管和神经走行的规律为:在肋间隙后部,即肋角内侧,血管、神经位于每一肋间中间,其排列次序不定;在肋角前方,肋间动、静脉和神经进入肋间内肌和最内肌之间,紧贴肋沟前行,为肋骨下缘所保护,其排列顺序自上而下是动脉、静脉和神经。所以针经肋间结构时,应注意避开肋间血管和神经,但不能伤及其胸腔内相对应的胸膜腔、肺及肝。
, http://www.100md.com
    【名解】

    (1)心俞。心,心室也。俞,3输也。心俞穴名 4意指 5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背俞。背,指穴所在部位为背部。俞,输也。背俞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背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态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湿热水气一方面散发热量循膀胱经向上传输,另一方面水湿散热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心室之热。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应用】【高血压】

    主穴 风池 合谷 曲池 太冲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头痛加印堂、太阳;失眠加神门、心俞;心悸加内关、郄门。

    【癫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丰隆

    配穴 肝郁气滞者,配行间、期门、膻中;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哭笑无常者,配间使、百会;纳呆者,配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之背俞穴心俞相配,可调养心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宁心化痰;治疗癫证不离化痰,故用丰隆健脾化痰,诸穴相配,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定癫之效。
, http://www.100md.com
    【不寐】主穴 百会 神门 三阴交

    配穴 肝火扰心者,配行间、侠溪、风池;脾胃不和者,配中脘、丰隆、足三里;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配心俞、肾俞、太溪;心胆气虚者,配心俞、胆俞、丘墟。

    方义 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百会位于巅顶,属于督脉,可清头目宁神志;心藏神,不寐之病位在心,故取心经原穴神门,刺之既可泻心火,又可养心阴,为治疗失眠主穴;本病又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故取三阴交健脾柔肝补肾,三穴合用,共奏宁心安神之效。

    【郁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配穴 肝气郁结者,配行间、期门、膻中;气郁化火者,配行间、侠溪、内庭;痰气郁结者,配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心神惑乱者,配通里、三阴交、涌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肝肾亏虚者,配肝俞、肾俞、太溪。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可醒脑调神;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与心俞原俞相配,能调养心神,加心包经络穴内关,安神定志;内关又可宽胸理气,与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疏肝理气解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