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经络穴位 > 穴位大全图解 > 足阳明胃经穴
编号:12527665
内庭(穴位位置图与作用功效)
http://www.100md.com 中医养生堂
内庭穴穴位的位置
人体内庭穴位按摩图解

     【标准定位】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穴。

    

内庭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定位】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穴。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肠炎;

    3.其它:三叉神经痛。
, http://www.100md.com
    【刺灸法】

    刺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间隙。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外侧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背深筋膜,在趾长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的第2、3趾腱之间,深进入骨间肌。以上诸肌的神经支配为腓深神经。

    【功用】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特异性】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临床应用】
, 百拇医药
    刺激内庭穴可以抑制食欲、泻胃火、去除口臭

    内庭穴有一个特别的作用就是抑制食欲。所以想减肥的人士一定要记住内庭穴,像凿枘一样的穴位,刺激它就相当于塞了一个东西到我们的胃里。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其实,之所以能抑制食欲,关键是内庭能够泻胃火。食欲大,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胃火旺盛,烧灼能力太强了。刺激内庭呢,就可以将胃里面过盛的火气降下来,从而降低食欲。

    讲到泻胃火,大家肯定可以想到胃火大引起的其他疾病,比如最常见的牙痛、阳明经头痛等等,都和胃火过旺有关。那么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刺激内庭来治疗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郁闷了,一个病这个穴可以治,那个穴也可以治,那到底哪个穴作用更好,如何选取呢?我们说人体当中常用的穴就有三百多个,肯定不止一穴对一疾。一穴可以治多病,一病也可以多穴治,这就好像我们出行,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肯定不止一种。反过来,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也不可能只到达一个地方,如何选择,就看个人的偏好,不必拘泥。
, 百拇医药
    小提醒:最好用圆钝头东西按摩内庭穴

    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趾缝的位置,躲在趾缝当中,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指压内庭穴治疗牙龈肿痛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常常导致内热生火,出现牙龈肿痛的现象。这时可以用按摩或针炙内庭穴的方法来泻胃火。

    内庭穴寻找方法: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一般不易发现,所以称内庭。

    穴位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 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
, 百拇医药
    按摩手法:最好用圆钝头的东西来用力指压才有效果。左右各50次。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急性泄泻】
, http://www.100md.com
    主穴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痢疾】

    主穴 合谷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配穴 湿热痢者,配曲池、内庭;寒湿痢者,配中脘、气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内关、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阙、足三里;纳呆者,配中脘;呕恶重者,配内关;久痢脱肛者,配气海、百会。

    方义 病位在大肠腑,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同用能通调大肠腑气,调理肠络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后重自除,血调则脓血自愈,三阴交理脾、助运、除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