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杼(穴位位置图与作用功效)
http://www.100md.com
中医养生堂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法】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参考穴位图】
大杼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取穴方法】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
3.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背肌痉挛,膝关节骨质增生;
4. 其它:咽炎,感冒,骨结核。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肩中俞穴、肩外俞穴治肩背痛。
, http://www.100md.com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扩散。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附注】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别名】背俞穴,本神穴,百旁穴,百劳穴。
【穴义】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
, 百拇医药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七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由脂肪及纤维束组成。纤维束连于斜方肌表面的背深筋膜与皮肤。副神经在斜方肌前缘中下1/3连接处深进该肌下面,与第三、四颈神经的分支形成神经丛,支配该肌。针经上列结构深进,可进第一肋间隙,或经横突间肌及其韧带,如盲目进针,经胸内筋膜,穿胸膜腔至肺,极易造成气胸。
【特异性】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
【名解】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
, 百拇医药
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个俞穴。理同大杼名解。
3)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穴名意指本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本穴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穴。
4)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
5)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也。百劳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理同大杼名解。
6)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本穴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骨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
【功能作用】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