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家庭教育 > 正文
编号:13040976
母亲教育,为孩子传承“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20日 中国妇女报
     谚语云: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他(她)的母亲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秉性……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会上行下效;母亲节俭有度,孩子自然会拒绝奢华;母亲彬彬有礼,孩子自然会谦虚不傲……因此,有心理专家大力提倡“母亲教育”,让已经当母亲的、即将当母亲的、未来想当母亲的所有女性,都用好的心灵修为,真正承担起母亲的角色和责任,传承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

    受访专家:三度生命身心灵教育体系创始人、三传堂中医医疗机构首席心理顾问 袁洁

    ■ 本报记者 杨娜

    “我提倡母亲一定要接受‘母亲教育’。”在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北京三传堂中医医疗机构首席心理顾问袁洁,一见面就向记者抛出了这个观点。

    “因为一个孩子从孕育到出生,跟母亲的关系最亲密,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时段,他们在家庭中接触最多的人还是母亲,在不知不觉中,母亲会把自己从上一代沿袭下来的生活模式、习惯、理念等传承给她的孩子。”袁洁这样说。

    孩子其实是母亲的影子,妈妈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作为“三度生命身心灵教育体系”创始人、台湾百草堂养生文化传播机构首席教育专家的袁洁,独树一帜地通过“个人问案”形式,多年来致力于将中医养生和心灵疗愈相结合,帮助许多人解决了身心问题。近几年袁洁潜心研究“女子安、天下安”课题,致力于为女性提供幸福人生的规划体系,即将出版《女子安、天下安》系列光盘和书籍。

    通过多年接诊的大量案例,袁洁发现很多人患上某种心理疾病,跟这个人小时候家庭的成长环境、成长模式,以及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妈妈的影响有很大关联。一个人幼年时期,如果缺少跟妈妈的情感链接,那么其今后在人性和心性方面都不够成熟,还会把这种心性带到他周围的社会关系、成长过程中,最后导致工作、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

    袁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前来找她咨询的北京姑娘小芸(化名)。小芸大学毕业后就结婚了,生完孩子后得了抑郁症,在儿子3岁时,她老公提出离婚。她老公认为,结婚后小芸不会收拾家务、不会做饭、整天像个小女孩一样,只知道索取、任性、抱怨、指责,甚至怀疑老公有外遇,太不成熟了。离婚后,小芸回到了娘家,却也不断跟父母闹脾气。

    通过与小芸母亲聊天,袁洁了解到,其实在小芸小时候,由于小芸父亲受不了小芸母亲的唠叨埋怨,在外面又安了一个家,只是没办离婚手续而已。

    看着咨询时还吵得不可开交的这对母女,袁洁询问小芸:“你儿子在你面前是不是也像你跟你母亲这样?”小芸点头:“我儿子5岁了,一见我就和我干仗。”袁洁反问她:“你知道为什么吗?其实你正在重复着你母亲的生活,你的儿子也在重复着你。”

    袁洁告诉记者,在这个案例里,小芸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母亲不会和谐处理跟丈夫关系的家庭里,潜移默化中小芸也就传承了母亲的心性,学会了母亲的态度,并用母亲过去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生活,最终毁了自己的婚姻。

    很多母亲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会塑造孩子的个性和人生观。其实,母亲们不但在处理自己的事务,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时,会影响着孩子的态度;她们在跟孩子日常相处,帮孩子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时,也可能影响孩子。袁洁提醒,不管什么时候,母亲的态度和做法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千万不要把自己不良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态度延续到孩子身上。

    多动或自闭,都是孩子在呼唤妈妈的关爱

    袁洁发现大部分来咨询儿童心理的孩子多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多动症,一种是自闭症。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和自闭症跟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家庭氛围也有很大关系。

    袁洁说:“很多母亲生完孩子后,面对软软的小生命,怕把孩子弄伤,不知道怎么抱甚至怕抱孩子。还有的新妈妈,在她自己婴儿期时,如果没有得到母亲给她的爱,她往往会把这种感觉传递给下一代——自己的孩子。她会认为结婚生子就是一个过程,生完就完成任务了,不知道要对孩子付出爱。”但是,母婴之间的链接往往更多是情感链接,一旦情感的链接断了,就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闭或多动。多动的孩子往往很聪明,他潜意识里在呼唤妈妈对他的关爱,不断通过各种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自闭的孩子在性格上会出现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在一次心理沙龙上,袁洁曾遇到一对母子。儿子小明从两岁开始患有自闭症,现在已经17岁了,还什么事情都要妈妈照顾。小明妈妈说,在小明很小时,因为做生意赔了怕追债,他们夫妻就把孩子托付给姥姥,半夜从窗户逃走了。这一幕,正好被年幼的小明看到。多年后,夫妇俩回到老家,发现小明已不认识爸爸妈妈,也不和人说话。询问得知:原来,姥姥怕看护不好小明,就把玩具放到床上,不让小明出门玩,久而久之,小明变得不爱接触人和不爱说话了。从姥姥身边接回小明后,父母领孩子看了很多医院、吃了很多药,也没啥效果。两年前丈夫去世后,小明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相当艰难,言语中流露出儿子成了她如今的负担。

    看到母亲对儿子的这种态度,袁洁询问了这个母亲的成长情况。她说:“因为我母亲是老师,从来都没时间管我们,我们姐弟几个都是由大姐带大的。”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了解,袁洁发现,小明其实是个正常孩子,根本没有任何病理方面的问题。他之所以这么多年胆怯、自闭,完全是因为小时候的生活和妈妈的态度造成的。因为小时候他看到父母抛下他逃走,给他心理留下了恐惧的阴影;姥姥不让他出门玩,导致他在小时候没有学会与外界的正常沟通;分别多年后,孩子原本就与父母不亲,又发现父母认为自己不正常,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尤其是父亲去世后,母亲把小明当成包袱,这种种原因,都让小明越来越畏缩在自己的世界里。

    袁洁告诉小明母亲:“你从小没有享受到母亲的照看,由姐姐带大,而今你虽然占据着母亲的角色,其实你一直在以姐姐的方式和角度来照看儿子。你不需要给儿子吃药,只需要给他正常的母爱。”

    之后,这个母亲一点一点调整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行为,儿子小明也渐渐可以和别人进行正常交流了,现在小明在机场做维修工,已经回归了正常生活。

    袁洁强调,每个人都来自于家庭,人生的一切问题根源应该在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中母亲负有更重要的责任。很多时候,妈妈对孩子的认识,对孩子的态度,甚至一个小小的无意举动,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心理,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提倡“母亲教育”,是想让已经当母亲的、即将当母亲的、未来想当母亲的所有女性,一方面通过多读好书,完善自己的秉性、修为和健康人格;另一方面当生活中不如意时,可以自我进行“心灵扫霾”,以良好的品性、和谐的处世、阳光的心态,传承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