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访谈
编号:12537061
四大权威专家谈肿瘤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日 生命时报
     赫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王明荣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王绿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放疗科教授

    陈万青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

    如今,癌症正慢慢成为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生命杀手”。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的统计表明,每分钟约有6.4人患癌,高于前一年的每分钟6人。在今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办的“肿瘤防治宣传周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上,专家们就肿瘤防治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40岁后发病率明显上升

    《生命时报》: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认识癌症,倡导健康生活”。生活方式对防癌有多重要?
, http://www.100md.com
    赫捷:不健康或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与癌症有密切关系。举例来说,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尤其是肺癌。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也会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风险。如果能戒烟限酒,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几率。因此,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远离癌症。不幸的是,60%~80%的肿瘤病人到医院时已是中晚期,这与不了解癌症知识,没有及时发现癌症的早期症状有很大关系。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死亡率相对较高,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是原因之一。

    《生命时报》:为什么说肿瘤是种“慢性病”?能在多大程度上预防?

    赫捷:肿瘤从发病到诊断和治疗是个漫长过程,特别是前期的发病过程很漫长。以食管癌为例,它从最早的轻度不典型增生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再到中早期原位癌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确诊后它的5年生存率一般为30%~50%,这又是较长的一段时间。

    这也是我们提倡要积极预防肿瘤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1/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1/3可以治愈,还有1/3可以缓解。真正认识到这点就无需害怕,癌症和糖尿病一样,都是慢性病。
, 百拇医药
    《生命时报》:目前,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如何,有哪些特点?

    陈万青: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的统计,我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337万,比2010年增加了28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4人患癌。由于年龄是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考虑到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总体发病率变化不太大。从统计上看,0~3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上升明显,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率方面,男性、女性分别在45岁、50岁以上年龄组开始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的癌谱正在发生变化。以前生活水平较低,因吃得不好或不卫生,患上消化道癌,如食道癌的患者特别多,这些癌被称为“穷癌”。现在吃得精细,营养过剩,患结肠癌等“富癌”的人明显增多。

    《生命时报》:肿瘤病人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王绿化:主要有3个:第一个是以为今天诊断为肿瘤,明天就能治疗。其实,诊断为肿瘤只能说是“定性”,表明你得了肿瘤,但肿瘤的早晚、分期等“定量”信息,还需要更多详细检查。医生也想尽快为你治疗,但治肿瘤不能太着急,必须在充分的检查之后;第二个是,一来就要求做手术。手术对肿瘤治疗的贡献确实是最大的,但目前有一部分肿瘤不是靠手术,或者说不能完全靠手术治疗,也需要放化疗,放化疗同样能治愈一些肿瘤;第三,患者过于恐惧放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掉头发等。事实上,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它的副作用。建议多与医生沟通,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 http://www.100md.com
    隔夜剩菜不宜吃

    《生命时报》:有不少声音认为,肿瘤存在过度治疗,您怎么看?

    王绿化:我认为,过度诊治是少数,实际上,很多肿瘤患者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我国肿瘤医生、设备等医疗资源不足,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这是肿瘤防控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以放疗为例,在美国,每一百万人口有8~10台用于放射治疗的加速器。但前几年,全国登记统计发现,我国每一百万人口仅有接近1台用于放射治疗的加速器。

    《生命时报》:在社交平台上,经常流传着一些致癌、防癌的食品,这些信息是否可信?

    赫捷:从目前的研究看,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说吃什么东西就一定能得癌。但研究发现,有些食物或食物中的某些化合物与癌症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腌了很久的咸菜、酸菜、肉类等其中含较多的亚硝胺化合物。我跟大家吃的一样,但我从不吃做熟了的隔夜白菜,因为亚硝酸盐含量偏高。
, 百拇医药
    《生命时报》:防癌体检是否真有必要?具体该怎么做?

    赫捷:专门为了检查癌症而做的体检叫防癌体检,与普通体检相比,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发现早期肿瘤。这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陈万青:年龄是肿瘤的重要筛查因素,肿瘤筛查不是从头查到脚。做筛查前应先做问卷调查,询问年龄、有无家族史、吸烟酗酒史等信息后,再根据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筛查。相对来说,年龄越大越要做筛查,不同年龄段重点也不同。

    我国肿瘤治疗水平不比国外差

    《生命时报》:目前,肿瘤治疗领域有哪些大的技术进展?

    王绿化:最近十几年,肿瘤的治疗结果在不断提高,副作用在逐渐降低,技术进展很快。放疗方面,现在已从传统放疗技术发展到图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这样能更精确地治疗肿瘤,同时保护好临近的正常组织,降低副作用。内科药物方面也有了更个体化的治疗,原来认为化疗药物“敌我不分”,如今在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肿瘤的治疗上,分子分型和基因分型已应用很广。外科手术也在朝着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的微创方向发展。
, 百拇医药
    《生命时报》:巨星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房、卵巢后,引发了大家对基因检测的关注,基因检测在我国的运用情况如何?

    王明荣:大体上,基因检测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肿瘤预防方面,主要集中在遗传性肿瘤上,特别是有家族史的,如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患者中,BRCA1、BRCA2突变可能性较大,如果子女有这些基因突变,以后发展为癌的可能性就比一般人大,应定期复查体检,做到提前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此外,对于占癌症绝大多数的散发性肿瘤,目前看,还不能明确地说,有哪个基因以后就一定会发展为癌。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散发性肿瘤的基因检测也是有可能;二是治疗方面,靶向药物治疗前做基因检测很重要。比如转移性乳腺癌有Her2扩增、高表达的,经基因检测后可用曲妥珠单抗治疗;肺癌检测有EGFR基因突变的,对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很重要。

    《生命时报》:“精准医疗”概念现在很火,它在癌症领域的运用有哪些?

, http://www.100md.com     王明荣:我认为,“精准”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症治疗”,就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疾病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判断,根据“精准”的诊断信息,制订治疗方案。癌症的精准治疗光靠基因检测是不行的,它也不仅仅局限于靶向治疗。比如两个病人病情类似,检测的靶点变化也一样,但用同一种靶向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不同。对效果不太理想的患者来说,这种治疗的“精确度”可能就是不够的。

    《生命时报》: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肿瘤治疗水平如何?

    赫捷:就目前我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来讲,我认为,肿瘤治疗水平与国外是持平的,有些地方甚至高于他们,如放化疗方面。我们已有拥有知识产权的放疗技术,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放疗设备。外科方面,不少国家也在向我们学习,把我们医院作为外科培训基地。药物方面,我们有一个药品临床实验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新药在研究中。▲(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江大红采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