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缅怀学习
编号:12540956
悼念国医大师郭子光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5月17日,国医大师郭子光因病在四川省成都市逝世,享年83岁。他一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德高望重,桃李天下。特以此悼念郭老!

    我记忆中的父亲

    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点一滴仍时刻萦绕在我的心中。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父亲的身影总是忙忙碌碌的。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我被寄养在外婆家,每到周末,父亲都来接我回家。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上,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一边骑车,一边与我聊天。到家后,我开始做功课,父亲就伏在桌子上写字。那时家里很小,我们父女就共用一张书桌。书桌上摆放着张仲景的瓷像,旁边还悬挂着张仲景的画像。父亲一直工作,有时竟然忘了吃饭。每每到了半夜,我一觉醒来,还能看见微弱的灯光下父亲伏案工作的背影。后来我才知道,就在这张书桌上,父亲写出了《伤寒论汤证新编》《中医康复学》《日本汉方医学精华》《中医各家学说》等著作。
, 百拇医药
    父亲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从小他就鼓励我接触中医,然而面对那些令人生畏的古文,我打起了退堂鼓。如今,没有传承父亲的衣钵,成为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在繁忙的工作中,父亲也挤出时间展示一下厨艺。在我的记忆中,每逢春节,父亲都会亲手做一大桌年夜饭,其中必定有一盆热气腾腾的烧什锦摆在正中,至今我仿佛还能闻见那诱人的香味。

    记忆中家里有时会来一些父亲的学生和素不相识病人。每当学生登门求教,父亲总是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如果时间晚了,错过了饭点,父亲还会亲自下厨,给学生下一碗面条。有一次,父亲晨练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正在送牛奶,一打听,这个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勤工助学。然而她每送一瓶牛奶才赚一毛钱,父亲沉默了,他联系到这个学生的班主任,匿名向10名贫困生每人提供了500元助学金。从此以后,每当父亲的著作出版,他都会从稿费中抽出一部分匿名捐献给贫困学生。如今具体捐助了多少贫困生,已无法统计了。今天,他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都学有所成。
, 百拇医药
    遇到素不相识的病人登门求医,父亲总是耐心地诊脉、详细地询问、妥善地开处方。病人的造访,总会打乱我们的正常生活,我经常颇有微词,但父亲总是笑笑说:“医者父母心啊!”

    我迈入中年后,父母的身体也都不如当年了,特别是母亲,近年来基本上已经卧床养病了,照顾母亲的担子基本压在了父亲的肩上。父亲71岁那年,他正式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退休,然而他却更加忙碌了。为了悬壶济世,每周他都会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名医堂、老中医门诊部坐诊4次。由于病人太多,必须当日挂号,早上8点开号,不到3分钟,25个号就被一抢而空。不想让病人白跑一趟,加号也成了惯例。一般到了中午一点之后,他才会匆匆赶回家里,为卧床的母亲做饭。母亲也是一个中医妇科专家,她非常理解父亲,他们俩志同道合,相敬如宾。闲暇的时候,他们俩经常切磋书法、欣赏京剧。他们俩都还酷爱阅读武侠小说,是不折不扣的“金庸迷”。

    父亲治学严谨认真,但在生活上,他却并不古板,他能紧紧地跟上时代。他会用电脑,并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和IPAD,还能通过视频给病人看病,这方面根本不像一个古稀之人。小孙子来看他,他们爷俩还会下下围棋,聊聊神秘的外太空。
, 百拇医药
    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治学严谨、开朗豁达、宅心仁厚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郭维)

    祭郭子光

    

    图为刘敏如(左)与郭子光合影毛嘉陵摄

    4月20日,我专程从香港回成都到华西医院探望郭子光。他断断续续和我聊了十几分钟,刹那间有许多往事涌上心头:他和我是成都中医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同留本校工作至今已逾半个世纪,我们共同走上了中医之路。共同经历了同窗情、同事情和中医事业情;有人说“文人相轻”,郭子光是同窗心目中公认的才子,中医学问的佼佼者,他确实有点清高,有些孤傲,但他心地坦率不苟。我们经常争议学术观点,甚至面红耳赤,但始终友爱真诚。2002年,我被香港东华三院—香港大学中医药临床教研中心聘为中医顾问医师期间,他每年没有忘记给我全家发新年贺卡,现在想起来欠了他这份友谊。
, 百拇医药
    回忆他在一篇有关中医药的发展的战略文章中提到:“如何既能坚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又实现了中医现代化,其具体方法和途径值得探索深究。这不是开几次会,下几道指令能够解决的,看来还得在全国中医界‘普遍开花’,分工合作,通过临床疗效取得无数个实际成绩,以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实现中医现代化,这句话永无止境,永远与时俱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东西方文化,思维汇流与交融的新世纪。中医现代化有倡‘病证结合’,强调科研专案要以中医为出发和归宿,凡是无法回归中医学术体系的研究成果,都无法算是中医成果。然而,至今尚未成功地建立起针对中医巨集观、整体、动态、综合体系的实验研究方法,又没有得到研究复杂事物的仪器来支援,往往沿用西医的一套,导致其科研和临床容易滑向‘重病轻证’,‘以病代证’,甚至中医西化的误区,不可不知。”我视之为他留给后学的遗言。

    郭子光堪称一位中医战略探索者和中医医教研的践行者,不仅是我们同学中的首届国医大师,也是四川省的第一位国医大师,我为拥有郭子光这样的杰出同学而自豪。尽管我们均已耄耋之年,似已无多遗憾,但确深知郭子光心中还揣着一些未完的心愿。
, 百拇医药
    相信后继有人,放心吧,安息吧!

    郭子光的离去使我们悲痛不已,在此特敬献挽联一副:

    “难得同窗同事数十载知己知彼;

    留下医文医采千秋业为世为宗。” (第二届国医大师 刘敏如)

    赞国医大师郭子光

    福地荣昌,世家郭堂;弄璋来喜,寄字子光。板房瓦屋,承庭训少濡国学;嫩发稚童,座私塾习读儒章。枯燥抠字,犹如绕口令;单调临帖,亦如强扭瓜。然禀聪蕙质,灵秀兰心。非过目不忘,亦心领过半;尝知难而进,亦神会有加。翻卷《内经》,检索《伤寒》;脉定叔和,针溯皇甫。手眼身法,墨浸楷书;听诵功夫,意醉诗章。登堂拜伏羲,入室叩岐黄。心胸藏抱负,鸿鹄渴飞翔。
, 百拇医药
    初解放,国医布局;筹院校,英才落子。青瓦春雨露,绿园书声朗。青春韶华,尽付教材教案;练达睿智,全予专著专书。斯帜旗下,核心研磨临床;擢仙盘上,重心运算子午。与一揆斟国药,与潮祖论经方。逢显逊才女,捧至尊爱情;研循证医学,共灿烂学养。十二桥单枪开讲座,四道街匹马驰杏疆。首开学说各家,倡流派千秋;发起仲景研讨,品杂症百汤。《汤证新编》,新时期一抹阳光;《汉方医学》,彼东洋一袭医坊。《康复学》古老逢春;《治疗学》现代出彩。携名家药中、曼琪,六经分圈层;授高徒天寒、江泳。三因成鼎力。学术厅纵论杂病疑难;名医堂力挽沉疴狂澜。论辩藤平健,缜密誉东瀛;对话李约瑟,博智潜英伦。宝岛交流,还原炎黄原汁;扶桑传播,共研科技前沿。嗟尔:授勋国医大师,巴蜀独冠;着装锦纹唐装,医林翘楚。耄耋逢甘露,竹枝开新词。仍笔走毫克斤两,一线斗病顽;依心系章节段句,书斋添鸿篇。自喻犁铧,远离锈蚀;盛世开光,大医精诚。

    四月天花都降雨,乙未年森邻陨星。恩师西去,弟子痛心。其鹤发童颜,儒雅可掬;其仙风道骨,乐善好施。谐趣手写电脑,陶醉耳闻京剧。在家悠悠思友,出门拳拳惦妻;满腹皇皇经纶,少小萌萌童心。曾誊写先生巨著手稿;屡获嘉勉,当为永志。松鹤兮眺大师远行;昆仑兮催我辈奋进。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政协 刘天阁)
, 百拇医药
    离 殇

    5月17日,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郭子光教授的生命历程定格在了这一刻,享年83岁。耳边似乎还能听到老师的谆谆教导:“中医临证,如履薄冰,弟子谨记!”眼前仿佛看见老师还在挥墨疾书,临证诊疗,老花镜已悄然滑到鼻尖……

    恩师一生低调为人,唯恐逝后给生者增添烦扰,于生前早已留下遗愿,嘱咐一切从简,不设告别仪式,不摆花圈。学校领导和家属商议后,尊重老师遗愿,仅于5月18日在老师家中设简洁灵堂,不焚香,不点烛,亲友故人持一支白玫瑰寄托哀思。5月19日,恩师家人挚友、学校领导、学院领导、至亲弟子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北郊成都殡仪馆拜别郭老。

    从2013年恩师身患肺癌后,一直坚强而乐观,他早已淡看名利生死,说得最多的是:“我剩下的时间,还能为中医药事业做些什么?”“与其等着生命结束,不如工作到生命结束。”虽然已知疾病缠身,恩师的一切工作安排照旧:仍然坚持每周两次的临床门诊,门诊时间从早晨8点持续到下午2点,对患者逐一耐心诊治,甚至煎服药方法也反复嘱咐,绝不有丝毫懈怠;定期前往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查房教学、临床带诊,连续工作10余小时而浑然不觉;2014年5月应日本中医药学会邀请,第9次前往日本开展学术交流,深受日本学者敬重;2014年间应邀出席首届中医药发展战略高峰论坛暨侯占元中医优势论学术思想研讨会、第二届中医养生论坛等学术活动,并做专题讲演,在体力不支的情形下坐着完成报告,掌声雷动;为全校师生开展学术讲座,引经据典教导后辈……恩师一生都行走在中医药事业的道路上,未曾停息,终因积劳导致病情加重于2014年10月底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恩师在病床上仍然不忘指导弟子临床诊疗,不忘研讨中医学术观点,甚至对自身疾病的治疗进行反思总结,以期启迪后学,并以弟子在其82岁生日时的祝福语“悬壶济世福如东海长流水,带癌生存寿比南山不老松”自乐,其豁达、乐观、坚强的大师风范,令人高山仰止。
, 百拇医药
    恩师,您知道吗?您生前对中医药事业的付出,您的高风亮节,让医林生辉;您的离去,让中医界领导、同仁扼腕叹息,杏林又陨落一颗巨星!恩师,您知道吗?您生前对妻女家人深情长久的爱,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您的离去,让师母女儿女婿恸哭不已,倍感无助!恩师,您知道吗,您生前待生如子,全心教导,让弟子们获益匪浅,感召众弟子执着于中医事业;您的离去,让弟子痛失良师,泪洒四方!恩师,您知道吗?您生前诊治患者无数,攻克一个又一个疑难杂证,造福病患;您的离去,让患者失去一位良医,无所适从,从各个地方赶来表达哀思,泪眼婆娑!恩师,您可看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各兄弟中医院校惊闻噩耗,纷纷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因为您不仅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骄傲,也是全国中医药界的典范!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后继人才,传承中医,我们的弟子也全程恭送您,您的事业后继有人,虽然尚属星星之火,但我们一定秉承您的学术思想培养后学,必能燎原。

    恩师,您竭其一生,在医林谱写了华章,建立了学术的里程碑;您的医术医德皆为后学树立了榜样,我们有幸拜于您门下,结师生缘分,聆听教诲,倍感珍惜,满怀感恩,谨书诗一首,伴您仙去,愿您安息!
, 百拇医药
    “道崇灵素惟济世,法遵仲景愈疴疾;研习精深志扬古,临证精粹传后人!” (郭子光学术传承弟子 江泳 李炜弘 刘渊 唐文富 刘杨 郭尹玲)

    郭子光 热心中医文化传播

    中医发展问题仅仅依靠中医药的行业媒体还很不够,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大众媒体来宣传中医药。我在新浪网发表一系列中医博客并邀请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郭子光等著名中医专家参与访谈。

    2008年3月13日,郭子光教授参与的第1次“国宝中医集体做客新浪网”在网络上视频直播,主题是“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主要讨论如何发挥中医的临床优势。节目中郭子光说:“我认为,要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首先就应该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才能谈得上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一定要学习经典著作,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学习经典才能提高我们的治疗水平呢?一是,经典著作可信度很高,经典著作本身也在不断发展,补充完善。它的可靠可信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几部经典在以后各个领域的发挥也证明了它的可靠性。以前的中医作者他们一不要稿费,二不评职称,没有功利目的的著作大多数都是可信可靠的。二是,我要指出的是古代的人和今天的人在很多方面所患疾病都差不多,除了少数的疾病古有今无,绝大多数疾病古今都一样,我们继承前人的学术积累,发展潜力是相当大的。三是,西方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并非能够治好所有的病。翻开西医著作来看,对不少病的治疗情况大致都是这样描述的:本病原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其中就给中医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有识之士已将攻克很多疑难病的希望寄托在中医身上,所以中医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可以说是战胜这些疾病的神奇武器。”郭老的见解,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同。
, 百拇医药
    今天,郭子光国医大师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郭老早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医德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见解独到、锐意创新、视野开阔、关注发展,这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榜样力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 毛嘉陵)

    郭子光是九三学社优秀社员

    首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郭子光先生,于2015年5月17日去世。作为九三学社同志和学生,痛失良师和九三前辈,中心惨忉,悲痛难言。

    曾记2年前,学校为先生举办“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从医60周年庆典暨学术交流会”,我作为学生写了简介短文:先生1932年12月26日降生于荣昌县仁义镇郭氏中医世家,父亲郭治安其时已是闻名遐迩的中医先生,熊罴协梦,中年弄璋,取名子光,表字茂南,翼其光大祖业,名茂天南。先生家道殷实,诗书传家,幼承庭训,天资聪慧。然四岁失恃,七岁失怙,终天之恨,尤为深切。及其稍长,每起风树之悲,遂兴济世之志。其承继家学之念,蒙其舅父廖济安的鼎力支持。廖氏精医理,擅临床,曾师从郭父。其于先生,既有甥舅之情,复念师恩之重,且得一美质良材而教之,幸何如之。故其对先生的指导,可谓倾囊相授,不遗余力。廖氏信奉“基深筑高墙,临床知真谛”之理,先让先生进私塾学习儒家经典,提高古文水平,然后悉心指导《内》《难》《伤寒》诸经窍要,并带同随诊实践。先生1952年悬壶乡里,年甫弱冠即声名鹊起。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更是如鱼得水,充分发挥其学问优长、文辞畅达之特点,在读期间即不断有论文发表。毕业后留校工作自今。
, http://www.100md.com
    先生自幼读书即不落恒蹊,长而好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其于《素问》《伤寒论》着力尤著。其“六经病理反应层次”学说,即发前人未发之奥。先生天性谅直,不涉虚浮,忠信为本,实事求是,博雅弘通而犹笃学不懈,此其所以进德立业也。其于学问著述,精勤不倦,常谓“为学如逆水行舟,不可一篙放缓。”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不独致功于当代,必将流泽于后世。其于临床诊病,一丝不苟,澄神内视,望之俨然。至意深心,审谛覃思,虽临证不惑,亦不率尔操觚,自逞骏快。故其临证,常能力挽重危而起沉疴。其于教学,阐发精详,深入浅出,指迷津,度金针,从不藏私自秘。

    郭子光先生十分看重九三学社的荣誉。多次被评选为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优秀社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优秀社员、九三学社中央先进个人。对这些荣誉证书,都珍而宝之。在郭子光先生80寿诞暨从医60年庆典时,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院士的题词:“悬壶济世一甲子仁心仁术杏林光。”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郭子光先生也十分重视组织活动。每次请他无偿地为九三学社成都市的社员们作中医养生报告,他都一诺无辞。有一次因交通拥堵,他走着来到会场。

    音容宛在,阴阳离决。作为国医大师,这是中医药界的一大损失,也是九三学社的一大损失。临颍默思,宁不痛惋。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九三学社成都中医药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 陈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