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缅怀学习
编号:12539587
郭士魁: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现代内科第一人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郭士魁:将活血化瘀法应用 于现代内科第一人

     郭士魁(中)正在为患者诊病

    郭士魁(1915年~1981年)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心血管病专家,早年在仁和堂、太和堂药店学徒,后随名中医赵树屏学习,参加过北平国医学院、北京中医讲习所。1941年在北京行医。1953年调中医研究院筹备处。1955年师从冉雪峰。1962年筹备并组建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曾任心血管研究室主任、西苑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被《人民日报》誉为“为冠心病病人造福的人”。

    郭士魁教授是“活血化瘀法”在现代内科领域应用与研究的第一人,他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和“胸阳不振”,总结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治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冠心病防治理论。他成功研制“冠心II号”“宽胸丸”“宽胸气雾剂”等,多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科研成果奖”。郭士魁去世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继续从事这项研究,2003年由陈可冀院士、李连达院士领衔,集体研究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该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http://www.100md.com
    郭士魁教授是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奠基人,中西医结合的带头人。从1963年开始,他在阜外医院开设中医病床,与西药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到冠心II号方总有效88.8%,得到中西学界的认可。1960年发表《关于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讨论》,该文从纲到目对高血压病发展阶段、发生病位、证候分型进行论述,是现代中医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第一次报告。

    郭士魁教授是中医科学化研究的先行者。他提出:“有了临床疗效还必须说明疗效机理……只有通过实验研究证实,才能使临床研究的成果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牢固的基础上。”他强调,“一定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说明中医理、法、方、药的科学性”。

    郭士魁教授还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他还致力于弥补传统中药“慢、繁、贵”的缺点,使“中药治疗冠心病,要长效有长效,要速效有速效”,创制的冠心II号方、宽胸丸、宽胸气雾剂、愈风宁心片、川芎嗪注射液等,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

, 百拇医药     郭士魁教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学生,他的弟子首都国医名师翁维良教授、于英奇教授,女儿郭维琴、女婿郭志强教授,不但继承郭老“活血化瘀”思想,并在各自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第三代弟子遍及国内及海外。为了继承和发扬他的理论思想,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成立了郭士魁名家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翁维良、郭维琴、郭志强名医传承工作室。

    伟人已逝,思想长存,郭士魁医学后继有人,源远流长。(秦建国)

    我和郭老亲如家人

    郭士魁先生是活血化瘀研究的先驱者、开拓者、奠基人。我非常怀念敬爱的郭老,他走得太早,1981年刚刚67岁就离开了我们。时间过得飞快,转眼35年过去了,但郭老的诚挚与和蔼,以及他每天忙碌的身影,始终深深地刻印在我们脑海中。我时常感觉郭老像往常一样,和我们一起讨论病案,商讨科里的事情,郭士魁先生在我们脑海中没有淡去。
, http://www.100md.com
    我常常这样想,和郭老这样厚道、诚实的中医药界名家在一起工作20多年,十分难得。

    我和郭老的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亲如家人。我非常熟悉他,并受他影响颇多。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当天就是和郭老认识的,并在一起26年,我们在一个科室工作,一起拜师。他对人非常真挚,非常诚恳;对工作十分勤恳,非常务实。他是一个临床实践家,重视临床,提倡中西医结合,但对基础研究也非常重视。他曾说:“要发展中医就要让中医插上科学的翅膀,让中医在与西医的比较中扬长补短。”

    郭士魁先生对中医药事业的贡献,全国中医药界有目共睹,而且是不可磨灭的。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曾经一起组织全国专家制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标准及评价标准、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辨证标准等等,这些大多为国家所接受,为社会所公认。当年以他为主,倡导和应用活血化瘀冠心Ⅱ号复方治疗冠心病,现今此药已成当代活血化瘀方法治心血管病祖方,演化出几十个复方等等。
, 百拇医药
    在郭老的创业精神激励下,我们现代几代人传承他的经验,继续发展前进,这也是他精神鼓励下的成果,我们日后仍将不辜负郭老的期望,进一步提高、传承、创新、发展的自觉性,代代相传,做出更大的业绩,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对郭老的最好纪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医大师 陈可冀)

    追寻父亲的足迹

    我的父亲郭士魁是中医出身,但不排斥西医,而且不断地学习西医。愿意向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学习,这体现了父亲的胸怀和眼界。他为了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抢救能力以及更好地研究中医,为了和国际进行交流,五十多岁还在学习心电图,背外语单词。他常有一股专劲,他对自己如此要求,对我也是如此要求。

    父亲不仅是一位经验颇丰的临床家,也是一位精通中药、熟悉炮制的中药学家,这对他以后开发诸多新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生活中父亲平易近人,不仅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对待病人也不分贫富,一视同仁。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个送煤球的人,多次来我们家这一带,听说有个姓郭的专家专治心脏病,就试探着来我家询问,我父亲立即请他进屋看病,送煤工人说:“我浑身都是黑煤灰,太脏了,等我回家洗洗、拿点钱再来!”,我父亲拦住他说:“不用,有煤灰怕什么,我现在就给你看!”

    生活中,父亲又非常廉洁奉公。父亲住着西苑医院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在他病重之后,他与我们这些子女开家庭会议,说他在世的时候没有给自己做出不好的事情,希望他走的时候子女们也不要给他脸上抹黑,希望把房子交给公家,还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表态。我们子女都表态,个人房子都靠组织解决,同意父亲的决定。西苑医院那套房子在我父亲去世时,也就是遗体告别那一天,我们就把钥匙交还给公家了。

    父亲对我们影响很多,多年来我们也一直追寻父亲的足迹,不忘他的嘱托,努力地勤奋工作,善待病人,提携后学,希望将郭士魁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不断传承下去。 (郭维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http://www.100md.com
    岳父的学术思想让我终生受益

    我的岳父郭士魁先生和岳母对我非常照顾,就像亲儿子一样。我在早年就接触到岳父活血化瘀的医学思想,触动很深,我在妇科领域应用活血化瘀、温通法治疗疾病,我现在所拥有的成就,岳父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跟我老岳父学的东西非常多。每到周末,我就有机会在他身边和他学习。周末我岳父基本上都在家待班,因为他负责的心血管病人病情多危急,易变化,所以他随时准备被通知去医院解决疑难病人,周末他从不遛弯、会友等。我们周末在家里除了吃饭,就是聊天讲东西,岳父熟知活血化瘀中药药性和配伍,他总能解答我的疑惑,并指导我用药。对于活血化瘀法,我现在用的比较广的、效果不错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及妇科肿瘤领域,这些都是受他的启迪。

    岳父非常勤奋,这一点他的很多学生有深有感触,他每次病房查房都提前到病房,大概7点半左右,现在很少有医生能做到这一点。文革中,岳父也告诫我们夫妇,要抓紧时间学习,技在身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在岳父的指点下,我们也尽量多学习,没有荒废时光。
, http://www.100md.com
    总之,岳父是非常勤奋、开明、有远见的人,他对我们的教导让我们终生受益。 (郭志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难忘师兄的无私帮助

    著名中医药学家郭士魁先生和我有一段密切关系,在1940至1942年我们两人在北平市中药讲习所是同窗共事的同学。这个学校是历史上唯一一所由政府主办专门培养中药人员的学校——“北平市中药讲习所”,该所的所长是由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担任,任课的教师均为京都中医名宿,如清末御医瞿文楼,以及赵树屏、杨树澄、安斡青等。

    本校的学生年龄数郭士魁先生最大,属我最小,他长我9岁。由于所学课程大多为古文,我学习很吃力,为此郭士魁先生经常辅导我,鼓励我,给了我很大帮助,最后我以优异成绩取得“药剂生”资格。此后,我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刻苦学习,故有深厚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于1956年参加北京市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我取得正式中医师资格。其后我在中药行业中结合工作实践,又以坚强毅力不断学习,故具有医药兼通的能力,并在多年的中药工作中也取得一定成绩,这无不与郭士魁师兄无私帮助有着渊源的关系。

    如今,我们缅怀郭老,我深深地给敬爱的郭士魁师兄深鞠一躬,以表示感激之情。 (国医大师 金世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