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仲景医话
编号:12547102
方与证间的基础是病机 ——兼答刘方柏同志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329期
病机与证候混为一谈,方与证间的基础是病机,兼答刘方柏同志,《伤寒论》,学术理论研究混乱,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伤寒论》全书的灵魂,可用仲景本人的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只要有一个症状和体征能够反映出方剂的主治病机,便可径直应用;二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详辨脉症,探明病机,拟定治法,并在治法的指导下组成符合病情需要的方剂。

    病机不是发病机理、发病机制,而是同“弩机”,是使弓箭适时射出的重要控制机关一样,指的是“疾病的关键点与扳机点”,而证候(症状与体征)只是“审察病机”的依据而已。

    笔者的《病皆与方相应与方证对应无关》一文(以下简称《拙文》)在《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6月26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后,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的刘方柏同志又于2015年7月15日在同版发表了《仲景之方因证而设》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并标出了“与张效霞同志商榷”的副标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中医药报》一贯提倡的学术民主与平等的办报风格。

    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不争鸣就不能见真理。既然有商榷,便不得不作回答。

    《伤寒论》“以方名证”的本义是指体现方剂主治病机的症状和体征

    《刘文》指出:“纵观《伤寒论》全书,每方皆紧随条文所述证候之后,因此,后世医家以‘方证相应’称之,最为确切简洁不过。”对此,笔者有两点需要声明:

    第一,《伤寒杂病论》中,“证”与“方”本来是分开编排的,药孙思邈首先采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进行改编,至北宋,林亿等人整理《伤寒论》时赞同孙氏这一做法,“遂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每方皆紧随条文所述证候之后”的编排方式。

    第二,遍查1911年以前的中医古籍,均无“方证相应”“方证相对”“方证对应”“方证相关”等记载,故《刘文》所谓“后世医家以‘方证相应’称之”的说法,也就成为“无根之谈”了。

    那么,为何当今中医学界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方证相对”是《伤寒论》的“普遍原则”(《刘文》语),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研究热潮”呢?

    笔者揣测,可能与没有真正搞清楚《伤寒论》中“桂枝证”“柴胡证”等“以方名证”说法的本义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