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昆虫类 > 九香虫 > 正文
编号:13074289
壮阳起痿九香虫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25日 中国医药报
壮阳起痿九香虫

     九香虫,首见于《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卷:“气味成温,无毒。主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体。现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期间捕捉,置容器中,加酒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干燥。生用或用文火微炒用。

    李时珍在“释名”项仅列有“黑兜虫”一个别名,未作任何解释。其实,九香虫在各地有不同的称谓,如瓜黑蝽、屁板虫、打屁虫、屁巴虫、蜣螂虫等等,其中尤以带“屁”字者为多。笔者记得小时候特别讨厌此虫,因为它会放出一种很难闻的臭气,熏得我们这些孩子掩鼻而逃,所以我们都管它叫“臭屁虫”。

    九香虫成虫越冬,隐藏于石隙间,无翅者不能飞,有翅者能飞,但均能食害瓜类植物。

    九香虫入药,可能与贵州当地人用以壮阳的习俗有关。李时珍是这样记述的:“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蝇,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所谓“人事”,暗指夫妻生活。贵州永宁卫一带的土著人认为,九香虫能壮阳起痿,所以常取蛰伏于石隙间的成虫,用治男性功能低下,对阳事不举有良效。李时珍明确指出,惊蛰以后的九香虫不能入药用,因其时有效成分九香虫油开始散失,故难以取得确切的疗效。

    李时珍在“发明”项引《摄生众妙方》之“乌龙丸”云:“治上证(指阳痿)久服益人,四川何卿总兵常服有效。其方用九香虫一两(半生、焙),车前子(微炒)、陈橘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右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以盐白汤或盐酒服,早晚各一服。此方妙在此虫。”乌龙丸的药味仅五种,除杜仲能补肾阳外,车前子、陈皮、白术皆为寻常的调和之品,故李时珍谓“此方妙在此虫”确是非常中肯的评语。

    清代医家陈士铎虽然强调九香虫能“兴阳益精”,但是对于它的用法及效力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九香虫,虫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但不宜入于汤剂,以其性滑,恐动大便耳。九香虫亦兴阳之物,然非人参、白术、巴戟天、肉苁蓉、破故纸之类,亦未见其大效也。”既然是兴阳之物,陈氏“未见其大效”,并不等于它真的没有大效。李时珍所谓“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必非无稽之谈,诚可信矣。

    据现代临床报道,以活体九香虫腹腔内容物均匀涂布于血管瘤上,每日3~4次,外治血管瘤,连用数日可愈(《江苏中医》,1996,6:24);将九香虫焙焦研末,与鸡蛋搅匀,再用芝麻油煎鸡蛋食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21例,总有效率100%(《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4:66);用九香虫、广木香等制成止痛灵,临床用于胃肠疼痛、胆绞痛等,止痛效果良好(《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3:157),等等。以上临床运用范围的扩大,充分说明九香虫不但是一味壮阳之品,而且具有理气止痛之功,其应用前景看好,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 (黄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