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547667
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医药合作社:保健药社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349期
抗战岁月中医药,抗日
     陕甘宁边区地处偏僻落后的山区,医药卫生事业十分落后,西药极为匮乏,而中药则遍山皆是。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并被充分发掘利用,于1939年成立了一个防治结合、医药并举的卫生机构——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

    李常春筹建保健药社

    为弥补战争时期西药品不足,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药材,发挥边区众多中医师的作用,贯彻团结中西医的政策,陕甘宁边区民政厅于1938年委托延安市组织部长李常春(中医)筹办保健药社。1939年1月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号召“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增进人民的健康”,决定正式开办保健药社,任命李常春为主任,并将保健药社附设于边区干部休养所内。先由西北局保健委员会投资700元,民政厅将一部铁合线袜子机作为投资,计800元,合股开办经营管理。当时采购了2000元中药,聘请了2位有经验的医生,于1939年7月在安塞县冯家墕正式成立,由民政厅主管。8月,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暂行条例》和《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暂行章程》。

    1939年12月,经边区医院院长与民政厅商议,改为卫生材料厂,专制各种膏丹丸散代替西药,供给各医院各卫生所急需。厂长李常春,副厂长令狐野,有工人45人,制药80余种。如专治吐黄水和泻黑水的防疫片(防疫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