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评说 > 正文
编号:12862259
器官移植的未来,不在刑场在医院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28日 生命时报
     “自2015年1月1日彻底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后,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教授表示,中国器官移植的未来不在刑场,而在医院。

    黄洁夫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8月19日,2015年已实现捐献案例1590例,大器官4414个,我国每百万人口年器官捐献为1.84,虽仍远低于西班牙、克罗地亚的35左右,但已有较大进步。以前,由于器官来源渠道不公开透明,我国的器官移植专家在国际上不受欢迎,不能进入世界性的医师协会,临床论文也不被国际期刊接受。如今,有了阳光、透明的器官来源渠道后,情况正在有所改观。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供需矛盾巨大。“我们以前担心,彻底废除死囚作为器官移植来源后,我国的器官移植数会下降,但目前看,担心是多余的,”黄洁夫表示,目前我国每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死亡的病人数约600万,若按千分之一的捐献率、一个捐献者捐献3个大器官算,就能得到1.8万个大器官,几乎能将现在1万的移植数翻一番。

    目前,除了器官短缺外,我国仅169家医院能做器官移植,能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合格医生也只有100名左右,而美国有300多家医院,几千名医生能做器官移植手术。黄洁夫表示,尽管我国3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但真正进入医院,能支付起昂贵移植费的仅约3万人。因此,他呼吁将器官移植纳入大病医保,并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我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如同一位8个月大的婴儿,期望他成年后能参加奥运会拿金牌,”黄洁夫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他最想对大家说的是,器官是无价的,“一念生、一生缘”,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它能带来几个生命的重生。通过器官捐献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谐、慈悲和关爱。▲ (本报记者 江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