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_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参见附件(232kb)。
· 综述·
希望理论: 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00875) 张青方X 郑日昌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 , 心理学和
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 (hope)
这个概念 , 很多的研究都证明个人内在
的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其心理发展和健康
状况有显著的相关 (例如 , French [1 ]
,1952 ; Menninger
[2 ]
, 1959 ; Frank[3 ]
, 1968 ;
Lazarus
[4 ]
, 1980) 。 研究发现那些怀有较
高希望的人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 (Udell2
man &Udelman[5 ]
, 1985) ; 他们的健康状
况更好 (Cousins
[6 ]
, 1989) ; 他们从意外
的身体伤害中康复的更快 , 对于慢性病
他们也有更好的适应和调整能力 ( El2
liott , Witty , Herrick , & Hoffman[7 ]
,1991) ; 他们较少遭受抑郁和焦虑 , 他们
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Snyder ,C1R1 ; I rving , L1M & Anders on , J1R1[8 ]
1991) ; 他们倾向于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坚
持不懈的努力来解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
种种障碍 (Y oshinobu[9 ]
见 Snyder , C1R1 ,Harris , C1 , Anders on , J1R1 , Holleran ,S1A1 , I rving , L1M1 , Sigmon , S1T1 ,Y oshinobu , L1 , G ibb , J1 , Langelle , C1 ,&Harney , P1 , 1991) ; 他们更多地使用幽
默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 , 行
为更健康 (Snyder
[10 ]
, 1994) 。Snyder 的
系列研究发现 , 高希望水平的孩子是快
乐的孩子 , 他们将来也会成为更成功、更富有建设性的成人 (Snyder , C1R; Mc2
Dermott , D; Cook , W; Rapoff , M, A ,[11 ]
1997) 。Snyder用他的《儿童希望水平自
我报告量表》测出 , 具有较高希望水平
的孩子 , 其希望得分与无助、抑郁、焦
虑、孤独等负性情绪得分呈显著的负相
关 , 而与内控、自尊等积极情绪得分呈
显著正相关。此外 , 高希望得分的儿童
还倾向于表现更多的社会赞许行为。他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儿童在希望量表上
的得分与智力量表上的得分没有相关 ,但却与儿童在学校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相
关 ( Snyder , C1R; Hoza , B ; Pelham ,W1F1 Rapoff , M; Ware , L ; Danovsky , M;
Highberger , L ; Rubinstein , H; Stahl ,K 1J
[12 ]
, 1997) 。诸多的研究已经发现
“希望”是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
要影响的课题。
一、 “希望”和有关的“希望理论”
11“希望”(Hope) 的概念
Miller 和 P owers
[13 ]
(1988) 从希望的
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探讨了什么是希
望 , 将希望定义为: “一系列对美好状
态或事物的预期和描绘 , 一种可以自我
提升或者从困境中释放的感觉。这种美
好预期不一定要建立在某个具体的事物
和现实的目标之上。因此 , 希望是一种
对未来以相互关系 (主要是与他人相
关) 为基础的美好预期 , 是一种自己可
以胜任和应对某事的能力感 , 一种心理
和精神上的满意度 , 一种对生活的目的
感、意义感的体验 , 以及对生活中充满
无限的‘可能性’的感觉。 ”
最新的希望概念和希望理论模型是
Snyder 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 ( Snyder ,1994 ; Snyder , Harris , et al1 , 1991 ; Sny2
der , Hoza , 等 , 1997) 。这个理论认为 ,儿童或成人的生活是以目标为基础的 ,他们的这种有关目标的思维可以理解为
这样两个组成部分: 意愿和路径 (agen2
cy and pathway) 。 意愿是指一组启动个体
行动 , 并支持个体向着目标 , 沿着既定
的路径持续前进的自我信念系统; 路径
是一组有关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有效
的路径来达到渴望的目标的信念和认
知。意愿的启动和维持系统和路径的设
计和调整系统都是希望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因此 , Snyder 对希望的定义是:
“一种基于内在的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
状态 , 它包括意愿动力 , 即一种目标性
指向的能量 (agency , a g oal - directed en2
ergy) 和路径 , 即用来达到目标的途径
和计划 (planning to meet g oals) 。 ” (Sny2
der , I rving , & Anders on , 1991 , p1287)
21 希望理论 (Hope theory)
Snyder等人的希望理论的模型主要
包括如下要素:
211 目标 (g oals)
目标是希望的核心部分。它应该既
不是100 %能够达到的轻易之物 (Proba2
bility of attainment) , 也应该不是毫不可
能之物。Samuel Coleridge 在他的名为
《无望的劳作》 (Work without hope) 中指
出希望的本质 , 他说 , “没有目标就无
所谓希望。 ”(1912 , p1447) 目标是人们
的精神活动的支点。它也是 Snyder 希望
理论 的 支 点 ( Snyder , 1994 ; Snyder ,Cheavens , &Symps on , 1997) 。
212 路径意念 (Pathways Thoughts)
对于怀有希望的个体来说 , 一旦目
标产生 , 设计实现所渴望的目标的路径
是一种本能的自然反应。大脑有一种自
然的倾向去了解和预期某种可能的结果
(例如 , A→ B) 。这一观点在最近的一本
叫做《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How the
brain works) 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验证和说
明。路径意念就是开发大脑中的预测能
力系统 , 在头脑中生产出指向目标进而
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方法。
213 意愿信念 (Agency Thoughts)
意愿信念是推动个体产生目标 , 并
沿着他们所设计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前进
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会决定个体
的目标产生、路径设计和计划过程 , 同
时也是个体在这一过程中能坚持下去精
神意志力 (Mental willpower) 。
213 障碍 (Barriers)
通常情况下 , 个体的目标实现途中
总是遇到困难。根据希望理论 , 大多数
0 3 4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年 第16卷 第6期
X 现单位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的人会知觉到不只一种路径实现目标 ......
希望理论: 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00875) 张青方X 郑日昌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 , 心理学和
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 (hope)
这个概念 , 很多的研究都证明个人内在
的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其心理发展和健康
状况有显著的相关 (例如 , French [1 ]
,1952 ; Menninger
[2 ]
, 1959 ; Frank[3 ]
, 1968 ;
Lazarus
[4 ]
, 1980) 。 研究发现那些怀有较
高希望的人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 (Udell2
man &Udelman[5 ]
, 1985) ; 他们的健康状
况更好 (Cousins
[6 ]
, 1989) ; 他们从意外
的身体伤害中康复的更快 , 对于慢性病
他们也有更好的适应和调整能力 ( El2
liott , Witty , Herrick , & Hoffman[7 ]
,1991) ; 他们较少遭受抑郁和焦虑 , 他们
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Snyder ,C1R1 ; I rving , L1M & Anders on , J1R1[8 ]
1991) ; 他们倾向于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坚
持不懈的努力来解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
种种障碍 (Y oshinobu[9 ]
见 Snyder , C1R1 ,Harris , C1 , Anders on , J1R1 , Holleran ,S1A1 , I rving , L1M1 , Sigmon , S1T1 ,Y oshinobu , L1 , G ibb , J1 , Langelle , C1 ,&Harney , P1 , 1991) ; 他们更多地使用幽
默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 , 行
为更健康 (Snyder
[10 ]
, 1994) 。Snyder 的
系列研究发现 , 高希望水平的孩子是快
乐的孩子 , 他们将来也会成为更成功、更富有建设性的成人 (Snyder , C1R; Mc2
Dermott , D; Cook , W; Rapoff , M, A ,[11 ]
1997) 。Snyder用他的《儿童希望水平自
我报告量表》测出 , 具有较高希望水平
的孩子 , 其希望得分与无助、抑郁、焦
虑、孤独等负性情绪得分呈显著的负相
关 , 而与内控、自尊等积极情绪得分呈
显著正相关。此外 , 高希望得分的儿童
还倾向于表现更多的社会赞许行为。他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儿童在希望量表上
的得分与智力量表上的得分没有相关 ,但却与儿童在学校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相
关 ( Snyder , C1R; Hoza , B ; Pelham ,W1F1 Rapoff , M; Ware , L ; Danovsky , M;
Highberger , L ; Rubinstein , H; Stahl ,K 1J
[12 ]
, 1997) 。诸多的研究已经发现
“希望”是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
要影响的课题。
一、 “希望”和有关的“希望理论”
11“希望”(Hope) 的概念
Miller 和 P owers
[13 ]
(1988) 从希望的
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探讨了什么是希
望 , 将希望定义为: “一系列对美好状
态或事物的预期和描绘 , 一种可以自我
提升或者从困境中释放的感觉。这种美
好预期不一定要建立在某个具体的事物
和现实的目标之上。因此 , 希望是一种
对未来以相互关系 (主要是与他人相
关) 为基础的美好预期 , 是一种自己可
以胜任和应对某事的能力感 , 一种心理
和精神上的满意度 , 一种对生活的目的
感、意义感的体验 , 以及对生活中充满
无限的‘可能性’的感觉。 ”
最新的希望概念和希望理论模型是
Snyder 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 ( Snyder ,1994 ; Snyder , Harris , et al1 , 1991 ; Sny2
der , Hoza , 等 , 1997) 。这个理论认为 ,儿童或成人的生活是以目标为基础的 ,他们的这种有关目标的思维可以理解为
这样两个组成部分: 意愿和路径 (agen2
cy and pathway) 。 意愿是指一组启动个体
行动 , 并支持个体向着目标 , 沿着既定
的路径持续前进的自我信念系统; 路径
是一组有关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有效
的路径来达到渴望的目标的信念和认
知。意愿的启动和维持系统和路径的设
计和调整系统都是希望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因此 , Snyder 对希望的定义是:
“一种基于内在的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
状态 , 它包括意愿动力 , 即一种目标性
指向的能量 (agency , a g oal - directed en2
ergy) 和路径 , 即用来达到目标的途径
和计划 (planning to meet g oals) 。 ” (Sny2
der , I rving , & Anders on , 1991 , p1287)
21 希望理论 (Hope theory)
Snyder等人的希望理论的模型主要
包括如下要素:
211 目标 (g oals)
目标是希望的核心部分。它应该既
不是100 %能够达到的轻易之物 (Proba2
bility of attainment) , 也应该不是毫不可
能之物。Samuel Coleridge 在他的名为
《无望的劳作》 (Work without hope) 中指
出希望的本质 , 他说 , “没有目标就无
所谓希望。 ”(1912 , p1447) 目标是人们
的精神活动的支点。它也是 Snyder 希望
理论 的 支 点 ( Snyder , 1994 ; Snyder ,Cheavens , &Symps on , 1997) 。
212 路径意念 (Pathways Thoughts)
对于怀有希望的个体来说 , 一旦目
标产生 , 设计实现所渴望的目标的路径
是一种本能的自然反应。大脑有一种自
然的倾向去了解和预期某种可能的结果
(例如 , A→ B) 。这一观点在最近的一本
叫做《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How the
brain works) 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验证和说
明。路径意念就是开发大脑中的预测能
力系统 , 在头脑中生产出指向目标进而
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方法。
213 意愿信念 (Agency Thoughts)
意愿信念是推动个体产生目标 , 并
沿着他们所设计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前进
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会决定个体
的目标产生、路径设计和计划过程 , 同
时也是个体在这一过程中能坚持下去精
神意志力 (Mental willpower) 。
213 障碍 (Barriers)
通常情况下 , 个体的目标实现途中
总是遇到困难。根据希望理论 , 大多数
0 3 4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年 第16卷 第6期
X 现单位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的人会知觉到不只一种路径实现目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2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