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543834
中诊病案.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1kb)。

    附:病案讨论

    例一、患者戴××,女,34岁,工人。

    主诉:喘嗽,咯黄稠痰,胸痛一个月。

    病史:患者于一个月前开始咳嗽,痰少,初起轻度发热恶风,无明显鼻塞流涕。曾服用六君子汤加苏梗、川朴等数剂,咳嗽加重,咳剧时胸痛连腹,痰色黄而稠,咽干而痒,口干渴饮,大便干结,小便黄,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热邪壅肺。

    证候分析:

    患者一个月前咳嗽,痰少,发热恶风,无明显鼻塞流涕,这是外感表邪,邪在卫分。邪正相搏于体表,因治疗不当,病邪逐渐深入,进入气分,病邪深入肺脏,导致热邪壅肺,咳嗽加重,咳剧胸痛连腹,热炼液成痰,则痰黄稠,热伤胃津则口干,咽为肺之要道,故邪袭肺则咽干而痒,咽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而滑,均为实热证,故这是一个热邪壅肺证。

    例二、患者谢 ×× , 男,24岁,农民。

    主诉:反复胃脘痛一年,黑便一周。

    病史:近一年来反复胃脘痛,劳累,饥饿时发作。七天前感身倦乏力,有时心悸,大便黑色,现上腹疼痛频频,喜按,神疲,懒言,口干,纳减,无明显恶心呕吐,大便色黑而溏,面色淡白少华,舌淡白,苔薄白,脉缓乏力。

    辨证:(1)胃脘痛--脾胃气虚

    (2)便 血--脾不统血

    证候分析:

    患者脘痛一年,且在劳累、饥饿时发作,腹痛喜按,面色淡而少华,舌淡白,可知为虚证。

    大便黑溏一周,知为远血,结合病史出血部位可能在胃。由于出血过多,血虚又可导致气虚,故心悸,身体乏力,神疲懒言,津血耗伤则见口干,胃气受损则纳差,面色淡白少华均是血虚之象,脉缓乏力是气血两虚的表现。

    综上所述,本患者是脾胃气虚的胃脘痛,脾不统血的便血。

    例三、刘 ×× ,女,62岁。

    主诉:咳嗽痰多一个月。

    病史:患者反复咳嗽20余年,每于秋凉后开始发作,咳嗽气急痰多而稀,但无哮鸣声,本次发作已一个月,现咳嗽痰多,色白易出,气短乏力,胃纳欠佳,大便时溏。

    检查:形体消瘦,四肢无水肿,面色淡白,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缓。

    辨证:痰饮--脾肺气虚

    证候分析:

    患者反复咳嗽20余年,秋冬遇寒即发,痰多而稀,可知里有伏饮,由外寒引发,发作时无哮喘鸣声,故不是哮证,当是痰饮病,现咳痰多而色白易出,是寒湿之痰。短气乏力,胃纳欠佳,大便时溏,形体消瘦面色淡白,舌淡胖有齿印,均是脾虚的表现。"脾为生痰之源",这是本患者之病根所在。胸闷不适,是痰湿内阻的结果,苔白腻,脉滑缓是痰湿之征。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是寒象,未见水肿肢冷,故病未及肾。

    综上分析,本患者是脾肺气虚的痰饮证。

    例四、王 ×× ,男,50岁。

    主诉:腹痛腹泻发作近十年。

    病史:

    患者十年前患痢疾,里急后重,下利脓血,医院诊断为阿米巴痢疾,经治疗已控制,但后又复发,每年有1~2次发作近年更为严重,腹痛肠鸣,大便每天5~6次,稀烂,带粘液,腹泻时间多在下半夜及清晨,伴见面色萎黄,眼圈暗黑,畏寒肢冷,纳差,腰酸痛,夜尿频多,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弱。

    辨证:脾肾阳虚的泄泻证。

    证候分析:

    患者十年前患痢疾,虽然控制但未能根治,故连年反复发作,证已由实转虚。

    现每天在五更前后泄泻,此为肾阳虚的泄泻特点。

    眼圈暗黑,畏寒肢冷,腰酸痛,夜尿频多,脉沉弱均是肾阳虚的见症。

    泄泻亦常与脾关系密切,面色萎黄纳差,舌淡胖齿印又是脾虚之征,腹痛肠鸣,舌苔白滑为内有寒湿之象,其原因亦在脾虚失运及肾阳虚不能温化。

    因此,本病是脾肾阳虚的泄泻证。

    例五、张 ×× ,男,35岁,已婚。

    主诉:咳嗽二年,咯血丝痰三个月。

    病史:

    患者于二年前开始咳嗽,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近三个月来咳嗽加剧,出现声音嘶哑,咯痰量少痰中带有血丝,伴见口燥咽干,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腰酸,梦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肺肾阴虚。

    证候分析:

    患者咳嗽二年,咯血丝痰三个月,病位在肺,久病必虚,现咳剧而声嘶,口燥咽干,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一派阴虚见症,肺阴虚之辨证成立,咯血丝痰是阴虚肺燥,肺络受伤的表现,另患者还见腰酸梦遗的症状,这是肺阴虚发展累及肾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均是阴虚表现,所以,本例患者证属肺肾阴虚。

    例六、王 ×× ,男,8岁。

    主诉:发热,腹痛,大便脓血三天。

    病史:

    患儿于三天前开始发热,伴大便稀烂,挟有粘液,每日约5~6次,未作治疗,今日始来诊,证见:高热(体温40℃),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相混,日夜达20次,伴口渴频频索饮,口气臭秽,面色晦滞,精神疲倦,时见烦躁,四肢冷,按触腹部有灼热感,不欲盖衣被,尿黄而短,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有力。

    辨证:痢疾--大肠湿热

    证候分析:

    本病有大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可知病患痢疾,病变在大肠。

    身发热但无恶寒,舌苔不白,脉象不浮,无表证存在,故纯为里证。

    壮热,口渴频欲冷饮,口气臭秽,烦躁,腹部按之有灼热感,尿黄短,舌红苔黄干,脉滑数有力等为实热证表现。

    但又同时出现了面色晦滞,精神疲倦,四肢冷等似"寒"的症状,应透时现象自本质来区别寒热真假。患儿有口渴喜冷饮,身壮热而不欲盖衣被,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有力,并见有其他一派热象,可知内热是疾病的本质。而面色晦滞,神情疲倦,四肢冷等症状,只是热极似寒的假象,此乃由于内热炽盛,阳气被闭郁于内,不能外达于四肢,而成内真热外假寒现象,故诊为大肠湿热的痢疾。

    例七、任×× ,男,45岁。

    主诉:全身水肿两个多月。

    病史:

    患者于两个月前开始倦怠不适,继而渐渐出现遍身浮肿,尤以下肢较甚,有冷痛感,按之凹陷不起。目前伴见面色淡白,腹胀伴体倦,脘闷纳减,有时便溏,小便短少,而尿色清,脉沉细迟,舌质淡,苔白滑。

    辨证:脾虚水肿

    证候分析:

    本证由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水湿停蓄而致遍身水肿,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四肢,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溢于肌肤则为肿胀,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故脘闷腹胀,纳减便溏,脾虚则气不华色,故面色淡白,阳不化气,则水湿潴留而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是脾虚水聚,阳气不化之征,脉沉细迟,是脾阳不足的表现。

    例八、欧 ×× ,男 ,22岁。

    主诉:发热,气促,胸闷一周。

    病史:

    昨天在门诊,经胸透诊为"肺炎"而收入院。现仍发热39.9℃,不恶寒,咳嗽少作,气促面赤,口渴喜冷饮,胸闷不舒,纳差,腹部胀痛,大便五天未解,舌红苔黄厚粗糙,脉沉实有力。

    辨证:阳明腑实证

    证候分析:

    本例是典型的阳明腑实证,患者发热,气促,胸闷,可知原有肺热,肺热壅盛,故高热,面赤,不恶寒,咳嗽气促,胸闷不舒,肺与大肠相表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4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