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用药常识 > 药物不良反应 > 正文
编号:13044060
儿童感冒:吃药?不吃药?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1日 中国医药报
     9月1日~10月31日是2015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此次活动重点之一是宣传安全用药科学理念和实用知识、对不适当的自我用药、过度使用抗菌药和注射剂、盲目轻信进口药和高价药等常见误区进行梳理、解读。围绕这一重点, 《科学用药周刊》策划了7期有关主题报道,记者将采访我国权威专家,关注抗感冒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等的安全使用,在9月~10月的每周五头版刊登,敬请关注。

    入秋乍凉,又是感冒高发季节。尤其是儿童,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弱,最容易发生感冒。感冒发烧了,是“扛着”还是自行给孩子买药服用?或者是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第一时间吃抗菌药或者输液会好得快些吗?这是许多家长都纠结的问题。在倡导安全用药的今天,家长给孩子服用药物治疗感冒是否能做到科学安全呢?其实,不少家长对儿童感冒药的安全使用或多或少有些疑惑。为此,记者邀请部分专家为大家梳理儿童感冒用药容易走入的误区。

    “扛着”还是积极治疗——细心观察病情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度较广。比如《医生的孩子感冒基本靠“熬”》一文,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转发量较大。那么,孩子感冒了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药?应该“扛着”还是积极治疗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晔教授指出,孩子感冒不能过度治疗,但也不能一味拒绝治疗。孩子感冒了,服药后逐渐好转,但一些家长太心急,听不得孩子咳嗽一声,反复去医院就诊,或一直服用止咳药,以期咳嗽完全消失才肯停药。还有一些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就要求输液治疗,反复去各个医院就诊,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个极端——有些家长认为“是药三分毒”,坚持不用药,则有可能造成疾病的延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冀晓华指出,从理论上来讲,绝大多数普通感冒的儿童,通过适当休息、悉心护理、合理饮食可获得痊愈,但目前的现状是孩子感冒时,家长通常不敢不用药。他建议,在孩子感冒症状较轻时加强护理,暂时不用药。同时,由于小儿脏腑娇嫩,病情变化快,家长也不能轻视,要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须及时治疗。

    冀晓华告诉记者,从中医角度讲,小儿感冒有其自身特点,选药时要考虑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或者是外寒内热的情况。如果家长拿不准,建议到医院就诊,请专业医师来判定。如果自行用药治疗2~3天症状不减或者病情反而加重者,应尽快到医院,请医生来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要不要使用抗菌药——必要时才用

    很多孩子感冒时会伴有嗓子痛的症状,有的家长就认为是嗓子发炎了,需要用“消炎药”,觉得感冒时吃点“头孢”就好了。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晁爽指出,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小儿感冒因病原菌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细菌和支原体感染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病毒感染时就不应使用抗菌药。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长期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公众进行安全用药方面的科普。她指出,许多老百姓误把抗菌药当消炎药,殊不知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消炎药是指能消除红、肿、热、痛等炎症的药物,通常指的是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和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而抗菌药物作用是对抗感染,而且是对抗由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敏感菌引起的特定感染。如果身体的炎症不是敏感菌引发的,用了抗菌药也起不到作用。也就是说,抗菌药只针对细菌等敏感菌的治疗,对病毒性感染是无效的。

    抗菌药滥用所造成的危害极大,滥用抗菌药会增加抗菌药耐药的发生几率,导致耐药菌产生,一旦真正需要抗菌药时,抗菌药反而不再起作用了。她提醒广大家长,抗菌药属于处方药,家长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当然,在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时,家长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而应遵医嘱来合理使用。

    冀晓华也指出,拒绝抗菌药的滥用,并不是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当血液化验结果提示明确有细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时,则有必要合理使用抗菌药,也就是要足剂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抗菌药。

    输液是不是好得快——应拒绝滥用

    滥用输液最经常发生在治疗“小病”——普通感冒上。冀连梅指出,普通感冒致病原因多为病毒感染。随着普通感冒病程的进展,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抗菌药的使用应该是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时才用,而不应该提前预防性使用。事实上,感冒后是否会有细菌感染,取决于入侵身体的病毒之毒力,及被病毒入侵的个体自身免疫力,与是否提前使用抗菌药没有丝毫关系。普通感冒发烧不应该滥用输液,输液不过是暂时控制了发烧症状,并不能把感冒病毒从身体里清除出去。抗菌药注射液并不能有效治疗普通感冒,因此公众应该对输液形式的抗菌药滥用说“不”。

    冀晓华强调,儿童感冒用药选择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晁爽表示,广大家长不应迷信输液。输液不仅会增加患儿痛苦,而且还有发生过敏及输液反应的风险;输液室患儿数量较多,患儿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咳嗽该不该快速止咳——完全没必要

    孩子感冒后出现咳嗽症状,家长担心咳成肺炎,往往赶紧给孩子吃止咳药,恨不得把咳嗽立即止住。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冀连梅指出,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是多种呼吸道疾病都会表现出的一种症状,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通过咳嗽把呼吸道内的痰等分泌物排出体外,是一个有益的动作。

    幼儿咳嗽大多数时候是有痰咳嗽,如果强行服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滞留体内,反倒容易引起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果孩子感冒后的咳嗽不影响饮食、睡眠,以及其他日常活动,就没必要给他用药;如

    果咳嗽影响到了日常的活动,可以对症选用单一成分化痰的药物。同时用空掌拍背帮助孩子排痰。咳嗽厉害影响睡眠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治疗。如果孩子感冒后咳嗽时间过长,咳嗽加深、加重,或者发展为成串剧烈咳嗽,呼吸明显增快,以致呼吸困难,有“喘憋”现象,甚至脸被憋得通红或者口鼻周青紫等,应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来诊断是否继发了细菌感染并发症,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

    发烧能不能一味退烧——不可取

    发烧(发热)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对抗感染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感冒、耳部感染或者支气管感染等引起的。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

    冀连梅强调,使用退烧药“治标不治本”。因为退烧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好转,只是缓解发烧的症状,并不能清除引起发烧的感染,也不能杀死引起感冒的病毒。引起感冒的病毒在人体内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般为5~7天,身体会自主将病毒清除。事实上,目前也不存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如果孩子是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等药物进行“治本”治疗。

    只要孩子腋下温度在38.5℃以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玩耍等活动不受影响,就没有必要使用药物退烧,可以先为孩子物理降温,洗温水澡或用温湿的毛巾擦身体。如果物理降温没有效果,腋下温度38.5℃以上,还是要使用退烧药。可以选择安全性比较好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给孩子服用时要掌握好剂量和间隔时间。

    药物多管齐下行不行——尽量避免

    冀连梅提醒,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她指出,感冒药的品种虽多,但不同品种包含的有效成分却大同小异,小儿感冒应尽量不用复方感冒药。缓解感冒症状要尽量只吃一种药,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有效成分的药品,能选择单一有效成分时,尽量用单一有效成分药物。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时,要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有效成分组合的感冒药。此外,有相同有效成分的不同感冒药一定不要同时服用,同时服用会导致相同有效成分以及同类成分过量中毒,可能会损害肝脏和大脑。例如,退烧用对乙酰氨基酚,但这个成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如果退烧的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造成肝损伤。

    中药有没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

    许多家长认为中药效果好,而且没有不良反应,可以放心服用。在孩子感冒后,有的家长便按照上一次感冒的药方,自行去中药房照方抓药;或者选择在家中常备一些治疗感冒的中药来服用。

    冀晓华提醒,许多人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便去服用,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任何一种药都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比如感冒药,表征没有了,就不用解表的药如感冒颗粒之类的了,根据需要可能用到一些清热的药,如咳嗽有痰则需使用清热化痰、清肺热的药物。不同时期用不同的药物,并不是一种药物吃了2天有效就一直用下去,中药组方也应随病情而有所调整。此外,是药三分毒,中成药并非没有不良反应,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于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