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需防燥
■ 节气养生
北方的秋天很干燥,人们会出现皮肤干涩、 鼻燥、 唇干、头痛,咽干、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秋燥” 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中医认为, 气候干燥的秋天,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当补水不足时就会产生“秋燥”。 因此,预防秋燥应做到以下三点:
◆多饮少言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 所以秋燥伤人易伤肺,出现肺燥。因此,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中医有言“形寒饮冷则伤肺”, 所以要忌寒凉之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当人每天不停地说话时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补气的方法可用西洋参10克、 麦冬10克泡水代茶饮,每天一次。
◆皮肤保湿 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使余水渗入皮肤,再进行保湿护理;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至4次,以睡前为益。食物以多吃百合为最佳,但百合甘寒质润,凡风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虚弱者忌用。
◆多吃水果 同是养肺水果功能会有差异, 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偏重。梨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但寒性体质,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
(北京晚报)
北方的秋天很干燥,人们会出现皮肤干涩、 鼻燥、 唇干、头痛,咽干、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秋燥” 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中医认为, 气候干燥的秋天,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当补水不足时就会产生“秋燥”。 因此,预防秋燥应做到以下三点:
◆多饮少言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 所以秋燥伤人易伤肺,出现肺燥。因此,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中医有言“形寒饮冷则伤肺”, 所以要忌寒凉之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当人每天不停地说话时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补气的方法可用西洋参10克、 麦冬10克泡水代茶饮,每天一次。
◆皮肤保湿 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使余水渗入皮肤,再进行保湿护理;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至4次,以睡前为益。食物以多吃百合为最佳,但百合甘寒质润,凡风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虚弱者忌用。
◆多吃水果 同是养肺水果功能会有差异, 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偏重。梨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但寒性体质,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