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2547433
大数据透视屠呦呦获诺奖事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大数据透视屠呦呦获诺奖事件

    一、事件概述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乃至科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连日来,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和各方的深度解读。这里我们汇集部分主流媒体报道,并透视这一重大事件。
, http://www.100md.com
    二、舆论指数趋势

    新浪微博平台,10月6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36.8万,其中最近24小时(6日22时——7日22时)搜索走势如图1:

    搜索引擎方面,诺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60万,360综合搜索搜索量超30万。百度媒体指数峰值为4200,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47700篇。

    三、传统媒体大数据和可视化分析

    (一)传统媒体报道社会语义分析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的相关标题,做出图2的社会语义分析,旨在探讨媒体在呈现该事件时集中的话题和取向。上图的社会语义分析共分成五大类,分别是:

    1.李克强总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对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祝贺和肯定。
, http://www.100md.com
    2.对屠呦呦获诺奖进行关注报道的主流媒体情况,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联播等。

    3.报道重点强调这是中国人、中国科学家的荣誉。

    4.报道对于屠呦呦获奖的背后故事挖掘、争议话题解读等。

    5.对于获奖因素、意义等解读,强调中医成果等。

    (二)传统媒体报道大数据内容分析

    媒体对屠呦呦的个人事迹进行了关注和挖掘报道;对于其多年默默贡献表示敬意;重点介绍了青蒿素研发背景过程以及成果的意义等。具体而言,媒体报道的话题主要分为十类:

    1.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多次落选院士惹争议。

    2.“我还有很多事要做”——访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 http://www.100md.com
    3.屠呦呦坦言得奖“有些意外” 灵感来自中医古籍。

    4.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屠呦呦获诺奖启示:中西医结合当为未来方向。

    6.屠呦呦出镜受访称获诺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荣誉。

    7.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

    8.人民日报评屠呦呦获诺奖:以自信,以自省。

    9.屠呦呦不让亲戚宣传。家乡官员:将保护好旧居。

    10.屠呦呦:希望中医药成果更多。

    基于海量新闻文本抓取后,就新闻内容作了内容分析,提取了新闻的高频词,并作出可视化标签云图(如图3):
, http://www.100md.com
    通过上述可视化呈现,不难看出中医药、中药、中医科学院等字词出现频率很高,至少客观说明媒体报道对于诺奖与中医药关系做了较为密集的报道,这也是引发舆论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媒体报道集中话题的具体呈现

    1.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祝贺、关注,从国家层面对科学进步的关怀、支持得到正面评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领导、组织纷纷致电致函祝贺,表明我国对于科学突破的关注、重视,对于科学家的支持和重视,媒体一致表现出正面积极态度。

    2.屠呦呦获奖与中医药的关系,绝大部分意见认为这是中医药对于现代医学和人类健康的重大贡献;只有极少数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是现代科学的成功。
, 百拇医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表示:“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屠呦呦表示:首先中医药是个宝库,但古典中医药不是拿来就能用。否认中医药对获奖的作用显然不客观。

    3.延续“屠呦呦获奖与中医药关系”的讨论,中西药的持续论战以此为新闻由头,各种倾向性评论就中西医的特点、效果、科学性等展开争论,但实质性意见不多,多为老观点的重复,一些网络媒体的观点偏激,旧闻重复发表现象严重。

    4.对屠呦呦作为科学家本身的关注,展开对中国人才选拔、奖励制度的质疑和反思。

    不少报道评论指出,衡量科研的价值,本就与科学家外在的头衔名气无关,与出身背景无关,与发表的论文数无关,最关键的是其研究成果给人类带来的价值。希望国家进一步改善科研环境,涌现更多屠呦呦。面对屠呦呦获奖,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沾沾自喜。屠呦呦获奖只是开始,期待更多的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这需要科学家努力,也需要改革机制,更需要培植更优良的土壤。
, 百拇医药
    5.关于奖项奖励给个人还是集体的争论。有一些声音认为,这项浩大工程参与人数众多,对于这项成果,需要记住和表彰的人太多了,仅仅奖励一个人有失公允。这也引发舆论关注。

    对此,屠呦呦回应称,“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这一表态得到网友普遍点赞。

    6.本次获奖有力提振了中国本土科学家的研究信心,同时对中医药的国内外传播研究应用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表示,这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将会带动中医药的新一轮发展,还有很多植物药值得进一步研究。不少同样的研究者认为这不仅是屠呦呦教授的荣誉,是所有参加青蒿素研究的学者们的荣誉,是全国中西医药工作者的集体荣誉,是伟大祖国、伟大人民的荣誉。只有中医药的创新、才能够得到世界上的认可和认同,尤其是在创新的中医药、现代中医药创新的问题上,才是符合国际上认同的现代医药大理论、大概念。
, 百拇医药
    四、网络媒体舆论情况

    网络关于屠呦呦获诺奖的讨论同样热烈。一方面受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版的议程设置,网友关注话题较为集中,争议话题与传统媒体基本趋同。另一方面,在微博微信上呈现的舆论情况又有新特点。

    (一)新媒体舆情整体情况

    新浪微博方面,相关微博逾1000条,“屠呦呦”排名热搜榜第5位;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15诺奖屠呦呦#》,阅读数达70.9万,粉丝数达6098,讨论数745。央视新闻发起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400万。

    微信方面,截至10月7号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6144篇。新媒体指数对收录的4582篇文章进行统计,其总阅读量超1149万。

    总体上看,网友对于获奖称赞,奖项本身的积极性得到了网友的共识。但在获奖的背后以及延伸讨论上观点分化,尤其涉及中西医的比较、国内外人才奖励制度的差距等,观点不一。
, http://www.100md.com
    据腾讯网一项针对“中药是否为尚未开发的宝库”调查(如图4):

    调查显示,82%的调查网友赞同“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不赞同者仅占调查网友的18%。

    可见,对于中医药的存在感是有共识的,但如何发挥中医药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挖掘思考。屠呦呦的获奖某种程度给中医药的科学化、中医国内外的正名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对于网友情绪偏向的抽样考察

    头条新闻在屠呦呦获奖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发布了微博,该微博目前得到3万多次转发,超过1万的评论和5万的点赞(如图5)。

    通过对网友热门评论的抽样整理,得到基本倾向分布和比例如下(如图6):

    五、大陆外的媒体关注情况
, 百拇医药
    [BBC]:屠呦呦获奖·诺贝尔奖如何对待中医药?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十三位女性,也是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人。2012年作家莫言获文学奖,在人文艺术领域获得西方奖项,被视为突破。但在医药自然科学领域获奖,而且还是女性, 屠呦呦的获奖书写历史。

    [万维读者网]:屠呦呦获奖·引发对中国院士制度的反思。

    84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暨医学奖后,除了获得不少中国人点赞之外,也触发了中国媒体及公众对于中国院士制度的反思。

    [香港《文汇报》]:屠呦呦获诺奖 启示中国学术界励志、反腐、改革。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40年前的特殊年代潜心科研,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取得成功后仍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展现出求真务实的学者风骨,终获得世界科学界最高荣誉。屠呦呦获奖是对科学精神的最好肯定,是对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后代科研工作者的最大激励,也是对中国科研界端正风气、打击学术腐败、推进体制改革的深刻启示。
, http://www.100md.com
    [《外交政策》杂志官网]:对于女性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的赞美,揭示获奖对于中医药和中国人的意义。

    这个奖项颁给了一位女性,并且是一次中国自己古老传统医药的突破,因而今年的奖项对于中国而言更有意义。就像一位中国网友所言:“中医药、中国人、中国女性,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BBC]:中国古医书给屠呦呦研究灵感,促使其获得诺贝尔奖。

    BBC长篇报道,回顾了屠呦呦的研究历程,并在一节中专门考察了与中医古籍的关系。报道称:屠呦呦的团队受到了古老医书的灵感刺激,当他们寻找抗疟疾药物时,世界范围内共有超过24万的实验可能,但没有获得成功。最后,屠呦呦团队参考了中国的中医古籍,古籍记载青蒿用以抗疟疾。这本古籍成书于中国约公元400年。 (姜洁冰 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
, 百拇医药
    图4

    

    

    图3

    
, 百拇医药
    

    图5

    

    

    图1
, http://www.100md.com
    

    

    图6

    

    
, http://www.100md.com
    图2

    

    

    推动创新 激励来者

    “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昨日在京召开,十一位业内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讲话,畅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对当下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激励,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诺贝尔奖是一座灯塔,屠呦呦用她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医药正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医药的魅力,让年轻的科学家看到了希望。本报记者将座谈会上专家们精彩言论摘编如下。 (丁 洋 栗 征 林晓斐)
, 百拇医药
    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广大科学工作者除了分享获此殊荣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贯彻李克强总理的贺信精神,学习屠呦呦教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不懈追求、甘于寂寞、刻苦钻研、严谨求真的敬业精神和高贵品质。

    青蒿素的科研成果,抓住了疾病防控的需求,多学科、多机构、多领域的协同创新。科研人员通过长期扎实的积累,无不透露着他们的献身精神,并且坚持不懈的去追求。

    当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正在会同相关的部门深化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科技创新工作寄予厚望,对科技工作者也寄予厚望。

    下一步,我们将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落实好。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刘 谦)
, 百拇医药
    把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不是偶然的,中国传统医学这一宝库给了她丰厚的土壤。屠呦呦团队先后梳理古代文献和民间偏方达2000余个,屠教授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悟到煮服和高温提取会破坏青蒿的活性成分,因而重新设计了提取工艺,用乙醚在低温条件下提纯,最后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获得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突破。

    我们应该怀着敬畏、珍惜、尊重民族文化遗产的审慎态度,不怕艰难险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任何新药的研制必须以临床为导向,新药要有新疗效,只有这样新药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孙咸泽)

    中医药应摆到国家科技战略高度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为当今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对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深厚的基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应把中医药的创新研究摆到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来推动我们国家科技的原始创新。

    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创新研究布局,大力加强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大力加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在现代科技的前沿中,包括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干细胞的研究等方面,中医药都有大量的研究。

    要瞄准我国的实际需求,加强开展治疗危重疾病的研究,引导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陈凯先)

    中华民族科学的春天到了
, 百拇医药
    青蒿素的发现,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是屠呦呦,而把这个事业做大的是一个科学家群体,我们要向老一代的科学家,向当年523团队的同志们表示真诚的敬意。屠呦呦获奖激励我们更深入地汲取中医药的精华,更大胆地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出现更多的成果,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新的贡献。实际上,不仅是对疟疾,对甲流、登革热、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用中医药来治疗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中医药对很多代谢性疾病、慢性疾病也有效。这些结论都有很多循证评价,在海外也发表了高层次的论文,并得到了认可。不仅如此,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更是一份宝贵的经验。这些构成了李克强总理谈到的用中国式的办法解决世界医改的难题这个论断。屠呦呦说过,做研究的时候没想过要得这个奖,就想救命。这朴素的语言,激励我们瞄准攻克临床难题,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以此作为我们医学研究的目的。

    我们要学习屠呦呦的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怕把冷板凳坐穿,围绕一个固定的目标去攻关。通过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促进多元化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形成,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到科学研究事业当中,这会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社会应给予中医药更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更多的学科加入到中医药的队伍中来,共同研究、挖掘,创造更多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诺奖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后面会不断地有中国科学家冲击诺奖,获得诺奖。中华民族科学的春天到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张伯礼)
, 百拇医药
    弘扬科技精神 推动科技创新

    我从屠呦呦教授这次获奖中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种民族精神;从科技层面来讲,这是一种科技精神,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屠呦呦本人身上,也体现在她的整个研究团队中。

    本次获奖也是对中华民族宝库——中医药的肯定。我想可能在科技界、医学界,在国家层面包括世界范围内都会对中医药有重新的认识和高度的认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历史契机来推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屠呦呦教授的获奖提醒我们,在战略层面上,在科研设计以及团队建设方面,必须要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协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詹启敏)
, http://www.100md.com
    诺奖的获得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

    诺贝尔奖是一座灯塔,让年轻的科学家看到了希望,科学本无国界,知识也不分贵贱,但是在西医、西药迅猛发展的一百年,很多中国年轻人对祖先的中医药产生了怀疑,感谢屠呦呦用她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医药正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医药的魅力。

    我们也会严把技术关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用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 马双成)

    挖掘中医药财富要用现代科技
, 百拇医药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体现了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体现了挖掘中医药宝贵财富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体现了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青蒿素的发现实实在在地挽救了几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爱国、敬业、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学习她不懈奋斗,学习她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烛光精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 曹洪欣)

    她将中国带到了世界卫生巅峰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将中国带到了世界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巅峰,我们国家在科学发展中不应淹没和否定个人的关键性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对此次获奖要彰显和发挥它的意义,但又不可夸大和误读它的意义。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将来中国人必然会获得更多诺贝尔奖,但是我们的产量如何,效率如何,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诺奖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客观、冷静地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王 辰)

    做接地气的科学研究

    我们的科研到底从哪出发?就是要做接地气的科学。因为科学选题源于生活,解决人民生活健康问题是其根本目的。

    此次获奖看似是屠呦呦及其团队的荣誉,其实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荣誉,这种荣誉会鞭策广大科研工作者,增加责任心、荣誉感,更重要的是焕发他们的使命感,做更多的事情。
, 百拇医药
    创新,意义就在于做第一,诺贝尔奖的宗旨便是奖励这第一个创新成果。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以及社会改革到了关键的时刻,要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做第一。青蒿素的科研成果,一方面是屠呦呦带领着大家看准了方向,做到了这个第一,另一方面也是看准市场所需,这是对我们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催化剂、强心针。

    要借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机遇,让青年一代科研工作者看准努力的方向,把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这种长期沉淀、注意科学积累,严格风险的科学精神传承下去。

    诺贝尔奖确实刚刚开始,希望下一代、新的一代有更多的科学家敲开诺贝尔奖的大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高 福)

    让更多的西医同道学习中医药
, http://www.100md.com
    屠呦呦研究员作为中国女科学家第一个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这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历史性的突破。

    屠呦呦的成功首先是受到中医药的启发,继承发展中医药,既要重视传承,在传承基础上还要更好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去发展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重视。

    建议今后还要继续举办西学中班,让更多的西医同道以及西药的同道来学习中医,让他们受到中医药的启发,学到中医药的知识,用于创新发展。应该提倡中医多元的发展模式,学科交叉的模式,从而提高疗效,发展中医药科学。

    青蒿素整个科研团队坚持多年工作完成科研任务,广大科研工作者应从中汲取经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是需要交叉学科的参与,另外团队成员必须同心同德,定其所意,爱其所同,应该互相帮助,能够同心同德,要同舟共济发展中医药事业。屠呦呦教授本身也是很淡泊名利的,经常强调她的工作是集体工作劳动的结晶,应该学习屠呦呦的创新精神,继续为中医药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 陈可冀)
, 百拇医药
    培育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研发出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开启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抗疟新疗法。

    中医药领域的工作者应学习她执着、奋力、创新的科研精神。要进一步培育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希望国家能提高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使中医药在创新驱动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前所长 姜廷良)

    应进一步加大对青蒿素的研究
, 百拇医药
    此次获奖是中国科学界、医药卫生界特别是中药界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是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奉献,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它的获得是实至名归。

    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青蒿素523项目组成员,一直从事青蒿素的现场、临床等研究应用,到目前为止从未间断。

    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佐证了我国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科学研究也将面临重大需求。

    科技创新需要团队协作,需要社会责任。建议加大对青蒿素的研究,因为青蒿素现在很多机理仍不清楚,比如其溶解度很低,服用以后在人体的血液里含量较低,但却能杀死疟原虫。包括目前研究人员发现其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接下来可以开展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王省良)
, 百拇医药
    评论摘编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屠呦呦教授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青蒿素的发现是举国体制下的一次重大科研成果,是中医药工作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领导的课题组系统收集、整理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对多种中药开展了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应该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百拇医药
    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屠教授获得诺贝尔大奖,体现了中医药发展的底气与生机,给我国科技工作者乃至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最大的教益,便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潜心钻研,力戒浮躁之气。

    诺贝尔奖之所以授予屠教授,我想主要是因为她对青蒿素的原创性发现和发明。今后我国政府应大力鼓励原创性的发现和发明。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古老的中药在今天仍然有益,传统中还沉睡着尚未开发的、可能进一步改善人类健康的潜力。

    本报记者 张晓东 栗 征采访整理

    “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
, 百拇医药
    记者走进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家,聆听她讲述关于青蒿素的往事——

    北京时间10月5日,是中国人更是中医药人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最高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10月6日,记者走进屠呦呦家,比起举国欢腾,眼前这位85岁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却非常平静,她和平时一样坐在沙发上,玫红色衬衫为这位和数字、实验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科学家平添了几分典雅。

    “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屠呦呦轻轻放下手中打印好的一段获奖感言,缓缓说起她和她的团队这份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

    “当时正值越南战争,疟疾的耐药性越来越明显,当时的情况是得疟疾死亡率要比战争伤亡人数高出几倍。所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这个项目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任务。”因正值文革时期,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已经停止所有工作,本土的药用植物上千种,实验将从何抓起?屠呦呦顶着巨大压力,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他们开始大海捞针。
, 百拇医药
    “当时科研设备条件差,我们团队只好买来几口大缸用酒精包括后来的乙醚泡植物,再回收液体进行实验。实验从老鼠做到猴、狗、人。但是还有很多质疑声,我就带头和几个同事一起,在自己身上实验。”

    “那几年,她每次回家身上都有浓浓的酒精味,自己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屠呦呦老伴李先生记忆犹新,因长时间身处实验室中,屠呦呦后来患上了中毒性肝炎。为了证实药物的安全性,屠呦呦还和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

    “我想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体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的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得到国际科学届的高度关注,这也是我最高兴的。”屠呦呦强调。

    “中医药还得挖掘”

    虽然实验证实青蒿对疟原虫有抑制率,但仍未明确其有效成分,“我当时觉得肯定是提取方法有问题。”经历上百次失败的实验后,屠呦呦没有放弃,反而再次回到中医药古籍文献中。古代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的介绍让屠呦呦灵光一闪,最终找到了沸点很低的乙醚提取出青蒿素。
, 百拇医药
    “其一是青蒿有品种问题,中药有很多种品种,青蒿到底是蒿属中的哪一种?有什么特性?其二,青蒿的药用部分,文献中提到的绞汁到底绞的哪部分?其三,青蒿的采收季节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其四,最有效的提取方法是什么?只有突破了这四个问题,实验才会有进展。“屠呦呦如是说。

    正是从这四个问题重新考虑后,最终选取了低沸点的乙醚提取。“我们发现青蒿只有叶子的一小部分含有青蒿素,其青蒿杆是没有的。就算找到了青蒿素的有效单体,在提取时也有困难,因为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干扰功能提取的活性。”因此,屠呦呦认为,只有反复实践才能找到规律。

    “对中医药工作者应有新的激励机制”

    “我们一个搞钢铁的,一个搞药的,互不干扰但绝对互相支持。”相伴52年的老伴李先生笑呵呵地说,尽管当时工作非常艰辛,他至今仍未听过屠呦呦对这份工作有过怨言。

    “这是我做了一辈子的工作,希望能够物尽其用。”临行前,屠呦呦说,坚定的语气和信念,让这位老人犹如一座灯塔,给予众多中国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药工作者信心。 (丁 洋)
, 百拇医药
    学习贯彻李克强贺信

    国家中医药局召开座谈会

    本报讯 (记者栗 征)北京时间10月5日,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奖。10月7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贺信精神。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主持座谈会,全体局领导、局机关各部门及有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

    王国强指出,李克强总理的贺信意义重大,一定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贺信的指示精神,并提出五点要求。第一,坚定信心,发展中医药。要做到“自信、自尊、自觉、自强”,对中医药充满信心。第二,坚持原创,继承中医药。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坚持原创密不可分。第三,包容合作,创新中医药。在中医药界内部,要精诚团结,与外界也要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第四,弘扬精神,振兴中医药。要大力弘扬总理贺信中所说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精神,“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第五,服务大局,贡献中医药。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为国家整体建设做出独特贡献。
, 百拇医药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祝贺屠呦呦获诺奖

    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希望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工作者按照李克强总理的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奉献更多成果,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百拇医药     中国科学院祝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您发现的青蒿素及开辟的治疗疟疾的新方向,不仅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千万患者带来了福音。

    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

    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您始终坚持在科学前沿默默耕耘,锐意创新,为深化对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科学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 http://www.100md.com
    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既是对您个人科研水平和学术成就的崇高褒奖,也给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衷心感谢您为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赢得的崇高荣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社会团体向屠呦呦发贺信

    您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中医药学的认可,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证明了中医药的巨大开发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将以您为榜样,立足岗位,继承创新,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促进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百拇医药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药协会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以诺奖驱动中医药创新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座谈会,祝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王国强要求

    10月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出席会议。屠呦呦研究员亲临现场,畅谈科研经验,交流获奖感受。座谈会由王国强主持。
, http://www.100md.com
    陈竺向屠呦呦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屠呦呦向陈竺和其他领导同志以及学界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屠呦呦回顾了70年代以来青蒿素由研发至临床直至获得国际认可的全过程。她强调,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研究团队多年来集体攻关的成果,诺贝尔奖是属于中国科学家的集体荣誉、是属于祖国全体人民的共同荣誉。

    王国强表示,屠呦呦本次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证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王国强就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认真思考发现青蒿素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启示。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三个坚持”和“三个善于”,即坚持目标需求导向,坚持不懈努力,坚持基础和临床相结合,以及善于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的源泉,善于从传统技术方法上汲取创新的灵感,善于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的手段。
, 百拇医药
    第二,深化对中医药原创优势的认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的认识。中医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渗透结合,可以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把握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始终坚持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药的重大需求,明确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瞄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沿和重点,集成生物医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指导中医药的各类科学实践,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科学技术;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加强科技规划,打破壁垒,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弘扬中医药科技发展的精神和品质,始终坚持中医药人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自信、自尊、自觉、自强的精神品质。
, http://www.100md.com
    会上,刘谦、孙咸泽分别发表讲话。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路志正,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陈凯先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等专家学者参加座谈。

    李克强致信祝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 http://www.100md.com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当晚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开普敦向屠呦呦表示热烈祝贺。

    国家中医药局召开座谈会 学习贯彻李克强贺信 (见二版)
, http://www.100md.com
    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荣膺该奖。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以诺奖驱动中医药创新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座谈会,祝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王国强要求

    10月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出席会议。屠呦呦研究员亲临现场,畅谈科研经验,交流获奖感受。座谈会由王国强主持。
, 百拇医药
    陈竺向屠呦呦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屠呦呦向陈竺和其他领导同志以及学界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屠呦呦回顾了70年代以来青蒿素由研发至临床直至获得国际认可的全过程。她强调,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研究团队多年来集体攻关的成果,诺贝尔奖是属于中国科学家的集体荣誉、是属于祖国全体人民的共同荣誉。

    王国强表示,屠呦呦本次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证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王国强就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认真思考发现青蒿素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启示。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三个坚持”和“三个善于”,即坚持目标需求导向,坚持不懈努力,坚持基础和临床相结合,以及善于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的源泉,善于从传统技术方法上汲取创新的灵感,善于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的手段。
, http://www.100md.com
    第二,深化对中医药原创优势的认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的认识。中医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渗透结合,可以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把握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始终坚持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药的重大需求,明确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瞄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沿和重点,集成生物医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指导中医药的各类科学实践,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科学技术;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加强科技规划,打破壁垒,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弘扬中医药科技发展的精神和品质,始终坚持中医药人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自信、自尊、自觉、自强的精神品质。
, 百拇医药
    会上,刘谦、孙咸泽分别发表讲话。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路志正,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陈凯先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等专家学者参加座谈。

    “这是科学工作者伟大的献身精神”

    

    在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上,陈竺对话屠呦呦——

, 百拇医药     图为陈竺(右)与屠呦呦(左)亲切交谈。本报记者 巨 锋摄

    10月8日,当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缓慢而稳健地走进贵宾室,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迎上前,郑重地说了声:“恭喜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也为屠呦呦送上祝福。

    “尤其是非洲国家,从元首到卫生部门的负责人,从医务人员到老百姓,无不感谢青蒿素这一克疟的神药,对青蒿素的作用最为肯定。”回忆起这些年出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历,陈竺难掩喜悦之情。

    说到这项科研,屠呦呦似乎回到了当年简陋的实验室中,“动物实验后我们发现,青蒿素有除疟100%的效率,出来这个结果以后就必须要到临床中去实施,看看临床疗效到底怎么样,这份科研成果能否100%保证人类的健康非常关键。所以,第一次临床实验我必须亲自尝试。”

    “从临床前到临床上,为什么您一直坚持身体力行?“陈竺关切地问道。
, 百拇医药
    “因为动物的一些用药症状和人体有差距,所以必须亲自试用才能知道差距在哪,才能更接近于准确。“屠呦呦说。

    当年,为了不耽误科研成果,屠呦呦没有多想便自告奋勇要求自服试验药品。“当时我觉得,青蒿或许不是绝对的有效药,而且即便是在临床试验中,一个人服用后的结果也不能准确说明其有效性,至少需要3个人的服用结果。这样会有利于尽快开展接下来的科研工作。所以,在我们试服以后确定了其安全性,才能真正拿到临床中。”屠呦呦回忆道,正是因为科学工作者们的一腔热血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实验转到临床阶段后的第一年,就取得30例成功病例。

    “这是科学工作者伟大的献身精神。“陈竺由衷赞叹。

    “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用的还都是‘土办法’做实验,我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屠呦呦认为,这份荣誉是科学家们集体的荣誉。

    “可以说这是你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一项特殊科研工作。这份科研成果、这份荣誉,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民会永远记住,历史也将永远铭记。”陈竺说。 (丁 洋)
, 百拇医药
    陈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范例

    屠呦呦教授的工作,为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

    首先,屠呦呦教授荣获诺贝尔奖极大增强了我国科技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

    屠呦呦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药学家,她和团队成员所有工作都在国内完成,但是,科学没有国界,尤其是健康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必将属于全人类。

    当今中国科技界正处在历史发展最好的时代,屠呦呦研究员获诺奖是空前的,但也一定不是绝后的。随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逐步实现,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中国科学家的优秀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 http://www.100md.com
    其次,科学成果如何评价,论文只是一种方式,和健康相关的成果,必须写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上,写在人类史册上。

    我们要强调传承和发扬前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从屠呦呦教授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优秀的科学界前辈的优良品质,可概括为“道、术、心”。中青年科学家应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当中去,而科学的道路从来都是不平坦的,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扎扎实实做好学问,使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日子早一点到来。

    ——10月8日,陈竺在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上说 本报记者丁 洋整理

    中医药是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 百拇医药
    青蒿素当然是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于当下和未来人类健康而言,中医药或许也可以说是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62年前,毛泽东主席评价中医药的一句话,在今天看来,颇具预言意味。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奖,而这一新疗法——青蒿素的创制,正来源于中医药。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的感言发自肺腑。诚然,青蒿素,取自筛选了中草药单、复方一百多种后选定的青蒿,从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获得灵感,经现代科技方法提取而得,实与中医药密不可分。况且,“中西医并重”是党和政府历来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屠呦呦本人,恰是当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学中”的典范。是两年多的脱产研修中医知识,给了她科研工作中不断汲取的丰厚养分;是一页页发黄的中医典籍乃至验方,给了她漫漫长夜里诸般实验罔效之后的屡屡灵光一闪。可以说,没有中医药这片沃土的孕育,也就没有青蒿素的诞生。因而,言其为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合情合理,恰如其分。
, http://www.100md.com
    青蒿素的发现也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窗户。多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基础尚不牢固,常常亦步亦趋,追赶着西方国家的脚步。在国家提倡科技原始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际,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学模式,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创思维,可谓科技原始创新的不竭动力、不尽源泉。正如创制青蒿素缘于从中医药宝库中汲取了智慧和灵感,中医药以其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可在更多的科技自主创新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提供着无限的可能,也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亮点。

    或许,依然有人固执地强调青蒿素的研究不过是基于西方科学范式的西医药学方法,中医贡献寥寥,甚至有将中西医对立之意。事实上,中医药学不是僵死的医学,而是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博采众收的开放性医学,如同千百年前吸纳胡方胡药为我所用,如今,中医药仍然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运用且有机结合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保持了自身发展的生命力。毕竟,对于世人而言,重要的莫过于改善健康和减少病痛。在这个意义上,中医和西医,不是对立,而应携手,共同维护人类健康。
, http://www.100md.com
    其实,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两种医学,中西医具有明显互补性。西医药学发展至今天面临诸多瓶颈和困难,要想寻求突破,也应当从中医药学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中医药贡献世界的一个缩影。“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中医药的一段论述,亦可谓中医药贡献世界可期前景的诠释。

    是的,从中医典籍的吉光片羽中获得启发而创制的青蒿素,让全球数亿人因其受益。而作为历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中医药以其对人体健康的深刻认识及深邃的生命智慧,可贡献给世人的,将不仅仅是药物,从诸多沿袭至今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养生保健方法,到闪耀着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原创思维光芒的生命健康理念与实践等,中医药必将提供更多的宝藏,与西医药一道携手为促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青蒿素当然是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于当下和未来人类健康而言,中医药或许也可以说是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开篇以鹿鸣起兴,营造了一派欢快和谐的氛围,引出后文咏叹之精彩。屠呦呦,这个响亮的名字,或将一如这起兴手法,带给人们喜悦与振奋,并引出中医药贡献给世界人民更多宝藏的故事。此刻,再次回望50余年前,毛泽东的那句话言犹在耳:“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