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2547231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证明了什么 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证明了什么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歌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感言是:“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止疟疾等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而诺贝尔评委会公布获奖时的原话则是:“为表彰屠呦呦最早发现青蒿具有治疗抗疟疾的作用,为人类健康的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两段话,充分证明了屠呦呦和她代表的中医药的巨大作用。

    对于中医药发展,屠呦呦的获奖证明了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证明了以下几点:

    一、证明国际上是认可中医药的。在我国本土的科学家中屠呦呦教授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而这个奖项又是源自她及她的团体和支持合作者对古老中医药的创新利用,为治疗疟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次能获诺贝尔奖有力地证明了国际科技界是认可中医药的。
, 百拇医药
    二、证明了中医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毛泽东同志很早就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抗疟疾就是从古老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中进行发掘,加以提高方形成的一项新成果。由此,说明国家应出台一些扶持鼓励政策,加大对中医药宝库、特别是对有巨大潜力的民间医药宝库予以重视发掘,加以提高。

    三、证明了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挖掘好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屠呦呦教授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项,就是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而进行的研究。还有已闻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等也都是从中医药的原创资源中创新出来的。 (江淑安 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

    诺奖春雷声 激励中医人
, 百拇医药
    

    这几天,关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遍全国各个角落。获得国际最高的奖项,是各个国家都企盼的荣誉。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时间发出的祝贺,说明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个国际奖励。国内的多数评论给予此事的肯定,则表明国人希望我国能有更多的科学类别、更多的智者贤士能为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荣耀和骄傲。

    诺贝尔奖,是备受国人瞩目,也是备受推崇的桂冠。此前莫言获得文学奖,而这次屠呦呦在科学领域得到的荣誉,使得大多数国人感到诺奖在我国终于具备“完整性”,理所当然地感到高兴和表示祝贺。

    中医历史悠久,对人的健康起到的保障作用也多有例证。毛泽东主席早先关于中医的论断,以及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近来就中医分别所做的表述,说明中国政府对中医一贯重视的态度。屠呦呦以中医学为依据,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为人类健康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难题,是对中医科学的新的、有力论证。我相信,所有从事中医事业的人,会从政府的政策中,从学者的实践中,再次受到鼓舞和激励,让中医更上一层楼,让中医与各国的合作也更上一层楼。
, 百拇医药
    我是个屠呦呦获奖大事的“局外人”,但是,作为一位与“中医外交”或者“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沾点边的人,又不能不为之“欢喜雀跃”,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中医药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之下,此项奖励,犹如春雷带来的春雨,既能惊醒众人,又能润泽人心,激励作用之大,不言自明。

    对此,笔者建议各行各业同心协力,发挥才智,共同为我们国家的“两个一百年”战略和梦想添砖加瓦,争取更多、更大的辉煌。

    (作者系前中国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大使) (徐贻聪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会长)

    屠呦呦获奖是中医的骄傲

    2015年10月5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教授。
, http://www.100md.com
    青蒿素的发现因诺贝尔奖的评定而重新归于中国传统医学。看看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吧:“屠呦呦是第一位中医荣誉桂冠获得者,她从传统中医获得灵感,发展出对付疟疾的新的道路。”有报道说,青蒿素已经使34亿人口受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明显对于提振英国中医的地位有极大的好处。西方人都承认了这是中医药的成就,中国人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不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呢?

    回想起2000年英国上议院科技特别委员会的蓝皮书,将中药中发现的青蒿素作为西药的科学证据;将针麻研究中发现的内啡肽(内生吗啡样物质)作为西方针灸的科学证据。然而中国的传统中药和针灸因为当时中医界没有将这两个成果作为科学证据上报,竟然被上议院认为“传统中医和针灸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与某种宗教和哲学相联系的疗法,不应予以财政、教育和研究的支持。”等于要废止中医。以致我们花费了15年时间争取中医地位以求用立法方式予以肯定,至今尚不能成功。这次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终于有机会为中医平反了。难道这不是中医的成就吗?

, 百拇医药     我曾经多次发表论文,谈到对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医的看法。我认为中医对此要有胸怀,要有气度。特别是在中医系统论方法目前还没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进行研究之前,应该欢迎西医的、现代科学的,但是是属于原子论(还原论)的方法和仪器来研究中医。

    我想,那些为中医研究着急的朋友们,也要有耐心,越难研究的对象,其前途越大。难关终是需要时间才能克服的。

    屠呦呦的获奖为中医药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为中医药发展带来了希望,更成为了中医药的骄傲。

    《诗经》“鹿鸣”中的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屠呦呦就正是这样一头一生“食野之蒿”、“德音孔昭”的鹿。她吃的是蒿草,挤出的是奶,是拯救万民的药。

    今天,我们真心诚意地为她欢呼,为她骄傲;为中医欢呼,为中医骄傲! (马伯英 英国中医师学会会长)
, http://www.100md.com
    评论摘编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衷心祝贺屠呦呦女士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将令科学界更重视中医药。屠女士摘得诺奖,证明结合中外优势是一条成功之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医药人的自豪。中医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传承好才能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借助科技提升中医药学术,发展创新。固守传统,拒绝现代科技,中医药的发展只能是空话,只有踏实务实才能成功。

    新闻评论员曹林:作为中国女性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让我们共同以阳光的心态好好庆祝:为她点赞、为国家在科研发展上取得的里程碑而自豪!
,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处长李杰: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少些浮躁,真正采用科学的态度去深入研究才是正道。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家共同思考,共同努力,准确定位,我坚信中医药会进一步焕发勃勃生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屠呦呦获诺奖,对找回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和主体自觉,对找回中医文化意识,作用都是巨大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师邓勇:屠呦呦获奖是中国传统医药在科研方面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也改变了传统医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为传统医药走向国际化作了很大贡献。

    本报记者 栗 征整理

, http://www.100md.com     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这个国庆长假中令人振奋的喜讯。但喜悦之余,也出现了各种不同声音,争论最多的是诺奖该不该给中医记功。

    获得诺奖,“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的背后,折射出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之争。近百年来,西医东渐,占据国内医学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诺奖论功行赏,反对中医的人自然不愿给获奖成果贴上中医的标签,而力挺中医的人则认为当之无愧。

    中西医的撕裂发展到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其实,不妨听下国际上的评价:青蒿素,这种中草药和西医技术和标准结合获得的抗疟疾药物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拯救全球数百万人,得到了全球的认可。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17个字给了屠呦呦灵感,最终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但最终的成果不属于中医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
, 百拇医药
    也就是说,青蒿素成果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西医或者是中医,极难取得如此世界级的成果。争论诺奖是谁的功劳,只是无谓的舌战。屠呦呦获奖,不只是中国大陆科学家诺奖零的突破,更是对中国世界级贡献的认可。作为中国人,自当开心地庆祝,又何必纠结于此呢?

    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为医改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中国式解决办法。当然,中国式解决办法离不开中医药。正如屠呦呦所言,“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中医药是世界医学中无与伦比的宝藏,目前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打开这个神秘的匣子,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中医药界需要打开封闭的围墙,敞开胸怀接纳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

    青蒿和青蒿素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代表着迥然不同的医学理念。青蒿是中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提示着研究中医的方法。研究中医挖掘中医的宝藏,什么样的招都可以用,目的是寻找打开宝库的钥匙。
, http://www.100md.com
    有人担心,屠呦呦的获奖容易使中医发展迷失方向。甚至还有人极言之,诺奖不是强心剂,反而可能是中医的一次致命打击。这些话尽管有些危言耸听,却也并非毫无道理。中医西医不同,中药西药有别,二者的发展规律不同。如果把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模式,误认为是中医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弃中医药有效合理的众多其他方法和思维方式于不顾,如此发展决非中医之福,也是屠呦呦等科学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今天,在西医强势地位的影响下,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的地位,西医成为科学化的唯一标准。事实上,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对于医学规律的认识都远未到完善的程度,大家像在二维空间中看三维物体一样理解彼此,自然难以得出完整和正确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片面以西医标准去校正中医这只脚,往往容易削足适履。正因如此,从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到今年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一直希望中医药发展有新的激励机制。中医发展不需“西化”的鸡血刺激,而是更需要中西开放包容的携手突破。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让中国之蒿走向了世界。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历久弥新的中医才能永葆生机。(作者系《人民日报》记者) (王君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