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2547174
诺奖背后的“青蒿团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3日 生命时报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及另两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因发现青蒿素获奖的屠呦呦,既非两院院士,在公众眼中也不太出名,为何能够拿下诺贝尔奖?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屠呦呦同事,以及曾参与青蒿素研究的科学家,为您一一讲述。

    不幸患上肺结核,却引发对医药学的兴趣

    和其他人一样,屠呦呦也是在10月5日当天,通过媒体才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于获奖自己有些意外,却又觉得在意料之中。“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所以能获奖不意外。”她说。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父亲给她取名“呦呦”,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没想到,屠呦呦就这样与青蒿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16岁时,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经过两年多的治疗,她才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也就在这时,她对医药学产生了兴趣。高中毕业后,屠呦呦毅然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后被分配到正在筹建中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1965年起,她转而从事植物化学研究,之后参加了“523”战备项目,并最终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人物之一。2011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了具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