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信息
编号:12547423
中医医院周刊 总第8期 等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医院周刊 总第8期

    安徽太和县中医院集团紧密化 发展后劲足

    

    

    聚焦县级中医医院系列之集团发展篇 编者按:医疗资源整合、组建医院集团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热门话题,不少地方纷纷拉开了集团化发展的序幕。在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的指导部署下,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医院组建了三院、四公司的太和医疗集团,其集团化发展的改革和探索过程或许能给其他公立三甲医院提供发展的思路和经验。
, 百拇医药
    在太和县医养院宽敞舒适的居家养老房间里,徐奶奶正悠闲地绣着十字绣。本报记者 向 佳摄

    作为全国首家县级三甲中医医院,安徽太和县中医院的发展经验成为全国中医医院发展的学习典型。在接待络绎不绝参观学习的兄弟单位的同时,太和中医院还在不断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少与时俱进的新经验。

    医养结合担起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走进徐奶奶的房间,温馨淡雅的屋子里精心布置了许多绿植花草和字画照片,徐奶奶正在客厅悠然地绣着十字绣,里屋老伴钱爷爷正在上网,厨房里还飘来阵阵饭香……

    这里并不是徐奶奶的家,而是太和医养院居家式养老的房间。

    "到这里连厨房餐具都准备好了,来了就能入住,孩子过来还可以打麻将、做饭。" 76岁徐奶奶高兴地拉着记者参观自己的"家",这里不但配备了空调、电视、电脑、电话、麻将桌、餐具厨具,床头还安装了呼叫铃,医护人员24小时有人值班守护,老人们住得舒心又安心。"我家里一个大院子,十几间房子我都不住了,因为邻居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太寂寞了,而且看病麻烦,这里真的是养老好去处,我都大力推荐给我的朋友。"徐奶奶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 百拇医药
    完全由太和县中医院托管的太和县养老院,共有309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电视、空调等设施,还设立了专门的营养食堂、书画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逢年过节都会举办丰富的文娱活动,在护理上则分为居家式养老、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临终陪护等几类,并随时提供专业的老年护理和健康指导。

    87岁的张奶奶则在太和医养院住了4年多,从最开始设在医院内部的养老院开始,张奶奶就体会到"医院+养老"这一模式的便捷性。"身体有不舒服医院第一时间就解决了,孩子们还没赶到医院呢该做的治疗都做上了。"张奶奶说,医护人员对老人们的关爱也让她感动,"天热让我开空调,怕我舍不得用电,关节不好的又想办法调到一个大家都不开空调的房间。"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老人住得舒心。

    让老人们赞不绝口的不仅是这里的环境、设施和服务,更是背后依托的强大医疗后盾--太和中医院。据医养院院长王敏介绍,医养院目前配备了管理人员12人,生活护理人员46名,26名经验丰富的大夫和护士,不仅24小时有医务人员值班,而且每天早晚都会对住在这里的207位老人逐一进行查房、查体,老人稍有不适随时可以找到医生。
, 百拇医药
    "医院办养老院的最大优势就是治疗特别及时,有任何不舒服随时都可以找医生解决。"老年病科主任朱伟说,一般较轻的症状就地治疗,且医院还在开药、打针等报销上给予倾斜,如有危重、疑难等病症则第一时间通过绿色通道转到主院。

    太和中医院在这里专门设立了老年病科,80多张病床,最多的时候住到96人。老年常见的腰腿痛、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多种中医疗法进行针对性治疗。而且这里的病人转到医院都开通了绿色通道,检查、治疗、手术等都优先,而且医院一直奉行"有钱没钱,都给治疗",经常子女没到就已经把老人抢救过来了,子女对此都特别感谢。随着周边的村庄、社区居民到此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未来这里将有望成立一个以老年病为主的二级医院。

    早在2000年,太和中医院就开始办老年公寓,"一开始很多人反对,但从长远来看对医院老年病专科、慢性病的治疗等都有好处。"太和中医药集团董事长、太和中医院院长李福同说,这项工作为政府排忧解难的同时也体现了医院公益性,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 百拇医药
    2014年11月,医养院搬入目前的新址,太和中医院投入1000余万元将原先政府闲置的养老院改造升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太和医疗集团还托管了光荣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社会福利机构,并运用其医疗优势办成了医养结合的典范。

    自营中药材保质创收

    作为一个诞生于欠发达地区的全国首个县级三甲中医医院,太和县中医院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字特色,打造"名医、名科、名院"一直是医院的核心方针。但在李福同看来,"三名"战略还需加上"名药"作为保证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医生再好,开的药方不起作用也不行。不能保证饮片质量,就难以提升医疗质量。"李福同说。由于太和县毗邻药都亳州,因此在多年采购中药饮片的过程中也发现市场上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掺假售假的现象。"要想药不假,只能自己弄!"对于保障中医疗效和医疗质量的药材,李福同态度坚决。
, 百拇医药
    "这是云南文山的三七,这是甘肃定西的黄芪。"在金正元饮片公司的药材原料仓库,负责人许广华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2010年,医院注资成立金正元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医院使用的中药材从过去购买成品饮片改成到全国道地药材的产区购买原料、自己加工生产。这位曾经医院药剂科主任,如今自己到全国采购道地药材,不怕山高路远只为追求药材的道地性。"从源头抓起,每一个环节都在自己的把控中,这样才能真正确保饮片的质量。"许广华说。

    为了保证质量,李福同在投入上从不吝啬。为了提高中药材检测水平,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药品检测中心,配备了高效液相、原子吸收、紫外检测仪等最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可检测400多种中药饮片的含量及重金属等毒性物质。

    2013年10月,金正元通过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如今,这家药材公司在首先保证集团医院使用的前提下,已初步推向市场,面向全国出售优质中药饮片。

    "虽然在市场化方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但公司背后依托的'太和中医院'这一品牌效应已经显现。"许广华说,医院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使得公司生产的饮片很快打开市场,获得一些兄弟单位的认可。
, http://www.100md.com
    对于未来公司的发展,李福同也向国内的兄弟单位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虽然自己开办饮片公司能够更好地把控质量,但成本也比较高,更适合几家大型的中医医院共同来办。"李福同说,他们已经开设了加盟业务,欢迎有意向的中医医院与他们合作、共赢。

    集团发展升级整合医疗资源

    除了在养老、中药产业等方面的布局,太和中医药集团最核心的业务仍然放在中医医疗方面,而成立集团最大的动作,就是正式托管临近的界首市中医院。

    这是在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推进皖西北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探索新模式"指示下进行的探索,太和中医药集团在完成本市区域内中医药相关机构的整合后,开始逐步向区域外拓展,对区域外的中医医院进行托管或提供管理技术服务。界首市中医院是向外拓展的第一步。

    医院托管界首市中医院有天然优势,因为此前界首市约有20%的病人已经是太和县中医院的"粉丝",寻医问药多主动"舍近求远"到太和县中医院诊治。目前占地129亩的界首市中医院新大楼已经基本完工,规划建设中医药治疗区、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养生会所、老年公寓四个区,总投资3.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医疗区8.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老年公寓1.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700张,总投资2.5亿元。预计今年11月份可以投入使用。
, 百拇医药
    事实上,"医联体"的理念李福同早在1997年就开始探索。当时医院与蒙城、临泉中医院等30多家医院形成了松散型的皖北医疗联合体。虽然一开始效果不错,但随着几家医院领导的更换,合作协议也成了一纸空文。

    "松散型的联合,不论是混合制还是股份制,都容易在利益分配上产生矛盾,因此成功几率较低。"李福同说。

    因此,托管界首市中医院最终是以整体托管的模式展开,采取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分别由太和县中医院职工、界首市中医院职工、金正元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金正元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太和中医院职工控股。集团向界首市中医院派出一名执行院长、2名副院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管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创造良好的效率和效益,人事的进出、物资的采购等工作则由集团统筹安排,从而实现精兵简政、轻装上阵,提高工作效率。

    "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了医院发展,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费用的限制,医院要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李福同坦言,集团化发展的种种尝试虽积累了些经验,但实属生存和发展压力下的无奈之举。由于当地新农合报销金额的限制,太和中医院每年仅此项就有3000多万元的亏空,再加上药品实行零差价、服务性收费难以提高、政府投入不足等压力,唯有主动出击,通过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才能自力更生实现医院的持续、快速发展。
, 百拇医药
    整合优势打造医联体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未来太和中医医疗集团将形成以医疗为主,集养老、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和产品研发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预计通过3年的运作,集团总产值将可达8~10亿元。 (向佳)

    建紧密型医联体难在哪里?

    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是指在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重点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形成的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一家三甲医院与一家乡镇卫生院形成紧密医联体,能否把乡镇卫生院"重点帮扶"好?为何一些紧密医联体容易走进"形式主义"的怪圈?

    首先,双方发展目标难以连在一起。三甲医院多以诊疗疑难杂病、科研创新、专科专病等为主,乡镇卫生院则以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全科医疗等为主,要让他们紧密连在一起,难度可想而知。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双方人员结构难以连在一起。三甲医院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大都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必然其认识问题和看待医学未来发展等的眼光要远一些。相反,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都是一支以中专生为主的"民兵",资质上绝大多数都是执业助理医师,较少有人获得高级职称资质。二者沟通容易产生一定"代沟"。

    最后,双方的时间和空间难以连在一起。一方面,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时间较为紧张,他们既要从事一线诊疗,又要承担科研任务,甚至有很多学术交流等,必然到乡镇卫生院"重点帮扶"的时间较少。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三甲医院属于功能齐全的综合医院,各种辅助检查以及硬件设备都能跟上时代步伐,加上其医务人员起步高,具有共同协作能力,而在设备落后的乡镇卫生院就难以实现这样的协作。这需要三甲医院派出师资力量对基层医务人员展开规范化培训,增加上下协作和沟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总之,要让乡镇卫生院真正能与上级医疗机构紧密连在一起,要走的路还很长,比如乡镇卫生院人员的性质应该与上级医疗机构统一化,形成科室对口的"一对一"式长效帮扶,让乡镇卫生院医生与三甲医院医生之间能畅通无阻地在两家医疗机构之间"来去自由",最终带动技术、医德等共同进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紧密医联体。 (梅松政)
, 百拇医药
    锦旗背后的医者仁心

    走进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悬挂在墙上的锦旗、陈列在柜子里的感谢信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送来这些锦旗和感谢信的人,有青年,有老人,有本地居民,也有省外的打工者;这里没有手术红包,有的是凝聚患者感恩的锦旗和信,有的是患者及家属满意的微笑。让我们听一听这些锦旗和信背后的故事。

    被退回来的红包

    忙了一整天的医院党办沈主任刚刚想坐下来喘口气, 就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原来是外科的赵军超中医师。

    “沈主任,这是我的一位潘姓病人送给的一张500元购物卡,我再三婉言谢绝,都推辞不掉。他患巨大腹股沟疝需要手术,如果强硬拒绝,我担心病人对我们不信任,怀疑我们的不尽心尽力手术;若接受,是对我们医务人员神圣职责的亵渎,因此我想还是将它上交至医院党办最为恰当。”赵军超说。
, http://www.100md.com
    10天后,这位患者将要出院了,医院党委副书记王纲和沈主任一起,带着患者的500元购物卡前往病区,看望了潘先生,并将购物卡退还给他。王纲代表医院感谢患者对中医院的信赖,同时也表示治病救人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患者的康复是医护人员最大的欣慰。

    “患者与家属的感谢之情其实并不需要财物来表达,尊重和理解更能为我们创造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赵军超的这席话,让在场的患者们深受触动。

    一场红包拉锯战

    “我是真心想表示感谢,没想到送了3次,杨医师都没收。真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是熊先生看着自己没送出去的“红包”发出的感慨。

    这场“红包拉锯战”是这样的:“杨医生,这个意思意思,您就收下吧,您要是不收下,我们都不好意思了……”“医院有明文规定,我们不能随便收取你们患者的东西,心意领了,东西就真的不能要了。”反复推拒后,杨医生箭步离开了病房。这一幕情景发生在综合病区病房中,一个中年男子拿着一个鼓鼓的信封,3次表示要杨医生收下,但都被杨医生婉言拒绝了。
, 百拇医药
    杨医生名叫杨艳,是海盐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医师。今年8月,熊先生因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要求康复训练治疗,于8月初住入中医院针灸推拿病区,期间杨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为表心意熊先生让家人把一个放有两千元人民币的信封给杨医生,一来以表感谢之情,二来希望住院期间能多行方便,多多照顾。但杨医生本着医生的职责,婉言拒绝了患者的“好意”。

    每天上演的平凡故事

    这一天,医院院办来了两位手捧锦旗的来访者,一位是白发苍苍的老伯,另一位是四川口音的大姐。两位一进门就“谢谢”不离口。

    工作人员还以为他们是约好一起来送的呢,一问才知,老伯的锦旗是送给内科的,四川大姐的锦旗是送给骨伤科的。

    老伯先开口:“我母亲100岁了,长期心脏不好,以前在人民医院和嘉兴也看过的。看着老母亲难受,我们做子女的特别着急。这次到中医院来,医生向我们说明有胸腔积液,征求我们同意后为我母亲做了穿刺治疗,现在好多了。我母亲岁数大,以前医生都不敢做呀。是你们内科万医师高超技术和全体医护人员的耐心负责,治好了她。明天我们就出院了,我母亲叫我一定要来感谢一下。”
, http://www.100md.com
    四川大姐接过话:“是呀是呀。我老公出车祸的时候我吓死了,我们是普通打工的,在这边又没有什么亲戚。可是到了你们中医院,医生、护士都对我们这么好,又耐心又亲切。我老公也说要好好谢谢你们呢。我这里还写了一封感谢信,我不太会写,不过,就是想谢谢。”

    院办室工作人员请他们坐下,并请来他们的主治医师与他们交流。这样的场景,就像是家人间的合照,如此温暖。这一声声朴实但却发自内心的感激,这一幕幕平凡但却动人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中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上演。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护人员,每一个海盐中医院的职工都明白:每一个来到医院的患者,他们的经历不同、病况也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和唯一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帮他们治愈疾病,解除痛苦。

    我们医护人员,每天工作的意义就是用自己的医术和心中的爱去抚慰病人和家属,守护他们平安。疾病,带来痛苦,而我们医护人员,是可以助他们和疾病抗争的人。每一个患者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默默承受着从物质到精神的重重压力,只有妙手仁心能保患者安健,只有体贴备至才能为他们减压。 (步有怀 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
, 百拇医药
    他是首位在法公立医院行医的中医师

    

    近日,一位青年中医师的身影常常活跃在中法合作交流的舞台上——在第六次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学术会议上受邀进行专题交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合作协议签字会上做专题汇报。他就是法中卫生部中医药合作计划中方派遣医师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陶枫。

    陶枫(右二)与曙光医院内分泌主任陆灏(左一)在比提耶-萨勒伯特以艾儿医院与两位法国专家合影。

    2007年,中法政府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书。随后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希望研究中医药在干预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并列入2010-2014年发展战略计划。经过法国专家们的实地考察和层层筛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陶枫成功获得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学医院比提耶-萨勒伯特以艾儿医院营养与代谢病科提供的法国住院医生职位。
, http://www.100md.com
    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是全法国规模最大、临床医疗活动覆盖领域最广、教学和科研能力最雄厚的大学和公立医院管理机构。作为其下属之一的比提耶-萨勒伯特以艾儿医院实力也相当雄厚,拥有1603张病床和171张留观病床,77个临床科室组成8个临床中心和3个临床医技中心。其中营养和代谢病科(群)是该院的重点专科群,科室主任是法国国家肥胖计划首席科学家以及现任的欧洲肥胖协会主席。

    作为首位在法国公立医院担任住院医师的中医师,陶枫在为期一年的工作中不断迎接挑战。他参与科室对病人的医疗和肥胖外科手术;协助医院对筹建中的“中医临床治疗与研究中心”进行构思与项目实施。申报并完成相关研究课题;在一周的日程安排上,他上午要参加病房查房、联合交班、联合门诊等,中午要参加各专科的工作,下午要开设独立门诊;他还参加了巴黎五大内分泌代谢专业课程学习,获得了法国内分泌代谢专业高级专科医师的资质。

    通过参与法国医院对肥胖病人的诊治全过程——从门诊、日病房、周病房到营养指导、心理评估、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陶枫认为,法国医院对肥胖病在治疗理念、方法学和组织架构方面是十分先进的,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前沿,是值得中国医生学习和借鉴的,而其中对病人的整体性和综合化治疗理念更是与中医理论相契合。他借鉴其长处,发现其不足,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信心。
, 百拇医药
    在法期间,陶枫申报的课题《中医证对肥胖表型的贡献》获得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正式立项,对临床表型比较领域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初步阐明西医表型(尤其是生物学特征及脂肪组织解剖表征)和中医诊断表型(证)的联系。他通过收集150例法国门诊病人的数据,发现法国肥胖人群中医证的特点,即证候要素以气虚为主,多累及肾。聚类分析发现4种主要证型,其中肾虚水阻型患者体重指数、体脂含量及分布、能量代谢、脂肪细胞大小等表型存在特征性改变。该研究结果获得法国同行关注,被欧洲肥胖病协会2013年会录用,并参与大会交流。

    通过研究,陶枫感到课题研究是促进中西医交流的重要途径,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十分重要,课题研究方向最好既能突出中医特色,又能符合现代科学的阐释体系,只有让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理解和认可的研究,才能促进中西医的交流。另一方面,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与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的融合交汇。

    在法国医院独立开设门诊期间,陶枫会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具体的中医药介入的适应症,运用简便易学的中医技术(药茶、耳穴、八段锦、五禽戏),为病人缓解症状、体征,扩大中医影响。他发现,除了当地华人以外,法国人对中医的认可也在逐步加深,其实他们也需要有资质和专业的中医师为他们提供治疗方案,帮助他们解决更多问题。正是由于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可的加深,陶枫所在的公立医院的病人要求医院能设立长期中医门诊,而这也为今后双方长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陶枫认为,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发展中医药的趋势,在当前阶段,由于西方大部分国家对中医药还缺乏基本了解,所以求同存异,加深了解很重要,要学会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方向。 (王姿英)

    一封七言信,一份感恩情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骨二病区收到一封押韵的感谢信,赞扬李青忠主任医师及全体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服务好,随叫随到任劳怨;环境卫生又干净,食堂饭菜更可口;问长问短不摆谱,医术精湛人人夸;医德高尚数一流……”细细品读此信,我们内心激动不已,为得到病人的理解高兴,为骨科团队的医术医德喝彩。
, 百拇医药
    事情要追溯到2014年12月,张先生因车祸致右踝部骨折、右足跟皮肤挫裂伤入住骨二病区。张先生本是湖北荆州人,在嘉善西塘工作,住院第二天就想回嘉善或荆州治疗。李医师考虑到病情,与患者多次沟通,分析利弊,劝说其病情稳定后再回当地。数日治疗后,张先生被李医师及骨科医护人员负责的态度所折服,决心留在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经过20多天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治愈出院了。

    转眼,半年过去了,张先生骨折完全愈合,可以取内固定了。通常取内固定手术简单,很多人都在当地治疗。李医师也没有想到张先生会特地赶来,而张先生却说:“虽然路途远、不方便,但在中医院住院我更放心。”为了表达谢意,张先生曾多次试图给李医师送红包,但都被坚定拒绝了。这次出院后,张先生专门写了感谢信送到骨二病区,感谢医护人员精心、细致的护理及治疗。

    在骨科病区,像张先生这样的出院后再次来院就诊或带亲人来看病的情况还有很多。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鼓励与肯定。我始终相信,只要真心付出,总能得到尊重和理解,医患关系也会更和谐良性地发展。 (诸丽华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骨二病区)
, 百拇医药
    为了一名中医护士的生命

    近日,记者见到了8月18日康复出院的吉林省抚松县中医院刘雪飞护士,发生在她身上的为了挽救其生命而接力寻找“熊猫血”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她和她身边的人们。

    7月21日,抚松县中医院护士刘雪飞在去往安图县的路上发生车祸,造成盆骨骨折。经安图县人民医院救治后于22日转院至抚松县中医院。由于刘雪飞血色素极低不能进行手术,急需输血,但经过验血发现刘雪飞是Rh阴性血,这种血型十分稀有,俗称“熊猫血”,血库没有备血。如果找不到匹配的血源,刘雪飞就无法进行下一步治疗,她的生命面临极大危险。刘雪飞身体不好,曾经接受过“熊猫血”血友的帮助,她还知道有个血友群,但她不想总是被人帮助,就没有加入该群。

    7月23日晚8点30分,抚松县中医院的一位同事在医院内部微信群里发求助信息:抚松县中医院护士刘雪飞生命面临危险,急需“熊猫血”救助。全院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约而同瞬间刷爆微信朋友圈,一同寻找血源。这条消息被接力转发,短短几小时就被转发了2万余次。
, 百拇医药
    陆续有好心人打来电话询问情况,不到一天时间,来自全国各地要求给刘雪飞献血的爱心人士的电话号码就记了满满一本。7月24日,医院成功找到与刘雪飞血型相匹配的多个献血者,经过筛查术前术后共计输血1400毫升。7月29日下午,刘雪飞顺利完成手术。

    “非常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以及社会上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特别是给我献血的人,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刘雪飞在医院微信群里发表感言。 (李晓峰 崔巍)

    李福同:打造县级中医院传奇

    36岁当院长,一干就是32年,这样的经历并不多见,但让李福同称得上“传奇”的,是因为他带领一家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中医院起死回生,开创了无数改革奇迹,并成为全国首个县级三甲中医医院的人生经历——
, http://www.100md.com
    太和县中医院的职工喜欢把院长李福同称为“李叔”,和这个医院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样,所有的员工在李福同眼里都如同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孩子也尊敬和仰慕这位带领医院创造传奇的长辈。

    李福同一有时间就喜欢在医院里转悠,现代化的医院大楼和古色古香的牌坊、长廊、假山、荷塘,这是已经完全不是32年前的模样。

    创业之艰难

    “当时的院区东临清真寺,西靠尼姑庵,南接天主教堂,北至古老城墙,毫无发展空间。”院长李福同至今还记得1983年临危受命出任院长时的场景,只有三排破旧病房、20多间门诊的医院,年门诊病人2.7万人次、出院病人不足1000人,业务收入20来万元,可谓经济亏损,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业务萎缩,设备简陋,人心涣散。“留在这里必死无疑,要想发展必须搬迁!”军人出身的李福同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果敢。

    “地在哪?钱在哪?”面对医院职工的质疑,李福同一方面做好职工们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光是请求搬迁、申请批地,李福同就跑了上百次阜阳市,有时为了等一个市里的领导,李福同在门口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那年的大年三十,李福同守在县委书记家里等候了几个小时,被李福同的执着打动的书记终于同意将一家宾馆的建设指标转给太和县中医院,并批复了8个大字:同意搬迁、资金自筹。
, http://www.100md.com
    当时的条件下,“自筹资金”四个字背后,承载着一代人的心血与汗水。李福同从省卫生厅争得10万元的支持,又到各个单位寻求支持和帮助,再发动全院职工开展捐献活动。费尽周折拼凑起来的钱,李福同用起来格外珍惜。建院过程中,为了降低造价,基建工程包工不包料,李福同提出“自己动手”的口号。李福同带头利用午休和晚上下班时间干活,买砖、垒墙、缝制被子等,能自己做的工作全部是职工自己动手,常常忙到夜里一两点。有一次,李福同与后勤股长去淮北买水泥,为了节约80元装车费,两个人冒着零下几度的低温扛着水泥袋装车,累得满头大汗。

    就这样,1840平方米的门诊楼、2540平方米的医技楼、2400平方米的辅助用房,一年时间就全部建成,共节约资金60余万元。建筑用的1万多吨黄沙全部由医院职工卸车;建楼用的砖头也全是他们一摞摞抬上脚手架;门窗、水电安装也都是自己动手完成;李福同还带领职工用古法打井,愣是挖出了河流形成了美丽的景观,一座花园式的医院在荒滩上诞生了。

    无时无刻不在创新
, 百拇医药
    面对刚接手医院时举步维艰的局面,李福同从上任之初便开始了改革的步伐,不少举措在当时开创了先河,至今看来也都有很深刻的意义。

    李福同打破常规,率先把“包”字引进医院,首先对食堂、茶房、洗衣房进行承包,进而对相关科室实行责任承包。仅半年时间,全院的经济收入就翻了一番。“包”字使职工尝到了甜头,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医院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

    当时医院入不敷出,职工的工资发不了,李福同强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环境下可谓“破天荒”式的改革。李福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临床一线和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的岗位倾斜的分配原则,以门诊量、床位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率、优质服务等指标作为核算要素实行岗位浮动效益工资制,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破天荒”的改革还包括人事制度、职称制度等改革。
, http://www.100md.com
    当时求贤若渴的李福同向上级卫生部门申请分配人才,但分来的却多是专业不对口的勤杂人员。原来,当时太和县中医院属于自负盈亏的集体性质,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来。不服气的李福同断然拒绝了卫生部门分配的人员,自己去挖掘优秀的中医人才。

    上世纪60年代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都主动到农村工作,而这批扎根基层10多年的人员都已经是基层卫生战线中的骨干。李福同正是看中了这些人才的经验与能力,不辞辛苦一趟又一趟地到乡镇向他们发出邀请,很快便从基层挖掘了一批中医骨干,医院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但由于体制限制,医院的集体性质解决不了干部身份的工资问题,李福同又大胆地提出自己定工资,从而突破了工资体制的局限。

    当时医院没有科主任、护士长,因为这些都需要卫生局批准,李福同焦急地等待了8个月也没有看到批复。“他们不批我批,他们不承认我承认。我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中医院的护士长。”李福同大胆起用几位有技术专长的年轻护士担任护士长,又先后聘任中医师王启典、中西医结合医师哈继忠等几位业务骨干为副院长。这一改革打破了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院科两级管理人员中,工人身份的职工占了三分之一。
, 百拇医药
    从那时起,医院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在定员定编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岗位,择优聘任;实行工勤人员双向选择制,通过转岗、内退等途径减员增效;实行全员聘用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增强了全院职工危机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医院干部职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医院从此逐步走出困境,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敢为人所不为之魄力

    一方面抓医院的内部管理和内涵建设,另一方面李福同则不断求新求变,积极地宣传医院、吸引患者。

    为了美化医院环境,李福同带领职工修建了华佗广场、文化长廊、牌坊、假山、凉亭等,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的县城还没有公园,太和县中医院里花园式的院区成为百姓爱逛的“公园”。李福同还在花坛建起了猴园、鸟园、鹿园,更是成为县城乃至整个阜阳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当时整个阜阳市都没有动物园,很多家长周末带着孩子来观赏动物,节假日还有不少人到医院拍照留影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坛草坪、猴园鸟园……太和县中医院环境优美的美名就这样传播开来。
, 百拇医药
    当时太和县城不大,中医院的新址位于当时县城的西南角,再加上80年代的县城根本没有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人们就医十分不便。在与交通管理部门协商后,李福同办起了公交公司,医院出资购置了9辆公交车,在县城里巡回开,招手即停,看病、探视都很方便。同时,医院还办起了文工团,文工团去周边乡镇巡回演出、义诊,宣传中医院。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面临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李福同又推出“急诊四免”,引起不小轰动。“四免即免电话费、救护车费、挂号费、抢救费,直到现在我们的救护车还不收钱。”李福同骄傲地说。

    医院发展了,但李福同深知皖北、豫南等地区的患者经济基础差,因此他在关注弱势群体、救治贫困患者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早在2000年,太和县中医院就设置了30张扶贫病房,每床每天只收3块钱,还提供免费的水、电、炊具、被褥、电视等用品;从2004年至今已举办了12次中国红十字会“胡大一爱心工程”大型义诊活动,累计义诊人数达2万多人次,总减免费用达90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 http://www.100md.com
    在购置检查设备的问题上,李福同更是体现了敢为人先的果敢和魄力。1990年购置钴60、模拟定位机,1992年上CT、1994年上核磁共振,比阜阳市里的医院都要早2年~6年不等,但当时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崇洋媚外”。一次会议间隙,李福同将这些疑惑向时任国家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进行了汇报,张文康明确表示:“这些设备不是西医、中医的问题,是中医望诊的延伸。”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李福同认准的发展道路更清晰了,他又先后购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血流变仪、细菌分析仪、高压氧舱等一系列设备,在太和县周边的皖北、豫南、鲁西等地区开创了先河,产生了极大反响。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李福同还主持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争创“无吸烟、无接受吃请、无收受红包”的三无医院;规定接到急救电话5分钟内必须出车;一般手术必须入院3日内完成;为了兑现无假药、无过期失效药品的承诺,李福同曾一次烧掉价值近万元的过期药品。正是一次又一次地大胆变革和创新,太和中医院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自身也得到跨越式发展。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太和县中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127亩、固定资产达4.1亿元、开放床位1700张、年门急诊病人67万人次,出院病人5.4万人次、正式职工1430人的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首家县级三级甲等中医院,并以其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在全国业界享有盛誉。

    回顾过去,李福同有太多的故事和感悟;展望未来,李福同还在为新成立的太和中医药集团探索和引航,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向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