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2547227
@微博·中医药(201508至201510)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微博·中医药

    @贠克强

    中医理论也是逻辑思维。我们中医人在解读的过程要尽量结合临床,追求严谨、务必实在、逼近本真,而不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更不可做无根无据的随意发挥。我们每一个中医人要有这个责任这个担当,因为关乎自身事小,但如误导了中医后学事大。

    @选择中医-董洪涛

    中医有至少两千年的历史,其中蕴藏着数不清的宝贝。中医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以及极为高明的六经体系,还有指导针灸临床获得突出疗效的经络理论,这些都是我们中医人的金饭碗。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赵进喜大夫:

    中医药走向国际,让西医同道了解我们,让外国人了解我们,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走出去,请进来,增进中西医了解,加强国内外交流,才能让中医药真正走出国门,服务全球,让全世界都来关注中医药。

    仝小林北京:

    中国之国医要真正走向世界,还有很远的路。要想加快进程,有三个重要环节。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前行是必要的铺垫;其二,以医带药,让人们实际体验感受到中医的疗效,是传播的关键;其三,中药种植的国际标准化和制药的国际标准是占领全球中药份额的基石。

    选择中医_董洪涛:
, 百拇医药
    中医不仅是医学,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向国外推广中国文化,既包括饮食、语言、儒家思想等,也包括中医。中医迈出国门,不但可以用神奇的医术让外国人折服,更可以树立中国文化的形象。在国外工作近十年,我体会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针灸方便、实效,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其推广远较中药为容易。在奥地利我们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也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每年接诊大量的病人,自觉治疗效果还算满意。我们的病人除当地人外,还有不少来自德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

    王敬刮痧:

    国外文化与科技比我们好的部分如西方科技,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要与之接轨,不但要学习要接轨还要有青出蓝而胜于蓝的信心,这是一种自信。但我们中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如中医,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标准及游戏规则,向世界推广,让国外与我们接轨,这也是一种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自信才行啊。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选择中医_董洪涛

    一般人都认为《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中医的经典,因为对中医没有兴趣,因此,也不愿接触《黄帝内经》。其实,这是一部以医为主,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心理、气候、气象等学科的探讨天地人化育的生命科学巨著。正如南怀谨所说,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的书。

    @颜新好大夫

    现代的中医应该具备基本医疗常识,了解病人的既往史、现在史,这与运用辨证论治的中医主体思想解决问题并不矛盾,为我所用。

    @赵进喜大夫
,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弘扬鉴真东渡的精神,学习西方传教士的奉献态度。只有敢于奉献,让世界人民体会到中医药的疗效,才能促进中医药文化被认可以致弘扬全世界!吾辈责无旁贷!

    @微博·中医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文化的精髓在于:以道论医。若能知道,既可长寿,又能诊病、论病、治病。以道论病,不但关乎人体生理病理,还包括天地之道;以道治病,不是孤立地治病,而是平衡天地人三才,借天地之道以恢复人的健康。正如《内经》所说: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这是每个中医人都要达到的境界。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肖相如

    中医院校毕业,中医机构工作,有中医职称,就是没学好《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医高职称“科学家”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就是疗效越来越差,其根源就是对经典的轻视。经方热说明大家想提高疗效成为好医生,成为合格医生的唯一途径就是学好经典,经方热要回归到经典。

    @贠克强

    中医的疗效评价首先应该是患者自我感觉的舒适度、吃喝拉撒睡的恢复度,其次才是微观之功能状态、异常指标及脏器组织修复的改变,也就是先考察患体“内生态”阴阳之气(即“气层面”)动态平衡的恢复度,于此基础上方可考察微观因子及结构(即“器层面”)的修复度,因此,单靠数据和证据来评价乃误入歧途。

    @贾海忠
, 百拇医药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诊治指南,弥久灵验,可惜精研者太少了,呼吁中医师要熟读经典和名著,不要愧对“中医”称号。

    @微博·中医药

    @赵进喜大夫

    中医药教材编写应该更传统,突出经典传承;更现代,展示最新成果;更实用,要有可操作性,以提高学员中医临床思维与解决问题实际能力为中心,如此才能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颜新好大夫

    医案要好好写,无论多么忙。写的过程是在思考、分析,在最后描述舌、脉时应该有了决定。病因病机的界定是对医生诊治能力的考验,直接引出了后面的治疗方案。如果医生写了舌、脉但没有病机分析,甚至用药南辕北辙,起码他的基本功是不过关的,遑论其他。
, 百拇医药
    @傅延龄

    医者不能不懂药;中医一定要具备许多中药学科的知识。我要求我的学生一定要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课程。如果可能,还应选修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学习一些必需的中药学科知识,这对于学好中医,做一名好的临床中医大夫具有重要意义。古代中医往往都是自己采药、加工、炮制、制药。医药原本一体。

    @仝小林北京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乡村。乡医,是中医发展的汩汩甘泉,源头活水。因为他们活跃在中华大地,生活在本草中。

    @微博·中医药
, http://www.100md.com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我观察到,不少读过中医学院五年的学生对于中医的理解与感悟尚不如中医爱好者,难道专业比不过业余吗?分析其原因,一则兴趣使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兴趣不到,动力不足,变成被动学习中医,其结果可想而知;二则人生经历不同。当经历过人生磨砺,体验过病痛折磨后,人会更成熟,从而更执着健康。

    @仝小林北京

    农村的乡医,有许多在大病、急病的诊治上,身经百战,非城市医生所能比拟。他们的临床水平,在许多方面远远超过三甲医院的那部分西药为主加点中药作陪衬的中医。我们不仅仅要培训乡医,更要看到农村是城市中医师的最好的临床培训基地,是一片沃土。

    @中医肖相如
, http://www.100md.com
    所谓“经方热”告诉我们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人没学好《伤寒杂病论》,临床疗效不好;学的比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好。这也算找到了方向,所有中医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先背《伤寒杂病论》,背会了再试着在临床上用,再去理解,李克绍就是从“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开始的。

    @微博·中医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治病,到底要不要用毒药?一种说法:毒药伤正,治病当以扶正为先,正足则邪自退,能不用尽量不用;另一种说法:当正虚而邪盛时,先需攻逐邪气,邪去则正自复,因此,必要时当用则用。就我自己的临床经验来看,小病轻病缓病慢性病都当重视养正固本,而大病重病急病危病,邪气炽盛,非攻邪而正不能复。

    @赵进喜大夫

    汉方不传之秘,在于药量!提示药量非常重要。包括不同药物之间的剂量配伍,也是妙趣无穷!尤其是经方药量配比内心牢记很重要,按照经典理法,在实践中应用更重要!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