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传承发扬 > 正文
编号:12548479
培养中医人才应取众家之长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376期
古代中医培养以师承为主,现代中医培养以院校为主,多种模式并存取众家之长,中医传承,中医人才培养
     中医人才培养应以院校和师承教育为主,自学、家传等多种培养模式并存,要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融会贯通、植根传统、重视医德,勤于实践、善于思悟、注重科研、贵在创新,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人才既要有高超的医术,做到医术精湛、医业精勤,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对中医有诚心、对学术有诚信、对患者有诚意。

    中医学是古代医家观察总结的结果,包括对人体的认识,如整体观念、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腧穴等;对疾病的认识,如望闻问切、阴阳表里、邪正盛衰、辨证论治等;以及治疗疾病的手段,如本草方药、针砭艾灸、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这些认识和经验最初通过口传心授得以传承,口传心授是中医最初的教育形式。

    古代中医培养以师承为主

    春秋之后以家族和师徒相传为主的师承形式出现,如《史记》记载扁鹊师从长桑君,成名之后广招弟子、传承医技。张仲景也曾说“今之医,各承家技,终始顺习”,可以看出家传这种中医教育模式在当时十分盛行。无论是拜师还是家传,古代中医师都注重择人慎传、大医精诚、德术相融,注重医德和品行。如叶天士拜师十七人,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等。

    除了拜师和家传,古代中医师也有通过自学成才和学府教育成长起来的。比如唐代朝廷设置的太医署。古代中医培养也重视讨论争鸣,讲究学术争鸣和科研探讨,比如清代张志聪创办的侣山堂书院。

    经典著作则是中医传承的主要载体,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是古代医家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