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996225
秋冬驱寒“三字经”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3日 张家口晚报
秋冬驱寒“三字经”

     在中医看来,许多疾病都由“寒”引起。 现代人无节制地熬夜、缺少体力活动、过分贪凉饮冷,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寒湿是万病之源 中医里有六淫邪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会使外界环境中的寒邪引入体内;常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 可致寒从内生,造成体内阴气过剩, 阳气受损,表现为怕冷,易腹泻、感冒、浮肿,身体乏累,口唇色淡,尿频、尿量多,睡眠和食欲都很差等。

    寒主收引, 其性凝滞。 寒邪入侵皮肤表层则表现为风寒感冒, 出现恶寒无汗、 颈项发紧、 周身疼痛等症状; 入侵经络关节则导致筋脉拘挛, 肢体伸屈困难、 疼痛; 进一步入侵至脏腑, 则伤及阳气。 而且,寒邪容易与湿邪和风邪结伴,形成风寒与寒湿。 中医讲 “千寒易除, 一湿难去”, 意为寒湿更伤身体, 如风湿性关节痛的主要祸因就是寒湿。

    另外,体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湿的侵袭。 中医认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意思是说,体质虚弱的人,阳气不振,难以祛除寒邪,进而湿气侵袭,以致血运不畅。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容易出现寒和瘀的双重特征。 寒气引起气血瘀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肿瘤。

    □5个部位最易受寒 寒邪伤人由外而入,尤其容易侵袭人体的5个部位。

    ◆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湿就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着头发睡觉,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后再入睡。

    ◆肩颈背部 此处受寒日久, 可引起颈椎病、 肩周炎、 背痛等病症。经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奋阳气。最简便的方法是两掌心搓热捂在大椎穴 (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点的凹陷处); 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 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 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围巾, 穿个坎肩。

    ◆口鼻 冷饮会把寒气带入胃部,胃寒则易出现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导致寒痰咳嗽等症。

    ◆前胸和腰腹 前胸有膻中穴,长期寒瘀可致乳腺结节等症; 腰部有命门穴,受寒会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阙穴(即肚脐),女性穿衣露脐会导致腹泻、痛经、不孕等病症。

    ◆腿脚 中医常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喜欢光着腿、穿凉鞋, 甚至秋冬还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 膝关节炎等。 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 花椒、干辣椒, 以促进腿脚的血液循环。 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袜子。

    □秋冬驱寒“三字经” 时值秋末,天气渐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人体。

    ◆顺时令 多吃时令蔬果, 如苹果、萝卜、白菜等。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早餐重营养,午餐要吃好、吃饱,晚餐宜清淡、易于消化。

    ◆晒太阳 午后太阳当头之时, 晒20分钟左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 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 傍晚时分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

    ◆迈开腿 “动则生阳”,阳气足,寒湿就容易排出。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少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手脚冰凉、浑身发冷、脑子不听使唤, 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

    因此,冬季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伤身。 建议作息调整为“早卧晚起”,如果时间允许, 躺到阳光照耀时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阳气受到扰动。

    ◆控情绪 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特别是中老年人,要高高兴兴,学会宽松待人待事。

    □两种适合秋冬的驱寒养生粥

    ◆生姜糯米粥
糯米、生姜、葱白、醋一起熬煮,是中医上有名的“神仙粥”。此方源于清朝的《太医院经验神方》:“一把糯米煮成汤, 七根葱白七片姜, 熬熟兑入半杯醋,防治感冒保安康。 ”

    ◆砂仁粥 在大米粥快煮熟时,调入砂仁粉末2~3克,稍煮即可。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