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财经.知本 > 正文
编号:12993735
流通困境与突围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4日 医药经济报
     传统模式受挑战

    我国现有的医药产品的分销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比如,传统终端采购时间与商业工作时间的冲突,推广手段与渠道单一及信息传达不足产生的矛盾,市场维护与开发成本的矛盾,人员成本越来越高与吸引高端人才能力差所发生的矛盾。

    终端的物流成本、回款周期与客户信用不足等是商业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互联网又将对传统医药流通渠道产生巨大影响。

    未来,医药流通可能会因以下的价值而存在:一是终端配送职能,尤其是医疗机构,毕竟专业产品需要专业的通道。但对于很多零售终端,医药商业的物流功能可能已经与普药物流无异,跨行业大物流的涌入抢食医药流通市场、零售终端连锁化后,直接对话上游已是进行时。二是商业结款职能。很多终端货款上游工业也不是不能收,一家家分别收取会比较麻烦也不便于管理,找个商业统一结算比较省事。

    对于药品流通行业的挑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税务部门严打虚开增值税发票;GSP认证大限+严厉飞行检查;二次议价遍地开花;药房托管挤压生存空间;配送商遴选存在地方保护;医药反腐常态化;医药商业销售模式将发生巨变;一票制或两票制将影响配送渠道结构;药品全面线上交易提升配送集中度;电子监管加速药品快批业态消亡;类似“团购”的带量采购GPO新模式将推广。

    面对新常态

    医药流通行业进入转型创新、全面升级阶段,行业新常态的运行轨迹凸显。现代医药物流发展和“互联网+”模式的推广应用,带动了行业业务模式、服务模式持续创新与优化。医保控费、药品价格改革和各地招标政策的陆续出台等因素或导致医院终端销售增速持续放缓。医药流通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也倒逼业内企业必须全面提升软实力,为应对行业新形势而不断进行战略调整。

    互联网技术将持续冲击并将深刻改变行业面貌。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等新兴服务模式正在蓬勃发展。在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大数据的动态管理服务模式下,药品流通行业供应服务保障体系如何适应未来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健康管理等系统,如何实现业务协同与支撑,并且构建连通各级平台和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供应信息网络,是值得各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

    还有备受关注的新版GSP执行。对于大部分的商业公司来讲,要通过新版GSP并不是很困难。新版GSP重点强调的是商品的信息化系统的建立,该信息化系统要求做到货款票账一致,而目前货票不同行是大部分商业公司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未来GSP的飞行检查只需调用信息化系统,就可以查到货款票账是否一致。那么,吊销商业公司的证书随时有可能发生。

    机遇仍存

    医药流通行业依然有其发展动力。

    一方面动力来自医疗需求增量。一是人口迁移。国内城镇化率在2014年已达到54.77%,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53亿人,未来可引导1亿多农民就近城镇化落户,带来新的健康医疗需求。二是老龄社会激活银发市场。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人,利好健康产业的发展。三是新增出生人口持续增加,促使医疗保健需求市场旺盛。

    另一方面,优化医疗服务卫生工作流程、提高医疗及相关服务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深刻转变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已成为医改工作不断深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等方面的规划目标。国家持续不断地释放医疗服务资源、零售药店持续不断地发展完善、医药电子商务迅速地兴起,均为药品流通行业提供了拓展市场的机会和动力。

    作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部门,商务部在积极参与医改政策协调,努力健全药品流通领域市场机制的同时,致力于通过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示范推广、标准、统计、培训等行业管理手段,努力提升包括承担医药分开能力在内的药品流通行业服务能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医药流通产业处在快速整合与升级时代,产业整合与结构重组是医药流通产业的核心命题,是提升我国医药流通业总体效率水平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不过,产业整合是产业升级的前提,医药流通业只有在完成整合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升级换代。对于一个志存高远的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其首选战略应该是产业整合战略,其次才是模式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资本实力和整合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医药流通业结构重组的关键要素。

    链接>>>

    医药行业依然“慢跑”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从2013年下半年起,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持续放缓。2014年,受医保控费、新版GMP改造等影响,行业增速明显下滑。2014年,医药工业完成产值24,553亿元,同比增长13.05%。

    2015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高3.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55亿元,同比增长8.91%,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7.5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降低4.7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62亿元,同比增长12.85%,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13.55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降低1.87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相比其他行业,比如钢铁、建材、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12个大门类,医药行业的增速仍然位居第一。

    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药品流通行业总体运行呈缓中趋稳的态势,销售与利润增幅继续趋缓。据商务部信息,2014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到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3004亿元,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84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为16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

    2015年上半年,IMS统计的医院整体市场金额为3158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本土企业同比增长6.27%,约占被统计市场的76.12%;进口+合资企业同比增长为4.17%。预计2015年药品终端市场同比增长将小于去年,可能也将是自新医改后最低之年。2014年,医院整体市场金额达到6142亿元,同比增长11.58%。 (■本报特约撰稿 干荣富(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