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儿科 > 正文
编号:12548066
小儿秋季腹泻论治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385期
中医治疗,温燥泄泻,典型病案,按,凉燥泄泻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肠炎。以呕吐、腹泻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为特征。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起病急,传染性强,是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的多发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秋季腹泻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在古今文献中尚乏专论。笔者总结出秋季腹泻的3个特点:①流行多在立冬至小雪之间;②发病多是6~18个月的小儿;③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等肺系症状,吐泻并作,伤阴明显。提出“小儿秋季腹泻因燥起”的学术观点,运用运气学说对其病因病机、临床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创拟了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秋季腹泻的有效方药。

    病发秋冬,燥邪当令

    秋季腹泻的发病虽在秋分即已开始,而流行多集中在立冬至小雪之间。根据运气学说,一年主气之中“阳明燥金为五之气,主秋分至小雪”(《中国医学诊法大全》第40页)。吴瑭在《温病条辨·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中说:“盖天之行令,每微于令之中,而盛于令之末。”立冬至小雪正为阳明燥金较盛之时,秋季腹泻集中在此时发病,首当责之于燥邪为患。

    燥金克木,专病小儿

    秋季腹泻的患儿月龄大多在6~18个月之间。吴瑭谓:“小儿,春令也,东方也,木德也”(《温病条辨·解儿难·儿科用药论》)。陆子贤在《六因条辨·秋燥辨论》中说:“盖犯是症(指秋燥)者,必由禀赋阴亏,亢阳偏盛,或形瘦身长,或色苍少泽,禀乎木火之质者,比比皆然。”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恰为燥邪易感之体,故多罹患本病。这也与“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相一致。

    燥极而泽,病发泄泻

    《素问·至真要大论》曾3次提及燥邪致泻,“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腹中鸣,注泻鹜溏……”;“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阳明之复……腹胀而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