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养生专辑 > 科学养生 > 正文
编号:13078274
立冬后给你的居室变变温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0日 新华网
     “立冬”之后,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将步入冬季。因为寒冷,许多人家喜欢紧闭门窗,唯恐室内热量流失到外面。其实,长时间处于一种只有温暖而没有变化的居室中,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和无边无际的自然气候相比,居室气候只能算是一种“微气候”。人的许多活动还必须在自然气候下进行,而室内外温差过大时,出入居室,就类似于出入不同的“气候带”,人的身体常常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气候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居室病症,“空调病”、“暖气病”就是例子。

    应对现代居室病

    锻炼抗“变”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人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现代居室病症呢?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得出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在居室内保持一种“气象变化”,以“多变”应“突变”,从而锻炼人的抗“变”能力。

    在诸多种类的“气象变化”中,以温度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通过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生理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从而提高了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

    依据上述原理,冬季室内取暖时,就要注意使室内温度保持变化。如果是使用普通空调设备,可以手工调控室内温度,空调除霜时的停机,也可视为自动调控。而使用电取暖器或其他热源取暖时,则可采取调节功率和热源大小的方法,使室内温度保持一种变化。

    冬季取暖,也要注意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可同时使用加湿器,或使用水源蒸发的办法(如晾湿毛巾),提高室内湿度。水分由液态变气态,也需要热量,所以“水源蒸发”也是一种降低室内气温的好方法。

    不同取热源,不同调节法

    当然,刚开始进行这种温度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5℃以内。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以保持人体的舒适。

    如果取暖热源无法控制(如公用暖气管),怎样调整居室温度呢?其实方法也很简单——通过开启和关闭门窗或通风口,调节室内的温度。毕竟,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一旦有了通道,压力更强的冷空气会直逼室内,为了不至于降温太快,必须注意“开启幅度”和“开启时间”。可先使门窗或通风口处于半开或三分之一开启的状态,15分钟后,再完全处于开启状态,等室内温度明显降低,再将门窗或通风口关闭。在风力正常的天气下,这种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而当风力较大时(有明显的“吹压感”),则可在十几分钟内完成“变温”过程。

    开启门窗或通风口还具有环境卫生方面的意义。因为在寒冷的冬季,人在室内活动的时间相对增多,这一方面增加了人体与室内污染物质的接触时间;另一方面,也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大量积聚。据调查,冬季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要严重数十倍。这种空气污染,看不见,摸不着,是人体健康的“隐性杀手”,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的刺激性伤害和免疫力的下降,增加了传染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疾病的机会,也会使已有的疾病症状加重而难以治愈。此外,冬季室内空气过于干燥,飘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吸附于人体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

    变化温度也是净化空气

    保健学家认为,如果使室内保持一定时间的通风状态,让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其实就是给室内空气消毒。据调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可飘浮30多个小时。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所以,冬季里经常开启门窗或通风口,既能“变化温度”,也能“净化空气”,两者对人体健康都非常有益。在提倡节能、重视环保的今天,更应该将开闭门窗、室内洒水等“绿色方法”,视为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首选方法(尤其在长江以南地区),尽可能不使用空调、取暖器、加湿器之类的电器。

    时不时地对居室进行“变温”、“变湿”,肯定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这在生活中显然很难实现,更现实的做法是:(1)坚持早晚开窗,分别在晨起后、晚睡前,打开门窗通风半小时左右,形成一种生活习惯。(2)冬季室内空气湿度普遍偏小,所以在晴日的中午,可采用地面洒水或上面提起的“蒸发水源”的方法,提高室内空气湿度。 (霍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