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552037
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推进社会办医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用好政策助民办中医发展

    近日,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通知》,将社会办医纳入中医药事业发展总布局,明确要求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这些政策将有力推动和引导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一步迈进。那么,目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这一文件精神?

    民办中医如何摆脱“杂而不强”?

    

    

    全国民营中医医院机构数情况(单位:所)

    全国不同级别民营中医医院诊疗量情况(单位:人次)

    尽管近年来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迅速,但普遍规模较小、同质化竞争严重,且存在两极分化趋势。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通知》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推动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数量多、规模小、两极分化

    近年来,我国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蓬勃发展,机构从2009年的31001个增长为2014年的40996个。年均增长速度为5.7%。其中山东、安徽、浙江、天津和贵州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增长速度较快,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8.63%、16.58%、13.29%、11.35%和9.79%。

    2014年,全国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中医类诊所3.83万个,占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93.63%;中医诊所的人员7.28万人,占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人员总数的43.1%;其提供的诊疗总量达1.13亿人次,占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69.75%。这些诊所平均不到两个人,但提供了我国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三分之二的诊疗服务量。自2009年医改以来,中医诊所的机构数、人员数、诊疗量均保持平稳增长。

    我国民营中医医院呈现较快发展的趋势,机构数从2009年的562个发展到2014年的1067个。(见下图),诊疗服务量年均增长11.67%,出院病人数年均增长15.39%,均高于我国医院的平均增长速度。

    2009至2014年,民营医院数量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尽管民营医院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我国近万家民营医院中,三级医院只占0.8%,二级医院占6.8%,一级医院及未定级医院占92.4%。

    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民营医疗机构却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对全国1470家民营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民营医院正在走向两极分化。资产在100万~500万元的较多,在3000万元以上的仅占7%左右;民营医院床位基本在50~300张,大于500张的只占1.6%;日门诊量在100人次以下的约占一半以上。年手术量大多在100~1000台。三级医院只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和河北中美医院等少数医院。部分资金雄厚、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运营机制灵活的民营医院,不仅能吸引公立医院优秀的医生和护士,而且能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逐步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专科扩大市场;另一部分则因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北京已有十余家民营医院倒闭。

    民营医院为何杂而不强

    一是政策障碍。国家和地方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方面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但落实得不好。二是诚信缺失。一些民营医院擅自扩大执业范围,夸大疗效,乱收费甚至卖假药欺骗患者,严重影响了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三是税负沉重。如某市规定,营利性医院要交医疗业务流水收入5.5%的营业税,要交利润的25%的企业所得税(最低不低于业务流水收入的l. 25%)。南方某最大城市要交医疗业务流水收入5.7%的营业税。四是大规模的社会投资资金尚未或刚进来。

    社会资本办医有两个难点:一是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二是医院的总体运行效率不高。人才和专家的引进与流失是民营医院心中的一个痛。有的拿不出高薪,有的出高薪也聘不来公立大医院的专家。

    发展民营中医医院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主管部门督查文件政策落实情况,实行问责,倒逼地方政府与主管部门为民营医院的发展一路开绿灯。国务院发展社会办医的两个文件非常好,非常切合民营医院的实际。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但目前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政策没有落实。“玻璃墙”、“弹簧门”比比皆是,国家的好政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民营与公立医院现在是站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但他们的起点根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二、政府不应该办的事或办不了的事就应该交给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里重要的一条: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这是新常态的机制保障。卫生主管部门要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途径,增强医疗服务的内生动力,建立公立和私立医院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这样才能缓解“看病难”,改善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

    三、中医民营医院已经成为民营医院家族里的少数民族,要尽快放开并发展民营中医医院。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民营中医院1067所,占全国中医医院总数的28.6%。而西医民营医院从数量到比例都远比中医民营医院要多得多,分别为7699所和46.59%。数量上民营综合医院是民营中医医院的8倍。

    本来中医办民营医院既有优势又有特色,具有投资少、起步快、专科多、技术适宜等优势。但是现在西医的民营医院抓住政策与医改的机遇迅猛发展,抢占了市场。中医院原来在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市场份额上处于从属地位,现在在民营医院的资源与市场方面又处于弱势,如此发展下去,今后在战略环境上对中医院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警醒,要调整政策,要尽快放开并发展民营中医医院。

    四、“广告轰炸”已成历史,质量与服务是立院之本。形象不好是民营医院病人较少的重要原因。民营医院要强化法制观念,依法执业,守法自律。在执业科目、人员资质、质量控制、诊疗规范、客观宣传、规范收费等方面要下功夫,动真格的,要将害群之马赶出队伍,恢复在患者心目中的信誉,再塑形象,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破冰前行。

    五、人才瓶颈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由于民营医院在执业、户籍、晋升、社会保险方面的多种困难、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社会地位高和发展机会多等因素,使民营医院引进人才成本高昂。此外,民营医院招人难,留人更难。

    对此,要从人力规划、招聘与使用、绩效管理、薪酬激励、社会保险等方面全面谋划。民营医院的发展,需要时间、技术、文化的沉淀,才能换来人才的沉淀。关其心、助其为、施其金,是留住人才的“三驾马车”。

    六、民营医院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即你不行的我行,你做的我不做,发展特色专科、高端医疗服务、康复、护理、老年看护等中间性医疗服务,赢在定位与谋略。

    七、投资民营医院要慎重,公立医院的年轻医生出来创业办医院更要慎重。医院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机构,受资金、专家、专科特长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市场需求、医院类型、是否有医保资质等多因素的制约,一般医院从新建到实现盈利,需要五至八年,投资医院犹如做股票的“长线”。 (陈珞珈 郑格琳 肖梦熊 杨永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

    政策亮点

    相关链接

    《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通知》近日发布,其中不乏政策亮点:

    1.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提供中医特色的老年病等服务。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留出足够的资源配置空间。

    2.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不作布局限制,取消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

    3.各地可以通过试点的形式探索将申请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年限要求由满5年调整为满3年。

    4.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考核合格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中医一技之长诊所,或在乡镇和村设置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执业。

    5.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力量开放。真正破解不同程度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6.发挥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承接当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以及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按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同等待遇获得政府补偿。

    7.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一并纳入能力提升支持范围,在相关项目评审等方面给予同等对待。

    8.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

    9.协调支持将具备较高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非营利性中医医院纳入中医药高等院校临床教学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医师定期考核机构范围。

    落实文件精神须“简严结合”

    落实《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通知》,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要落实这一文件精神,重点要做到“简严结合”。

    “简”——不仅简化,还得简单

    表象上看,“鼓励为申办医疗机构相关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办理审批手续,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真正破解不同程度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就能解决社会办中医药服务机构的审批,而实际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背后退卡”现象。比如,申办人员提供的各种资料、手续等,或可被一些机关视作不齐备而总是让申办者反复跑,甚至被无形地“背后阻拦”。

    笔者认为,地方卫生计生以及中医药主管部门是否可参照当前一些机关推行的“服务工作到家门口”模式,当申请人提出申办要求,相关部门采取电话、网络、邮件等模式与申办者进行沟通,把一系列需要的软件、硬件设施准备齐备后,相关部门直接“上门服务”,“一站式申办”成功。让社会办中医药服务机构申办程序既简化,也简单。

    “严”——既要严格,也要严谨

    《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政府监管职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规范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将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范围,建立统一立体的监管体系,实现对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监管的制度化、常态化,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杜绝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建立“黑名单”制度。

    作为中医药服务机构,仅有上述严格监管还不够,还要有严谨的监督机制,一方面严格控制非中医药服务人员冒充中医药服务人员混进社会办中医药服务机构中,最好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到底”机制,一旦有冒充者被揪出,必有“后台”倒台;另一方面要杜绝“仇恨化监管”,凡是那些打着监管旗号故意阻拦具备申办资格者申办的,应给予严厉的公开打击,还社会办中医药服务机构一个纯洁的审批准入市场。

    “简严结合”——行业、民众、管理部门共同监督

    《通知》要求,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考核合格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中医一技之长诊所,或在乡镇和村设置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执业。

    这本是一个好方法,但如何鉴定谁是具备一技之长的中医药人员等,存在很多变数,稍有不慎则为那些想以中医药服务为借口“发财”的人提供“商机”。

    所以,要让社会办中医药服务机构真正地服务百姓健康,必须走“简严结合”之路,相关制度必须跟进,严防那些打着中医药旗号的招摇撞骗者混入社会办中医药服务机构中。同时,各地监督机关要杜绝那些具备开办中医药服务机构资格的人员被挡在中医药服务门外,最好形成行业、民众、管理部门共同监督机制,让“社会办中医药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民众。 (梅松政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

    优质资本引领多元化办医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广州举办中医药创新创业论坛。论坛围绕中医药创新创业、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健康服务多元发展等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其中固生堂中医创新创业发展的社会资本办基层中医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广东省中医院等与固生堂中医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也为公立中医医院携手社会资本中医机构共同致力于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水平带来了新期待——

    中医药创新创业论坛活动现场。

    广东省中医院与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正式签订专科门诊合作协议。

    优势资源助力发展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中医药创新创业论坛上,广东省中医院与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正式签订专科门诊合作协议。广东省中医院将与固生堂多家医馆进行紧密合作,发挥公立大型中医医院的技术、人才、教学、师资等独特优势,与固生堂共建妇儿、皮肤、肿瘤专科门诊,携手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水平。

    广东省中医院严谨挑选官方合作伙伴。经过4年多的运营发展,固生堂目前在全国已拥有16家中医基层连锁机构,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56个城市,已成为广东省基层中医医疗连锁机构集团化、品牌化的示范带动机构。

    活动当天,中华中医药学会也与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双方签订“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为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双方将协助全国各地符合法定条件又有意愿设办中医门诊的中医师创设中医门诊部,计划两年内协助100名中医开设独立诊所,推动基层中医发展。

    根据协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与固生堂中医共同协助,为全国各地符合法定条件又有意愿设办中医门诊的中医师创设中医门诊部。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地方各中医药学会或者各专科分委员会会员将优先纳入此创业项目。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要点中提出,支持中医医院输出技术、标准和服务产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鼓励县级中医医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

    据介绍,固生堂与广东省中医院的此次合作是双方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规划》中提出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设”。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部分提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在试点城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双方合作有利于形成“首诊在社区,大病危重转本院,康复回社区”的三位一体模式。“希望此次与广东省中医院的合作可以成为一个典型、标杆的影响,让更多优秀医生资源来到社区,形成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固生堂董事长涂志亮说。

    为了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医院在妇儿、皮肤、肿瘤等方面专科专病防治经验,该院通过与固生堂合作共建专科门诊,将“慢病、未病”从三甲医院转诊到基层中医诊疗机构,“大病、疾病”通过基层中医诊疗机构绿色通道转诊到三甲医院,完成国家、区域、基层中医三级联动、协作。双方均可发挥各自优势,分担不同工作,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

    涂志亮介绍,早前,固生堂已经与广东省中医院共同签署了“治未病”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合作力度。双方通过共建社区专病专科门诊,将广东省中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落到基层,依托固生堂中医在社区基层中医的基础,将共建的专病专科门诊变成省中医院深入基层的网点,同时通过双向转诊,让患者享受报销比例提高10%的实质优惠政策,提高患者的就医幸福度。

    如今,固生堂除了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也与广东省南海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官方合作关系。其合作基础在于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同时鼓励中医药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国家明确提出要控制大医院普通门诊量,控制公立医院的医疗用房和床位扩张,特别是控制药占比,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同时施行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则支持公立中医院输出管理、技术和人才。这些政策引导大医院改变思维行为模式,谋求与社会资本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有着良好发展基础,且尊重医疗价值规律的民营医疗机构成为首选合作对象。

    因此,固生堂成为了广东省中医院的首选。

    依势谋事,探路改革发展

    近年来,中国健康服务业迅猛发展,社会资本乃至国际资本大量注入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社会办基层中医,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成为继IT产业之后,社会资本聚焦的又一大板块。

    今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针对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等多项重点任务和要求,让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还提出,加大投融资引导力度。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统筹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落实基层首诊,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总结经验,扩大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探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诊疗服务和结核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指出,广东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有良好的基础,今年7月,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提出目标是构建基本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健康服务业知名品牌和融合发展的健康发展产业群。《行动计划》对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做出了总体安排,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完善中医药发展管理体系。二是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服务。四是加快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其中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层次,特别是基层中医医疗的门诊部、中医馆等,支持基层中医机构的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和各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徐庆锋指出,结合广东省实际,在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则要在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一要实现重医药向重健康转变;二实现从保基本向全面健康服务业转变;三要实现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转变;四要实现从重视审批向重服务、重质量转变。

    对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大平台,支持社会资本与中医药的合作,支持中医药与互联网的整合创新,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等新型平台的涌现,促进一批有纯正中医药特色,符合连锁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潮流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的成长,不断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

    涂志亮认为,在医生多点执业大背景下,开闸泄洪,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形成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广东省中医院急需规范化管理医生多点执业,确保医生的“出”“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既满足医生多点执业提高阳光收入的需求,又能在广东省中医院统一安排和管理下,做到有序、可控、合理的多点执业。

    同时,此举也为医生提供职业上升通道。对于有意从事管理等岗位的医务工作者,由广东省中医院向共建的专病专科中心派驻医务工作人员担任专科主任,参与日常经营和监督管理,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充分的管理锻炼岗位以及职业晋升平台,使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得到双向提升。

    固化优势,精心布局谋发展

    固生堂已成为广东省基层中医医疗连锁机构集团化、品牌化的示范带动机构。固生堂经过3年多的积累,已经在规模、资金、管理上形成了优势。

    规模优势。涂志亮介绍,截至目前,固生堂在广东省通过自建与战略投资等方式,已在广州布置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医疗门诊、广州市海珠区固生堂中医门诊部、岭南中医馆等基层门诊部门,年门诊量超过100万人次。拥有好医、好方和好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形成疗效品牌,为妇儿、皮肤、肿瘤专科门诊的设立提供主体支撑。

    资金优势。2015年3月,固生堂获世界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之一——富达基金领投的3000万美元(该笔融资为目前国内中医药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也是国内首个引入国际顶尖风投基金的中医连锁品牌,资金实力宏厚。年底,固生堂将进行C轮融资,为专科门诊乃至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连锁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管理优势。固生堂从京东、肯德基等品牌机构聘请到IT技术、运营管理人才塑造运营管理的标准化,高起点建立了基于基层中医药服务特色,以IT技术为支撑的运营体系,精心设计了严密细致的集中化中药材采购和质控系统,打造了统一高效的客户服务中心。这种连锁运营模式的成功,从国际资本富达风投基金、NEA基金给予战略投资,即可见一斑。

    为加速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固生堂亦在精心布局。

    布局一:中药产业链布局。涂志亮说,“要想把中医的品牌打出去,必须要有好医、好方、好药,而好药的前提就是要规模化,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规模,才能自己投产做GSP,控制GMP药材厂和GAP生产基地。”

    固生堂在2016年将会完成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参与建立GMP药材厂,同时参股中药GAP大品种种植基地等产业链布局。这样才能控制中药的品质,进而提升疗效。

    布局二:现代化的运营流程。在门店运营上,固生堂拥有现代的IT管理系统和运营经验,IT系统总监来自腾讯和京东,运营总监来自肯德基,门店运营流程化和标准化上超越了传统中医馆。

    在整个运营体系,固生堂建立了现代科学的线上线下预约机制,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服务体验好,患者从问诊到取药基本控制在70分钟左右,而在三甲医院起码要花上3个小时。对于患者来说,到固生堂看病更为便捷。目前,固生堂的复诊率超过70%,回诊率超过80%。

    布局三:专注基层中医连锁。11月11日,固生堂中医战略投资岭南中医馆。岭南中医馆凭借着自身综合性的优势,有很多机会与许多大型的中药饮片厂、医疗集团合作,其中不乏比固生堂更好的企业。然而,岭南中医馆却选择了与固生堂合作,正是基于固生堂专注基层中医连锁,年轻,富有激情。

    而在资本支撑方面,固生堂经过先期两轮国际资本融资,在取得了超过3000万美元融资后,新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接近完成,后续1亿美元的融资也将在明年年初完成。 (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