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诺奖展示中医药魅力 屠呦呦激励中医人探索创新
屠呦呦激励中医人探索创新
近几日,屠呦呦已经飞赴瑞典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接受世界科学界对于她发明青蒿素挽救了几百万人生命的贡献所作出的表彰。作为获得世界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科学家,屠呦呦身上的光芒和优点是举世公认的。我们中医人在欢呼激动过后,是不是需要认真地想一想,应该如何学习屠呦呦身上的优点,来激励自己探索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首先,淡泊名利、专心研究、默默无闻是屠呦呦留给外界一贯的印象。当代中医药界缺乏的,似乎就是这一份淡泊名利、求真务实、默默耕耘的精神。即便在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后,这位可敬的老科学家依然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专注于科学研究。这份沉着淡定、本分做事的精神,足以令许多急功近利者、好大喜功者、纸上谈兵者、沽名钓誉者汗颜。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要求继承者必须要摒弃外界世俗的纷繁干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如此方能学好中医。临床诊察患者细致入微、感同身受,待其如亲人,实事求是地在医海中不断探索,如此方能做好中医。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勤求古训、重视经典依然是学好中医不可或缺的法宝。中医有着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源流,典籍汗牛充栋,其中蕴含的宝贵精华不可计数。这些宝贵的中医经典著作值得当代中医界不断挖掘和探索。中医人需要不断学习创新,但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
再次,屠呦呦等老一代科学家身上,有着大无畏的为科学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屠呦呦、陈兰英等老一代科学家,在异常艰苦的年代,为了科学研究,不惜以身试药,这份悲壮的情怀足以撼动我们当代中医人。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医学更是积累在漫长的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科学体系,中医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多临床实践,曲径通幽。切记心态浮躁、急于求成。如此方能学好中医。西医在快速发展了一百多年后,在许多疾病的治疗领域都出现了瓶颈,且自身难以解决。时代让中医大有可为,古老的中医药学再次焕发出了新春。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依靠的就是中医后学晚辈们的大胆创新和勤于探索,如此才能取得中医事业发展的辉煌和突破! (程华尧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 百拇医药
屠呦呦获诺奖展示中医药魅力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值得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事情,它证明了中国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了全世界的肯定,也证明了中国医药对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更展示了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魅力。有鉴于此,又正巧论及中医药学未来发展战略问题,笔者便镇定心志,梳理思绪,特作以下回顾与感想,愿与同道和有心者切磋分享。
伟人卓见 深邃深远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历史与世界一向独具慧眼与睿智,善用哲人的理性思辨认识、判断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敏锐精确,高屋建瓴,令世人折服与敬佩。他深明中医药的作用与价值,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一直对祖国医药学高度重视,始终认为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医药精华和智慧的中医药,是人类一大宝库,是华夏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并号召国人相信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号令医界对传统的中医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传扬发展,指示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借鉴西医、中西医交流互鉴,亲自发动了建立中国新医学的群众运动,亲自制定了“中医、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国策,从而为中医药学在国内的生存发展,明确了法度,给足了空间。
, http://www.100md.com
更为令人敬佩的是,他和他同样身为领袖级人物的周恩来等,竟用国球乒乓和国医针灸等技艺绝活,跟美国实现了沟通与交流,打开了通往西方国家的大门,殊不知,同时也为中医药打通了向国外求生存、求发展、展智慧、做贡献的道路,从而才有了后来的世界性针灸热、中医潮。这不正是世界接触中医药、应用中医药和体验鉴赏中医药的前提与基础吗,这不正是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肇端缘由吗?反之,屠呦呦荣获世界最高端的科学奖赏,不正好验证了毛泽东关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应用”、“如果说我们中国对世界有所贡献,我看中医是一项”等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和真知灼见吗?不恰恰昭示着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是多么的深邃深远吗?不也证明了习主席所明示的“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的精辟论述吗?
国人获奖 可喜可贺
中国中医科学院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新中国首位科学家荣获诺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这对中国科学界是巨大的鼓舞,也表明对于中国人,诺贝尔奖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啦。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屠老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奖,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意义:(1)对于中医药界而言,青蒿素的发现、提纯与获奖,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难得的创新发展契机,这必将催生中医药的创新感念和方法,也必将促进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和信任。(2)对于医学界尤其是中国医界而言,无论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这都是对中国医学优秀科技成果的高度肯定与奖赏,是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的骄傲和自豪,无疑会激发我国中西医研究者的自信与智慧。(3)对于全球华人尤其是大陆中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件莫大的科学幸事和民族自信心的一次良好的激励,无疑会增强中国科学界创造世界级科技成果的信心和企望。(4)对于世界民众和全球医学界而言,再次看到中国国力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的高层次高品位的贡献,再次无可争辩地认识到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所蕴含的科学性、所蕴藏的可供挖掘提炼的“黄金宝藏”。
国医理术 神奇神妙
中医药,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同生同步,与华夏人民的生息相伴相随。中医药学,是具有几千年创造和积累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文明的结晶,它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又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中华医药,历经了千百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维与医疗技术的创造、发展、传承和壮大的实践征程,至今依然保持着理论深奥、医技独特、疗效奇妙,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学科体系和科学特性,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一枝独秀的传统医药学。中医药的存续,守护了历代的、无数的中华儿女的繁衍与健康;历史昭示着,中医药在很长的历史时段,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先进医学,神医扁鹊,华佗在世,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代中医的辉煌。难以计数的医学典籍里,蕴涵着神妙的思维和理论;漫长的医疗诊治实践中,呈现出无数的神奇疗效。
, 百拇医药
神妙的思维理念,必须要梳理和诠释;神奇的诊疗技艺,有赖于挖掘和运用。屠呦呦及其同事遍寻上千部中医药古籍,寻觅治虐的方略和方药,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甄别、380多种提取方法的试验和基于青蒿191次的实验探索,才终于寻觅到有用的中药(即青蒿)和揭示出有效的部位,从而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地发现、提炼出了神奇神妙的“神药明珠”——青蒿素!
这便是践行毛泽东所倡导的“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应用”的最典型例证,这便是科学传扬与创新中医药的最好方式,这更是屠呦呦之所以能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真正原因。
宝藏深广 深掘高扬
我们常说“中医药学个伟大的宝库”,那么,中医药包括哪些内容呢?这个伟大的宝库到底有多大呢?这个“宝库”又到底宝贵在何处呢?另一方面,在传扬中医药的事业中,一代伟人毛泽东倡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那么,面对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和民族或民间医药,我们又应该何如鉴别真伪?如何传承扬续?坦诚的讲,对于这些基本的现实而客观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做周详的思索,更没有正确而统一的认识。就此机会,笔者试着做一简要的阐释,聊以抛砖引玉。
, 百拇医药
中医药的内涵 中医药应当理解“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创造、传承下来的传统民族医药”,它既包括历朝历代记载、承续和沿用的、以汉民族医药为主体的中医中药,自然也包括具有较完善的理论与技法的中国各少数民族医药。所以,较准确的称谓应该是“中华民族医药学”。
中医药的内容 中医药宝库犹如一个“水库”,水库包括了库中的储存和流动的水,也包含着水中所有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同理,中华民族医药的内容,既包括正统的中医中药,也包含苗、瑶、壮、藏等等民族医药;既包括完整的医药典籍文献,也包含口传身受的医药经验;既包括医院院校的、也包含社区民间的各种医药医技、食疗功法等等。由此可见,伟大宝库之“大”,只能意会,不能言明。
中医药宝贵所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先哲贤达和历朝历代人民的思想智慧与实践经验的升华与结晶,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主体体现和“开启钥匙”,是几千年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疗伤治病延年的“守护神”,珍贵如命,宝贵胜金。有道是“中医亡,则中国亡”。
, 百拇医药
如何鉴别真伪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为评判疗法的指标,时间是善恶的仲裁书,历史是真伪的试金石,顾客为产品市场的裁判员。由此可知,鉴别传统中医药具体成分的真伪优劣,应该经由医疗实践、病患体验来评判,经由足够的应用时间、细致严格的实验观察来甄别。
务必要强调的是,有感于屠呦呦提纯青蒿素,和居里夫人从沥青矿渣经中4万余次的不懈提炼,终于发现镭元素一样,我们应当相信前辈前贤的实践和智慧,绝不能因自己的认识、理解或检验评判方式方法的局限性,而过于轻率地怀疑、轻视或否定前人的记载或经验,放弃或抛弃百炼成金的机会或可能性。我们应该以辩证的心态和科学的慧眼,去伪存真地继承和传扬。
智慧结晶 惠及中外
中医药治疗疾病,既有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更有各种各样的内服外用的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既有组合(复)方,君臣使佐,也有独(单)方,如独参汤,青蒿拧汁饮服等等,这些中草药的运用一直流传民间,一旦进入科学家的视野,通过科学的手段证实其中起作用的有效成分,并加以合成制作、推广应用,就能救治伤病,从而惠及中外、福泽大众。同时,也有利于中医中药的世界性传播发扬,有利于实现中医药的全球大众化发展战略。青蒿素的研创使用,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 百拇医药
为此,笔者认为,屠呦呦确实应该受到足够的尊敬和丰厚的褒奖。这不仅因为她是我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更因为她发现的青蒿素在全球抗击疟疾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有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有150万人因该疗法而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很多人此前或许从没听过屠呦呦的名字,也不知道青蒿素为何物,但实质上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受益者。如果没有她当年率研究团队深入疟疾疫区,在经历190次失败、多次以身试药后研制出“中国神药”,中国可能至今都饱受疟疾困扰。 (蔣戈利 全军中医针灸康复技术中心)
“有个较真儿的学生叫屠呦呦”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第三届老师评价屠呦呦
, 百拇医药
即将登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领奖台的屠呦呦,依旧谦虚地说,这个奖项属于集体,属于整个国家。而熟悉她的人不由感叹,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了青蒿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宝贵的青春。人们不免好奇,年轻时候的屠呦呦是如何为之奋斗的?老师们眼中的屠呦呦又是怎样一个学生?这还要从一张泛黄的珍贵照片说起——
图为1960年11月5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第三届全体师生毕业合影。
这是一张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第三届全体师生毕业合影,时间定格在了照片上的1960年11月。
照片中第一排左起第一位身材高大的英俊男士便是我国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国医大师唐由之,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
, 百拇医药
在唐由之家中,89岁高龄的唐老双腿有些行动不便。他戴着眼镜看着这张老照片上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良久说不出话。
“照片上还在世的人如今已经寥寥无几了。”唐由之的爱人陆丽珠说。从小跟随中医名家研习中医的唐由之,考上了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57年毕业后留在母校担任眼科专业老师。
当时,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于1955年12月19日正式宣告成立,当天,由中医研究院创办的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同时开学(俗称“西学中班”),这也意味着开启了中西两种医学相互结合伟大实践的先河。
“当时派我们中医给这个研究班上课,学生都是西医毕业的,任教的老师都是中医,有和我一样年轻的,还有当时很有名的中医大夫。我们自己本身就有工作任务,所以在这个研究班上完课,我们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据唐由之回忆,在他的印象中,班里学生们上课听讲都非常认真,学习中医非常刻苦。
, 百拇医药
就在中医研究院成立的同年,在北京医学院读药学系生药专业的屠呦呦也顺利大学毕业了。毕业后的屠呦呦参加了第三届西学中班,接受了为期两年半的中医培训。屠呦呦就站在合影照片上第二排,梳着长长的大辫子,看上去眉清目秀。
或许唐由之也没想到,自己当年教出的学生中,会有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唐由之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希望以后会有更多这样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唐由之说。
照片中靠右的一名英俊才子便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第一届”西学中”班学员、中国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
提及屠呦呦,他告诉记者:“我跟呦呦最先是在‘西学中’班认识的,那时我是中国医史学的代课老师,她是学生。”
文革后期,中央下达一项涉及越南战争的紧急军工项目,即“523项目”,当时中医研究院中药所的屠呦呦被任命为这项任务的组长,要求在较短时间内重点研究解决抗药性疟疾的防治药物、抗药性疟疾的长效预防药以及驱蚊剂等3个问题。
, 百拇医药
“正是这个非常时期,我与屠呦呦在工作上有了频繁联系,非常熟悉。”李经纬教授回忆,当时社会上很多人搞运动,科研工作都停滞下来,而对门办公室的屠呦呦却丝毫没有退却之意,她仍然坚持查阅收集抗疟方面的资料。“她给我列了一个单子,上面有几十种中药,委托我查询这些药在古代文献中治疗疟疾的资料。”
“工作中的屠呦呦严谨较真,生活中的她则是年轻漂亮、衣着不凡。”李经纬笑着细数曾经的片段:她在做学问方面非常严谨,做研究更是有个性,较真儿。每当我们对一学术问题意见不统一时,她总是会严肃地争论,并把自己的依据全部摆出来。
“有一天,屠呦呦告诉我说她的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为100%。她激动,我也跟着激动。”李经纬为自己曾经的学生、同事感叹,屠呦呦课题组并不仅仅试验了100多次,前期对其他中药的尝试更是不计其数。“她的执着与韧劲是科学研究中少有的。她得到国家的奖励,如今获得国际大奖,是实至名归。” (丁洋 魏敏), 百拇医药
近几日,屠呦呦已经飞赴瑞典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接受世界科学界对于她发明青蒿素挽救了几百万人生命的贡献所作出的表彰。作为获得世界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科学家,屠呦呦身上的光芒和优点是举世公认的。我们中医人在欢呼激动过后,是不是需要认真地想一想,应该如何学习屠呦呦身上的优点,来激励自己探索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首先,淡泊名利、专心研究、默默无闻是屠呦呦留给外界一贯的印象。当代中医药界缺乏的,似乎就是这一份淡泊名利、求真务实、默默耕耘的精神。即便在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后,这位可敬的老科学家依然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专注于科学研究。这份沉着淡定、本分做事的精神,足以令许多急功近利者、好大喜功者、纸上谈兵者、沽名钓誉者汗颜。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要求继承者必须要摒弃外界世俗的纷繁干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如此方能学好中医。临床诊察患者细致入微、感同身受,待其如亲人,实事求是地在医海中不断探索,如此方能做好中医。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勤求古训、重视经典依然是学好中医不可或缺的法宝。中医有着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源流,典籍汗牛充栋,其中蕴含的宝贵精华不可计数。这些宝贵的中医经典著作值得当代中医界不断挖掘和探索。中医人需要不断学习创新,但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
再次,屠呦呦等老一代科学家身上,有着大无畏的为科学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屠呦呦、陈兰英等老一代科学家,在异常艰苦的年代,为了科学研究,不惜以身试药,这份悲壮的情怀足以撼动我们当代中医人。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医学更是积累在漫长的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科学体系,中医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多临床实践,曲径通幽。切记心态浮躁、急于求成。如此方能学好中医。西医在快速发展了一百多年后,在许多疾病的治疗领域都出现了瓶颈,且自身难以解决。时代让中医大有可为,古老的中医药学再次焕发出了新春。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依靠的就是中医后学晚辈们的大胆创新和勤于探索,如此才能取得中医事业发展的辉煌和突破! (程华尧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 百拇医药
屠呦呦获诺奖展示中医药魅力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值得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事情,它证明了中国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了全世界的肯定,也证明了中国医药对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更展示了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魅力。有鉴于此,又正巧论及中医药学未来发展战略问题,笔者便镇定心志,梳理思绪,特作以下回顾与感想,愿与同道和有心者切磋分享。
伟人卓见 深邃深远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历史与世界一向独具慧眼与睿智,善用哲人的理性思辨认识、判断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敏锐精确,高屋建瓴,令世人折服与敬佩。他深明中医药的作用与价值,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一直对祖国医药学高度重视,始终认为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医药精华和智慧的中医药,是人类一大宝库,是华夏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并号召国人相信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号令医界对传统的中医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传扬发展,指示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借鉴西医、中西医交流互鉴,亲自发动了建立中国新医学的群众运动,亲自制定了“中医、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国策,从而为中医药学在国内的生存发展,明确了法度,给足了空间。
, http://www.100md.com
更为令人敬佩的是,他和他同样身为领袖级人物的周恩来等,竟用国球乒乓和国医针灸等技艺绝活,跟美国实现了沟通与交流,打开了通往西方国家的大门,殊不知,同时也为中医药打通了向国外求生存、求发展、展智慧、做贡献的道路,从而才有了后来的世界性针灸热、中医潮。这不正是世界接触中医药、应用中医药和体验鉴赏中医药的前提与基础吗,这不正是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肇端缘由吗?反之,屠呦呦荣获世界最高端的科学奖赏,不正好验证了毛泽东关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应用”、“如果说我们中国对世界有所贡献,我看中医是一项”等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和真知灼见吗?不恰恰昭示着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是多么的深邃深远吗?不也证明了习主席所明示的“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的精辟论述吗?
国人获奖 可喜可贺
中国中医科学院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新中国首位科学家荣获诺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这对中国科学界是巨大的鼓舞,也表明对于中国人,诺贝尔奖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啦。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屠老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奖,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意义:(1)对于中医药界而言,青蒿素的发现、提纯与获奖,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难得的创新发展契机,这必将催生中医药的创新感念和方法,也必将促进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和信任。(2)对于医学界尤其是中国医界而言,无论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这都是对中国医学优秀科技成果的高度肯定与奖赏,是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的骄傲和自豪,无疑会激发我国中西医研究者的自信与智慧。(3)对于全球华人尤其是大陆中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件莫大的科学幸事和民族自信心的一次良好的激励,无疑会增强中国科学界创造世界级科技成果的信心和企望。(4)对于世界民众和全球医学界而言,再次看到中国国力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的高层次高品位的贡献,再次无可争辩地认识到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所蕴含的科学性、所蕴藏的可供挖掘提炼的“黄金宝藏”。
国医理术 神奇神妙
中医药,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同生同步,与华夏人民的生息相伴相随。中医药学,是具有几千年创造和积累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文明的结晶,它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又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中华医药,历经了千百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维与医疗技术的创造、发展、传承和壮大的实践征程,至今依然保持着理论深奥、医技独特、疗效奇妙,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学科体系和科学特性,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一枝独秀的传统医药学。中医药的存续,守护了历代的、无数的中华儿女的繁衍与健康;历史昭示着,中医药在很长的历史时段,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先进医学,神医扁鹊,华佗在世,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代中医的辉煌。难以计数的医学典籍里,蕴涵着神妙的思维和理论;漫长的医疗诊治实践中,呈现出无数的神奇疗效。
, 百拇医药
神妙的思维理念,必须要梳理和诠释;神奇的诊疗技艺,有赖于挖掘和运用。屠呦呦及其同事遍寻上千部中医药古籍,寻觅治虐的方略和方药,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甄别、380多种提取方法的试验和基于青蒿191次的实验探索,才终于寻觅到有用的中药(即青蒿)和揭示出有效的部位,从而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地发现、提炼出了神奇神妙的“神药明珠”——青蒿素!
这便是践行毛泽东所倡导的“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应用”的最典型例证,这便是科学传扬与创新中医药的最好方式,这更是屠呦呦之所以能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真正原因。
宝藏深广 深掘高扬
我们常说“中医药学个伟大的宝库”,那么,中医药包括哪些内容呢?这个伟大的宝库到底有多大呢?这个“宝库”又到底宝贵在何处呢?另一方面,在传扬中医药的事业中,一代伟人毛泽东倡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那么,面对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和民族或民间医药,我们又应该何如鉴别真伪?如何传承扬续?坦诚的讲,对于这些基本的现实而客观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做周详的思索,更没有正确而统一的认识。就此机会,笔者试着做一简要的阐释,聊以抛砖引玉。
, 百拇医药
中医药的内涵 中医药应当理解“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创造、传承下来的传统民族医药”,它既包括历朝历代记载、承续和沿用的、以汉民族医药为主体的中医中药,自然也包括具有较完善的理论与技法的中国各少数民族医药。所以,较准确的称谓应该是“中华民族医药学”。
中医药的内容 中医药宝库犹如一个“水库”,水库包括了库中的储存和流动的水,也包含着水中所有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同理,中华民族医药的内容,既包括正统的中医中药,也包含苗、瑶、壮、藏等等民族医药;既包括完整的医药典籍文献,也包含口传身受的医药经验;既包括医院院校的、也包含社区民间的各种医药医技、食疗功法等等。由此可见,伟大宝库之“大”,只能意会,不能言明。
中医药宝贵所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先哲贤达和历朝历代人民的思想智慧与实践经验的升华与结晶,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主体体现和“开启钥匙”,是几千年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疗伤治病延年的“守护神”,珍贵如命,宝贵胜金。有道是“中医亡,则中国亡”。
, 百拇医药
如何鉴别真伪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为评判疗法的指标,时间是善恶的仲裁书,历史是真伪的试金石,顾客为产品市场的裁判员。由此可知,鉴别传统中医药具体成分的真伪优劣,应该经由医疗实践、病患体验来评判,经由足够的应用时间、细致严格的实验观察来甄别。
务必要强调的是,有感于屠呦呦提纯青蒿素,和居里夫人从沥青矿渣经中4万余次的不懈提炼,终于发现镭元素一样,我们应当相信前辈前贤的实践和智慧,绝不能因自己的认识、理解或检验评判方式方法的局限性,而过于轻率地怀疑、轻视或否定前人的记载或经验,放弃或抛弃百炼成金的机会或可能性。我们应该以辩证的心态和科学的慧眼,去伪存真地继承和传扬。
智慧结晶 惠及中外
中医药治疗疾病,既有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更有各种各样的内服外用的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既有组合(复)方,君臣使佐,也有独(单)方,如独参汤,青蒿拧汁饮服等等,这些中草药的运用一直流传民间,一旦进入科学家的视野,通过科学的手段证实其中起作用的有效成分,并加以合成制作、推广应用,就能救治伤病,从而惠及中外、福泽大众。同时,也有利于中医中药的世界性传播发扬,有利于实现中医药的全球大众化发展战略。青蒿素的研创使用,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 百拇医药
为此,笔者认为,屠呦呦确实应该受到足够的尊敬和丰厚的褒奖。这不仅因为她是我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更因为她发现的青蒿素在全球抗击疟疾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有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有150万人因该疗法而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很多人此前或许从没听过屠呦呦的名字,也不知道青蒿素为何物,但实质上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受益者。如果没有她当年率研究团队深入疟疾疫区,在经历190次失败、多次以身试药后研制出“中国神药”,中国可能至今都饱受疟疾困扰。 (蔣戈利 全军中医针灸康复技术中心)
“有个较真儿的学生叫屠呦呦”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第三届老师评价屠呦呦
, 百拇医药
即将登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领奖台的屠呦呦,依旧谦虚地说,这个奖项属于集体,属于整个国家。而熟悉她的人不由感叹,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了青蒿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宝贵的青春。人们不免好奇,年轻时候的屠呦呦是如何为之奋斗的?老师们眼中的屠呦呦又是怎样一个学生?这还要从一张泛黄的珍贵照片说起——
图为1960年11月5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第三届全体师生毕业合影。
这是一张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第三届全体师生毕业合影,时间定格在了照片上的1960年11月。
照片中第一排左起第一位身材高大的英俊男士便是我国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国医大师唐由之,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
, 百拇医药
在唐由之家中,89岁高龄的唐老双腿有些行动不便。他戴着眼镜看着这张老照片上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良久说不出话。
“照片上还在世的人如今已经寥寥无几了。”唐由之的爱人陆丽珠说。从小跟随中医名家研习中医的唐由之,考上了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57年毕业后留在母校担任眼科专业老师。
当时,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于1955年12月19日正式宣告成立,当天,由中医研究院创办的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同时开学(俗称“西学中班”),这也意味着开启了中西两种医学相互结合伟大实践的先河。
“当时派我们中医给这个研究班上课,学生都是西医毕业的,任教的老师都是中医,有和我一样年轻的,还有当时很有名的中医大夫。我们自己本身就有工作任务,所以在这个研究班上完课,我们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据唐由之回忆,在他的印象中,班里学生们上课听讲都非常认真,学习中医非常刻苦。
, 百拇医药
就在中医研究院成立的同年,在北京医学院读药学系生药专业的屠呦呦也顺利大学毕业了。毕业后的屠呦呦参加了第三届西学中班,接受了为期两年半的中医培训。屠呦呦就站在合影照片上第二排,梳着长长的大辫子,看上去眉清目秀。
或许唐由之也没想到,自己当年教出的学生中,会有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唐由之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希望以后会有更多这样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唐由之说。
照片中靠右的一名英俊才子便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第一届”西学中”班学员、中国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
提及屠呦呦,他告诉记者:“我跟呦呦最先是在‘西学中’班认识的,那时我是中国医史学的代课老师,她是学生。”
文革后期,中央下达一项涉及越南战争的紧急军工项目,即“523项目”,当时中医研究院中药所的屠呦呦被任命为这项任务的组长,要求在较短时间内重点研究解决抗药性疟疾的防治药物、抗药性疟疾的长效预防药以及驱蚊剂等3个问题。
, 百拇医药
“正是这个非常时期,我与屠呦呦在工作上有了频繁联系,非常熟悉。”李经纬教授回忆,当时社会上很多人搞运动,科研工作都停滞下来,而对门办公室的屠呦呦却丝毫没有退却之意,她仍然坚持查阅收集抗疟方面的资料。“她给我列了一个单子,上面有几十种中药,委托我查询这些药在古代文献中治疗疟疾的资料。”
“工作中的屠呦呦严谨较真,生活中的她则是年轻漂亮、衣着不凡。”李经纬笑着细数曾经的片段:她在做学问方面非常严谨,做研究更是有个性,较真儿。每当我们对一学术问题意见不统一时,她总是会严肃地争论,并把自己的依据全部摆出来。
“有一天,屠呦呦告诉我说她的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为100%。她激动,我也跟着激动。”李经纬为自己曾经的学生、同事感叹,屠呦呦课题组并不仅仅试验了100多次,前期对其他中药的尝试更是不计其数。“她的执着与韧劲是科学研究中少有的。她得到国家的奖励,如今获得国际大奖,是实至名归。” (丁洋 魏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