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辛开苦降法是一种辛温药和苦寒药配合运用的方法,具有燮理阴阳,调和寒热,协调升降的功能。目前对辛开苦降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而心血管疾病由于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许多疾病中也会出现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的病机——
辛开苦降法是一种辛温药和苦寒药配合运用的方法,具有燮理阴阳、调和寒热、协调升降的功能。目前对辛开苦降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而心血管疾病由于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许多疾病中也会出现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的病机——
辛开苦降法将辛温之药和苦寒之品搭配使用,具有一阴一阳、一寒一温、一升一降、一开一泄、对立统一的特点,是单用一类药物无可比拟的,其功用主要体现在和调五脏、调节气机、调和寒热、分消湿热。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寒热错杂、气机失调者并不少见,但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依辛开苦降法立方者较少。若能深入研究其机制,确立有效方药,并进一步开发出中成药,将会造福于广大患者。
辛开苦降法系指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将辛温药与苦寒药配伍使用的方法,具有调达气机、调和寒热、协调升降、清热利湿、燮理阴阳的功效,可以治疗具有气机失常、寒热错杂、升降不调病机的多种病症。但历来医家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调治,而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也存在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的病机,故本文对此法在心血管疾病的运用做—探讨。
[ 辛开苦降法的源流 ]
辛开苦降之说始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的精辟论述,不仅说明了气味的阴阳属性,也指出了辛味和苦味的各自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及“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等论述,更是道出了辛味和苦味药配伍的基础。至汉代张仲景,承《黄帝内经》之旨,秉汤液心法,创制出以五泻心汤为代表的诸多辛开苦降之剂,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基础。迨至隋唐,孙思邈在其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大量具有辛开苦降功用的有效方剂。如,治疗中风病的很多首方剂,都是集苦寒之品与辛温之药于—方,对辛开苦降之法有进一步的发挥。
到了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了“苦能驱热除湿,辛能开气宣浊”的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其运用范围,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创立了多首治疗湿热之证的方剂。更为可贵的是,叶氏将此法进一步细化为轻苦微辛法、苦辛泄肝法、苦辛开结法、苦辛平胃法、苦辛泻浊法、苦辛泻热法、苦辛平冲法等,使临床分类更加细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83 字符。
辛开苦降法将辛温之药和苦寒之品搭配使用,具有一阴一阳、一寒一温、一升一降、一开一泄、对立统一的特点,是单用一类药物无可比拟的,其功用主要体现在和调五脏、调节气机、调和寒热、分消湿热。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寒热错杂、气机失调者并不少见,但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依辛开苦降法立方者较少。若能深入研究其机制,确立有效方药,并进一步开发出中成药,将会造福于广大患者。
辛开苦降法系指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将辛温药与苦寒药配伍使用的方法,具有调达气机、调和寒热、协调升降、清热利湿、燮理阴阳的功效,可以治疗具有气机失常、寒热错杂、升降不调病机的多种病症。但历来医家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调治,而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也存在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的病机,故本文对此法在心血管疾病的运用做—探讨。
[ 辛开苦降法的源流 ]
辛开苦降之说始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的精辟论述,不仅说明了气味的阴阳属性,也指出了辛味和苦味的各自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及“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等论述,更是道出了辛味和苦味药配伍的基础。至汉代张仲景,承《黄帝内经》之旨,秉汤液心法,创制出以五泻心汤为代表的诸多辛开苦降之剂,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基础。迨至隋唐,孙思邈在其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大量具有辛开苦降功用的有效方剂。如,治疗中风病的很多首方剂,都是集苦寒之品与辛温之药于—方,对辛开苦降之法有进一步的发挥。
到了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了“苦能驱热除湿,辛能开气宣浊”的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其运用范围,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创立了多首治疗湿热之证的方剂。更为可贵的是,叶氏将此法进一步细化为轻苦微辛法、苦辛泄肝法、苦辛开结法、苦辛平胃法、苦辛泻浊法、苦辛泻热法、苦辛平冲法等,使临床分类更加细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