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肺气不和令鼻齆”
鼻齆之人不闻香臭,临床常以外治法和局部疗法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然司外揣内,因鼻乃肺之外侯,故肺之偏虚、偏寒、偏热均可导致其气机、津气、血气的不和,从而令人鼻齆,如以肺论治,使“肺和”,往往对治疗鼻齆具有指导意义。
《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可见肺与嗅觉关系密切,《内经》的这一理论,后世医家亦多有发挥,对嗅觉障碍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
肺气“和”与“不和”
《黄帝内经》认为“和”是一种动态协调的平衡状态。《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就肺脏而言,肺气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说明肺的气、血、津液彼此协调共济的正常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气机和、津气和、气血和三个方面,气机和则肺之呼吸均匀协调,卫气得以宣散;津气和则水液运行的道路通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正常;气血和则宗气充沛,血液循行有序。肺气和与不和取决于肺的气血津液相互关系的和谐,肺气和是肺的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
《内经》认为病因具非特异性,都有致病与非致病二重性。六气、情志、饮食、劳逸等因素能否致病,取决于这些因素作用于肺后,与内环境的“和”与“不和”。肺能适应则和,和则不病;肺难适应则不和,不和则发病。而肺气失和主要包括肺气虚、肺气失宣而卫气不布的肺寒以及肺气郁而化热的肺热。但无论病变机制如何,都离不开“失和”这一共同基础。《内经》因而提出了“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基本原则,将恢复肺的“和合”状态,作为治疗的最终目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8 字符。
《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可见肺与嗅觉关系密切,《内经》的这一理论,后世医家亦多有发挥,对嗅觉障碍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
肺气“和”与“不和”
《黄帝内经》认为“和”是一种动态协调的平衡状态。《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就肺脏而言,肺气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说明肺的气、血、津液彼此协调共济的正常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气机和、津气和、气血和三个方面,气机和则肺之呼吸均匀协调,卫气得以宣散;津气和则水液运行的道路通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正常;气血和则宗气充沛,血液循行有序。肺气和与不和取决于肺的气血津液相互关系的和谐,肺气和是肺的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
《内经》认为病因具非特异性,都有致病与非致病二重性。六气、情志、饮食、劳逸等因素能否致病,取决于这些因素作用于肺后,与内环境的“和”与“不和”。肺能适应则和,和则不病;肺难适应则不和,不和则发病。而肺气失和主要包括肺气虚、肺气失宣而卫气不布的肺寒以及肺气郁而化热的肺热。但无论病变机制如何,都离不开“失和”这一共同基础。《内经》因而提出了“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基本原则,将恢复肺的“和合”状态,作为治疗的最终目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