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1100
女性失眠比男性高两倍 “打呼噜”不治可能要命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28日 中国妇女报
     健康沸点

    睡眠约占人一生中三分之一时间,而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最新睡眠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另一项针对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调查表明,成年人在过去12个月内有失眠症状的比率高达57%,女性失眠率更是男性的2倍。失眠可导致人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绪等意志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失眠还易导致免疫力下降、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发生。

    除了睡不着,睡觉“过香”打呼噜也是一种典型的睡眠障碍,这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据统计,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率约5%,中年肥胖人士高达50%,目前国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估计达6000万之多。研究证明,“打呼噜”不仅是睡眠问题,它会导致全身疾病,会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糖尿病等,“打呼噜”严重者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2~3倍,中重度患者5年病死率高达13%。

    专家指出,目前导致睡眠障碍的疾病共有90余种,而在睡眠障碍性疾病中以失眠类和睡眠呼吸障碍类最多。失眠需对症治疗,不能盲目乱服安眠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也一定要把“打呼噜”当回事,尽早到医院就诊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中国妇女报记者 项丹平

    睡眠是每个人生命必需的过程,约占人一生中三分之一时间。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27%的人有睡眠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全国调查问卷统计显示:高达38.2的中国城市居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

    据报道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英国10%~14%,日本20%,法国30%。3月21日第16个“世界睡眠日”之际,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韩芳指出,在大部分人看来,睡觉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而言,睡觉又是最困难的事情,有相当多睡眠障碍病人没有得到合理诊断和治疗。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美好睡眠,放飞梦想”,希望能借此唤起全社会对睡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六城市成年人失眠高达57% ,女性失眠率比男性高2倍

    一项针对中国6城市的普通人群睡眠问题的调查表明,成年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失眠症状的比率高达57%,其中北京60%、上海62%、广州68%;女性失眠率更是男性的1.4~2倍。

    2015年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有超过五成的国人认为工作压力对其睡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扼杀睡眠的主要“杀手”之一。因为工作压力造成的失眠病例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56.9%的受访者表示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也让他们睡不着,其中住房、教育、医疗、物价、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甲醛污染等都成为失眠者“吐槽”最多的关键词。2013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14人过了24时还不睡觉;而到了2015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22人过了24时还不睡觉,原因依次为上网聊天53.6%,玩游戏44.5%,看影视剧43.3%,工作、加班32.6%,应酬、朋友聚会14.9%……

    报告还表明,睡眠指数得分从高到低排名的职业依次是公务员、销售、金融从业者、蓝领、教师、广告/公关人、企业高管、医务人员、IT从业者、媒体人,媒体人已连续两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

    301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李玉柱告诉记者,目前导致睡眠障碍的疾病共有90余种。而在睡眠障碍性疾病中,又以失眠类和睡眠呼吸障碍类最多。

    失眠与免疫力调节、高血压、癌症等疾病互为因果,失眠超过两周应及时就诊

    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唐向东说,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入睡难、易醒、早醒、睡眠质量差、睡得少等都算失眠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失眠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类。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郭兮恒还介绍,失眠还分为急性失眠、亚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三种。原来没有失眠的,在一个月内起病,称为急性失眠;失眠时间大于一个月、小于六个月的是亚急性失眠;大于六个月的称为慢性失眠。“如果只是偶尔一晚两晚没睡好,不必担心。但如果自己无法调整,因为睡不着而影响第二天学习工作和生活,或者造成失眠的时间超过两周,甚至长达一个月时,就应看医生了。”郭兮恒指出,失眠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易醒、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差、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或白天觉得疲乏。

    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出现上述症状。

    3.患者至少有一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注意力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或易激惹;日间犯困;兴趣、精力减退;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少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对睡眠过度关注。

    伴有以上至少一项症状,睡眠困难每周至少发生3次,睡眠困难至少已有3月,一般认为是失眠。

    失眠易导致免疫力下降、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发生

    郭兮恒认为,失眠可导致人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绪等意志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如感知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易冲动等心理异常,甚至可引起幻觉。失眠还与身体免疫调节、癌症、高血压等疾病通常是互为因果,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1.睡眠不足免疫力会下降。睡眠不足会使个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抵御外界病毒的能力显著降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睡眠研究人员发现,与每晚睡眠超过7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者患感冒的风险增加4.2倍。此研究提示,睡眠参与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巩固,通过睡眠可以加快觉醒时免疫信息的编码和处理,帮助机体更好抵御外界有害病原微生物。

    2.睡眠受干扰肿瘤会增大。芝加哥大学研究者发现,对移植癌细胞的小鼠干扰睡眠后,小鼠体内肿瘤的体积相比对照组明显增大,侵袭力也更强。

    3.睡眠不好会致血压升高。临床研究发现,失眠可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不少高血压患者常由于夜间睡眠不好而致白天血压升高,药物治疗也不能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久之常导致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最终引起心脑血管意外。郭兮恒说,有的患者甚至由于长期睡眠障碍而出现精神紧张、抑郁或焦虑等情况而使高血压加重或恶化,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4.很多疾病也会导致失眠。反过来,很多疾病也都会表现出睡眠障碍。比如甲亢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增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多梦等睡眠问题。

    此外,研究表明:44%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1/3的高血压患者、1/5的心脏病患者均有失眠症状;焦虑症、抑郁症部分人群会出现彻夜难眠症状;而正常人群也会因工作环境、压力过大、家庭变故等而出现短暂的睡眠障碍。

    失眠也需对症治疗,不能盲目乱服安眠药

    郭兮恒指出,在失眠人群中,以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更年期女性、IT行业从业者、医护人员、媒体人居多,如果放任不管,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就可能变成慢性失眠,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也可引发抑郁症。

    郭兮恒还特别提醒,由于失眠原因复杂多样,因此不能盲目靠服用安眠药来解决问题,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明确病因及诊断,通过治疗躯体疾病、改变生活作息等方法改善睡眠。

    郭兮恒建议,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不用担心身体受到伤害。药物治疗包括传统的助眠药物、褪黑素、抗抑郁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治疗、认知治疗、松弛训练等。轻度失眠还可以通过以下行为疗法来矫正。

    一、刺激控制疗法:1.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2.如果卧床3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离开卧室,可从事一些简单活动,等有睡意时再返回卧室休息。3.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电视、听收音机、思考复杂问题等。

    二、睡眠限制疗法:1.减少卧床时间,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合,并且只有在一周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超过85%的情况下才能增加15~20分钟。2.当睡眠效率低于80%的时候,减少15~20分钟的卧床时间;效率在80%~85%之间时,保持卧床时间不变。3.避免日间小睡,并且保持起床时间规律。4.不管前晚睡眠时间多长,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朱欣佚副主任医师认为,中医认为失眠是阳不入阴引起的,她推荐了一些助眠食物:如小米、牛奶、豆浆、银耳、芹菜、莲子、百合、黄花鱼、大枣、酸枣仁、牡蛎、鹌鹑、龙眼肉、梅子、荔枝、葡萄、苹果、山药、藕粉、桑葚等,这些食物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有安神催眠作用。也可取新鲜的苹果、鲜橘、鲜橙,切开放在枕头边,可帮助催眠。

    “打呼噜”不仅是睡眠障碍,还会让慢性病风险翻倍,中重度患者5年病死率达13%

    “除了睡不着,睡觉‘过香’也是一种典型的睡眠障碍,这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称鼾症。”李玉柱提醒,据统计,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率约5%,中年肥胖人士高达50%,目前国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估计达6000万之多。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全身疾病,“打呼噜”可让慢性病风险翻倍

    很多人以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就是打呼噜吗?不算什么大事。”李玉柱指出,25%以上的习惯性打鼾者会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是睡眠问题,它会导致全身疾病。儿童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发育延迟或智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男性会影响体能和智力;女性易发生内分泌失调早衰;长者易患中风、痴呆。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全身性疾病,中重度患者5年病死率高达13%。李玉柱介绍,目前研究证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引起或加重高血压,特别是夜间及晨起血压会明显升高;会导致冠心病、夜间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还会引起夜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引发Ⅱ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增加脑血栓、脑出血的概率;导致精神异常:焦虑、抑郁、语言混乱、行为怪异、性格变化、幻视及幻听等;引发呼吸衰竭、夜间哮喘、遗尿、阳痿及性欲减退、胃食管反流、神经衰弱、肥胖加重等。临床数据表明,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年病死率高达13%。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博士王昊天表示,由于频繁的呼吸停止导致机体内缺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睡醒后口干口苦、白天嗜睡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导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有的患者呼吸停止每小时80至100次,每次停10秒以上,且最长一次呼吸暂停可达120秒,具有猝死的风险。频繁的呼吸暂停可造成体内缺氧,导致代谢紊乱,诱发高血压、冠心病、代谢疾病等,并且易引发老年痴呆、心律失常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

    2.“打呼噜”严重者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2~3倍,半数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李玉柱提醒,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一半以上有高血压、心脏病;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半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叶京英对记者表示,在中国人群中,患有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均是正常人的双倍以上。叶京英率领的睡眠医学中心科研小组,经查阅4787篇文献,对筛选出的8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数合计153417人,得出报告证实,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45倍,罹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2.87倍。

    “过去一年中,几十名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睡眠打鼾的患者,在有效治疗睡眠打鼾的同时,迅速有效控制了患者的心血管疾患,大大降低了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叶京英说,治愈恶性鼾症,也大大降低了很多慢性病的发生率。

    3.“打呼噜”还易诱发糖尿病,四成病患都有糖尿病。“打鼾患者若久拖不治更容易诱发糖尿病。”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建中解释,打鼾会导致患者体内明显缺氧,从而影响胰岛氧的供给及胰岛素的合成,因此打鼾者10年内罹患糖尿病的概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40%以上,如果鼾症患者还喜欢喝酒,那么其体内胰岛素需求量就会更大,患糖尿病风险也随之倍增。

    晚上打鼾睡得“香”白天还嗜睡,需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何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李玉柱指出,这主要看是否出现下列情况:1.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频繁呼吸停止;2.白天困倦,疲乏无力,嗜睡甚至在工作、开会或驾驶时睡着;3.睡眠中反复憋醒,睡眠不宁;4.睡眠时动作异常,肢体抽动;5.经常发生夜间心绞痛或心律失常;6.睡眠时遗尿,夜尿明显增多;7.睡醒后头痛、头晕,晨起后常有明显血压升高;8.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学习能力下降;9.性功能减退,阳痿;10.性格改变,易怒、抑郁不振等;11.夜间不能入睡,有恐怖感。

    李玉柱提醒,若长期对打鼾不重视,或者是对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不治疗,3年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会加重。因此,当家人反映您有夜间鼾声不规则、不均匀时,尤其是体型偏胖者,应当怀疑得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正规的睡眠监测,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叶京英指出,目前各大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对以打鼾就诊的患者常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就是患者晚上到医院睡觉,把脑电图、呼吸气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许多指标同步记录下来。由于脑电图在清醒、浅睡眠、深睡眠等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波形特点,因此通过分析脑电图波形就可以判断患者的睡眠状态。如果一个人夜间睡眠打鼾,发生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这种呼吸暂停平均每小时出现5次以上,并伴有白天嗜睡等症状,就可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半数鼾症患者伴有肥胖症,减肥可降低发病风险,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如何防治“打呼噜”?“首先要控制体重,体重的减轻可以降低发生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风险,减肥对降低呼吸暂停指数,减少睡眠中断,提高睡眠质量,改善鼾症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建议应进行终身的体重管理。”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杨勤兵介绍,肥胖、糖尿病、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均是睡眠呼吸障碍的危险因素,但肥胖是主要病因。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鼾症患者均伴有肥胖症。

    杨勤兵指出,肥胖者的脂肪组织在咽部堆积可使咽腔狭窄,导致呼吸时咽部的开放度下降。同时, 这些松弛的脂肪组织在吸气时负压作用下更易产生软腭与会厌之间柔软的口咽壁塌陷,加重气道梗阻,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

    杨勤兵建议,对于减重,通常采用营养治疗及药物治疗方式;严重者,则需进行“减重手术”。但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患者均需“少吃、多动”,保持膳食营养平衡,保证微量营养素摄入,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防止反弹。

    李玉柱建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一定要把“打呼噜”当回事,尽早到医院就诊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纠正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基础疾病,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如减肥、戒酒戒烟、采用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白天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冒等,部分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可以短期辅助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轻的患者,可采取减重、侧位睡觉、戴持续正压呼吸机、牙托治疗等办法,若效果不理想,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李玉柱介绍,目前治疗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多种微创手术方法,如软腭植入术、舌根牵拉术、射频治疗、微波治疗、硬化剂治疗、激光手术、低温等离子等等。